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调查报告 > 正文

字号:  

超四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八千 专家称认识有偏差

  • 发布时间:2015-04-01 17:38: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王斌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眼下离今年高校毕业还有不到100天时间,人人网毕业季昨天公布的就业调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仍有50.9%的大学生没有收到用人单位的就业通知。就业压力不小,大学生们对待遇的期望却不低,在全国范围的调查中,超过四成人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元-10000元。

  调查显示,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中,期望月薪4000元-6000元的占31.4%,高达41.1%的毕业生月薪期望是8000元-10000万,期望薪资在1000-2000元之间的90后仅占3.9%。

  那么,已经工作多年的在职者目前待遇水平如何?根据官方的数据,一线城市上海2013年度月平均工资是5036元,北京市2013年是5793元。还有一份流传网络的全国各省市平均工资单显示,上海2014年度的月平均工资是5380元,北京是5826元,广州和深圳分别是4610元和4744元。

  另外,调查还显示,有64.7%的大学生就业首选一线城市,37.3%的大学生选择去二线及沿海地区,选择在出生地就业的占23.5%。

  那么,导致大学毕业生对月薪期望过高,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原因是什么?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对此进行分析。

  苏海南:我想两方面,一个是主观认识的这个偏差,另外一方面还是有一些可观因素的影响,那么有主观认识的偏差,我想大学生一般可能还是自恃偏高,眼高手低,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出来的,我就应该拿到多少钱。同时这个对社会上这种中高收入者追求这种待遇,有这样的偏差,还有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用人单位对你的需求是怎样,这都是属于认识上的偏差。因为有这样的认识偏差,所以对自己的定位高,就以为自己应该拿多高的钱。客观因素,也实事求是讲一下,

  因为一般像北京这样的城市,特别外地的大学生在北京就业,没有3000多以上,它要过日子,要租房子,确实有些困难。还有一些家庭在培育子女去上大学过程中,投入很多,希望早点把投资拿回来,有这么一些。还有就是社会上这种平均收入,中高收入可能有些大学生的了一个好单位,可能比较高一点,大家也形成一些互相影响。但是总的来说,主要原因还是主观认识的偏差。

  经济之声:根据您的观察和研究,大学毕业生就业对于薪酬和岗位的选择该如何定位?

  苏海南:我想定位有一个基本点,还是要着眼长远,不要过于近视,那么就业岗位的选择,首先最好是专业比较对口,学以致用。其次个人比较喜爱这个工作,第三在这样的单位工作,我今后有发展空间。第四这个单位本身现在可能不是很好,不是大企业不是什么,但是今后发展前景还比较常好,这样个人到了这样的单位就业以后,我能够满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的基础上,能够尽快实现组织社会的肯定,最后能够个人价值能够得到更充分的体现,我想这是选择岗位的。

  那么对薪酬你要实际一点,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现在在职的平均工资,北京也就是5000多,你一个新大学毕业生你想要八千,显然太脱离实际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我觉得3000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你今后到这个单位以后,还有今后的发展。发展以后职务提高了,能力增强了,贡献增大了,我再加薪这样就现实一些。

  调查显示,64.7%的大学生毕业首选一线城市就业,扎堆一线城市是因为一线城市的确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但是大家都去北上广深找工作,一线城市的就业难度也会加大,这方面的目标该怎么调整?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张彬对此进行解读。

  张彬:北上广深一直是大学毕业的热点城市,为什么?这些城市人口基数大,基础设施雄厚,资源集中,不管是它文化资源、医疗资源、就业资源等等。那这也是吸引着这些大学生奔向这些超大型城市的一个最大的动力,确实在这样的城市,它能够找到很多发展的机会,这是二三线城市难以比拟的。

  那么另外大学生往往由于我们的中国过去一些的原因,在二三线城市,城市比较小,是一个熟人社会,往往拼的就是关系,拼的就是人脉,那么一些家里没什么背景的大学生,希望在一个相对公平、自由的环境中努力打拼,这点我觉得无可厚非,关键是随着资源越来越紧张,“长安自古白居难”,首都也好、广东也好、上海也好,这样的大城市,你想在里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难度看来也越来越大,这随着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和相应一种资源等等布局更合理,二三线城市是大学生发展一个方向,值得好好考虑。

  经济之声:一方面的一线城市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从扎根一线城市我们也可以看出很多毕业生。一方面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比较得体的薪酬水平,另一方面也更期待是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环境。去年以来,我们国家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利好政策出台,其实今天要缓解就业难题,途径很多,对于大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自己做好准备。在这方面,您想给学子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张彬:说实话,月薪8000到10000占了4成,我听了也挺吃惊的,我从事新闻媒体已经整整20年了。我的月薪才8000到10000,您一个工作刚头一年的大学生跟我拿一年多,别说不可能,我心理也不平衡,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大学生能不能拿到8000和10000,我觉得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是有可能的,那么靠什么,靠的就是我们的创新的水平,和大学生敢于闯,敢于接受失败的年轻的态度。

  其实我们关注我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列为经济增长的双引擎之一,国家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进行扶持,这一点上,大学生的热情我们肯定予以支持,但是更多我觉得比如说我们过去相应一些管理方式,是不是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比如大学生异地登记自主创业的问题,比如税收减免的问题,比如场地减租的问题,贴息贷款的问题,创业培训的问题,我觉得中央在这些层面还能做的事情很多,那这些政策不断的深入,不断的落实,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找到一个合理的空间,八千到一万绝对不是梦。

  创业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创业的,更多的学校合理设置一些课程,这其实才是创新创业最基本的保证,那么创业创新的课程,我想未来将成为大学一个主要的方向,另外怎么担当桥梁作用,让这些学生创新试验、实践和一些企业良性互动,都是值得我们大学去好好研究,去一步一步具体落实的,桥梁搭好了,公路铺好了,大学生创业的路走得可能才更顺当。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