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解析信贷下滑之谜:信贷资源转向零售票据和房地产

  • 发布时间:2015-11-13 09:04:58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黄杰 杨晓宴  责任编辑:张少雷

  三季度信贷数据回暖在前,10月人民币贷款却遭遇“腰斩”。

  央行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136亿元,相对9月几乎减半。此前7月至9月新增信贷分别为1.48万亿、0.81万亿、1.05万亿元。

  分部门来看,住户贷款增加1671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388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83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95亿元。

  住户部门、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票据融资的增加,这一变化被招商证券宏观组认为是贷款结构的恶化。“企业贷款需求不足,银行以票据融资充量。”

  该机构分析认为,企业短期贷款规模大幅回落,占全部信贷比重6%,前值为21%;票据融资占全部信贷规模升至36%,前值为3%;企业中长期贷款占全部信贷比重为30%,前值为34%。“票据融资反弹至1836亿,反映的是企业信贷需求相对偏弱。”

  而这在上市银行财报中已有体现。

  1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贷款与垫款”总额亦呈梯级下滑,分别为2.01万亿、1.55万亿、1.03万亿,到三季度末的银行表内信贷总额为58.14万亿元。

  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配置荒”实质上贯穿着全年。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由于信贷类资产收益率普遍下滑,而不良资产的生成又多源于对公业务,导致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流向中间和零售业务。

  在表内信贷收益率下滑通道中,商业银行做出的选择是:对公转零售、房地产和平台贷款,以及票据贴现业务。

  “目前大企业的表内贷款利率奇低,甚至和我们银行的资金成本倒挂,多放贷款有什么意义呢?”华东某省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

  表内信贷收益下滑,不良多发

  随着央行数次降息、降准,深刻影响着以利差为商业模式的传统信贷业务。

  以成本收益观察,商业银行正经历信贷类资产收益率下滑,而不良资产生成又多来源于对公业务的现状。因此,将资源配置到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中,是银行业较为普遍的做法。

  从半年报数据观察,以浦发银行为例,2015年上半年,浦发银行企业贷款、零售贷款、票据贴现三类主要贷款类别,平均收益率分别下降0.32、0.19、2.73个百分点。该行上半年债券及应收款项类投资平均利率为5.44%,在其他资产收益下降较大的同时,自营非标资产为主的应收款项类投资收益率稳定,平均余额亦达到1.36万亿元。

  表内信贷收益下滑的同时,实际上银行业不良资产生成亦主要来源于信贷业务。

  银监会12日公布的监管指标显示,2015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1863亿元,较上季度末增加944亿元,其中不良贷款率1.59%,较上季度末上升0.09个百分点。

  对于尚无拐点预期的不良资产,华东地区一位股份行对公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坏账当头,目前对公业务的做法,是先把能收的小企业贷款收回来,为了维持贷款规模,还是要放给大型企业,最好是央企、国企。“坏账主要还是小企业,国企毕竟还有地方政府背书。”

  一方面,资金从低收益向高收益资产流动;另一方面,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也在抑制贷款需求回升,这也导致信贷扩张出现波折。

  “流动性充裕,但是没什么优质资产可以投放,现在的政策是审慎,实际上还是惜贷,大项目很难批,三季度信用风险分析会的数据看,零售要比对公好,所以指标比较高。”华南一位股份行对公人士称。

  银行信贷“花样投放术”

  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型银行的综合存贷利差约在1.5%-2%之间。

  “如果中小企业和个人信贷业务的占比能提高,可能提高存贷利差”。前述城商行人士则表示

  这一变化已反映在上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截至三季度末,上市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增加值与往年同期相比普遍减少。其中,对公贷款增速明显低于个人贷款。

  “三季度制造业信贷投放几乎没有增长,对公业务更倾向于贸易融资,从期限看,则以短期为主。整体而言,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比较平稳,对技术性科技企业有倾斜”。某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

  从以零售为特色的招商银行来看,该行前三季度贷款余额新增1849亿元,而零售贷款增加超过1700亿元。招行管理层此前亦表示,四季度将进一步加大对零售贷款的投入力度。

  招行管理层在中期业绩会上也表示,优化信贷结构主要体现在增量向零售倾斜,如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新增700亿、信用卡新增200亿;对公贷款则以调整为主,上半年退出1000亿,包括产能过剩、风险大的小企业等。

  对于增量业务,各类型银行有不同策略。

  “我们最终会找与本行相对应的客户。”前述城商行人士称,该行三季度零售端主要增长源于消费信贷,相对而言,房屋按揭贷款和信用卡业务则较少。

  贷款结构的分化在于,住房贷款根据地区市场情况出现不同变化,前述股份行上海分行人士表示,上海三季度信贷增长数据好于上半年,一大刺激因素源于上海房地产市场较为火爆,相应的,该行上海地区房屋按揭贷款投放量占据了零售投放总量的70%左右,而个人经营性贷款则有所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从10月金融数据报告看,在企业贷款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普遍以票据融资充量。

  以宁波银行为例,该行三季报数据显示,客户贷款和垫款比上年末增加15.11%,其中个人贷款及垫款增加14.06%,公司贷款及垫款增加2.88%,票据贴现则大幅增加187.21%。

  “在存贷利差不断缩窄的情况下,贴现利息较高时就直接贴给客户,再转给同业,这一低风险业务的扩容,也是银行开源的一种方式。”前述股份行人士坦言。

  对于年末信贷额度,华南一位股份行中层人士称,目前该行信贷额度较为宽松,一方面鼓励给优质客户放款,另一方面,虽然收益在降低,但为符合监管要求,原先很多表外信贷投放,都在转向表内。

  “收益下降仍鼓励投放,是基于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我们认为未来利率将长期处于低位,所以现在鼓励投放,抢占优质客户。”前述股份行中层人士称。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