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世界深读中国经济新意之一:更懂中国经济韧性和潜力

  • 发布时间:2015-05-14 17:09:43  来源:新华网  作者:韩墨 谢鹏  责任编辑:张少雷

  盛春时分,中国经济再次感受“倒春寒”。继第一季度经济增速放缓至7%后,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前四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等指标触及历史低位。4月的社会零售额和进出口数据也较为低迷。

  过去几个月里,这种“不及预期”的统计数字一再出现,海外媒体和专家们如何看待中国经济走向?虽然仍有人偏好各种版本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和“硬着陆”预言,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机构开始以更平和、理性和长远的眼光审视中国经济的肌理与风貌。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这没什么可惊讶的,它本来也是今年中国政府的目标”,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文章写道,“更值得惊讶的是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消费超过了投资、服务业超过了制造业、内需超过了出口”。

  高盛公司前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醒道,要知道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三国之和。“即使经济增速放缓至7%,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仍将达到7000亿美元左右。日本的经济增速必须达到14%,才能产生中国那样的影响”。

  在不少海外受访专家看来,中国有足够的战略纵深抵抗经济下行的压力,即决策层所强调的“韧性”。俄罗斯高级经济学院经济学家布图汉诺夫认为,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始终以“稳健”著称。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国不仅没有陷入衰退,还保持了增长,足以证明中国经济的抗压和抗风险能力。

  “中国政府有防止严重经济金融危机的资源和行政能力。中国的官方债务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还有大量国有银行和企业,其巨额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盈余确保中国不会受外资撤离的影响,”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金融学家斯蒂芬·格伦维尔说。

  在法国经济学家尼古拉·巴韦雷看来,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1年美国网络泡沫破灭再到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国每次都能安然渡过危机或者率先从中脱身,“关键的王牌就是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能以惊人的灵活性实施改革”。

  巴韦雷的看法与英国《经济学家》新近的论断颇为相似。这家周刊在4月中旬的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经济的强健体魄将得益于它正在进行的“静悄悄的革命”:在财政、金融和行政三个至关重要领域推行一系列改革,具体包括放松对利率、汇率和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加强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和债务清理,以及减少官僚作风、简政放权等。

  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教授丹尼尔·奥尔特曼说,过去7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其实一直在适度放缓,从14.2%降到7.4%。“中国经济‘新常态’并不是一个新情况,而是表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避免收益递减,中国就必须不断变革,调整其经济结构,使其商业环境更具有改革和创新精神”。

  变革的中国将有更多的潜能和优势被开发出来。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对此评论说,举世皆知中国人勤劳、具有创业精神和重视教育。眼下中国仍有约半数人口居住在农村,中国可以通过城镇化,获得生产率提升的新空间,从而弥补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

  沃尔夫认为,按照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规划,中国将建立更可预测的法律体系,增加家庭和公共消费,这些可以进一步释放潜力,再次实现20年的追赶性增长,其步伐也会比近几十年更加稳健。

  改革创新实践,而不是单纯的增长数字,日益成为海外人士对中国经济的核心考量。“如果把‘新常态’简单当作北京创造的用来降低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时髦词儿,那你就错了,”英国《每日电讯报》的文章说,“中国正主动地采取全面的深度改革,构建一个增长稍缓但质量过硬的繁荣社会。”

  这篇文章特别提到,为了应对产能过剩和加快产业升级,中国已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最强大的驱动力”——中央政府已减少或下放了数以百计的行政审批事项,为市场腾出更多空间,同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规划,通过互联网主导的创新加速中国制造业引擎。

  海外观察家们热烈谈论着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从北京到北海,为何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这个国家的马克·扎克伯格(脸谱网站创始人)?”这是专栏作家蕾切尔·卢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发表的最新文章的标题。

  她写道,在中国,“创业文化不断生根发芽,尤其是在中国年轻一代中间日渐风靡,成为一种受人欢迎的变化”。而中国领导人也不断要求为中小型企业减少繁文缛节,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商务的力量。中国采取的方法似乎正取得成效。数据显示,2014年登记注册的新公司达到365万家,比前一年增长了46%。

  “创新正在成为改变中国经济游戏规则的力量,”国际智库东亚论坛研究员德赖斯代尔说,“中国的快递和互联网金融服务已是世界级的。大型机械、电气设备和手机等产品的制造商也在加速追赶全球领先者。中国正迅速成为一个充满创新机会的中心,而这几乎是一场未被注意的革命。”

  应当看到,这种创新革命尚未完成,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旧引擎还处于关键的衔接阶段,加之人口红利衰减、投资拉动效应趋缓、外需不振等因素,中国经济时常伴随转型阵痛,近来的短期数据也印证了这点。而两年多来,中国新一届领导层宏观经济治理的探索与实践,让越来越多的海外观察家对这个国家的走向充满信心。

  “尽管迄今为止已采取多种宽松努力,中国决策者仍保留着大量火力,离采取全面刺激措施还很远,”这是彭博社经济分析师的判断。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战略与发展部主任劳里·皮尔西说:“中国的优势在于独特的政治和经济体系:当决策者寻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拥有可以向多个方向调整的经济杠杆。”

  多次到访中国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评价说:“中国的政策精英如今比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老练,并有能力在必要时快速灵活地制定应对政策。”

  虽然有不少专家认为,在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内实施如此大手笔的结构性改革,在其他国家从未有过,可能引发新的不确定性,吉姆·奥尼尔仍认为,中国经济的系统重要性已得到世界认可。中国近来的国际成就,特别是赢得英法德意等国对建设亚投行的支持,表明“中国对成功解决自身问题的高度自信”。

  “中国领导人明白他们需要做什么,”刚刚出版新书《与中国打交道》的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说,“这也正是我对中国的改革前景持谨慎乐观态度的原因所在。”(参与记者:吴刚、李铭、叶书宏、吴心韬、吴丛司)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