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非降准式“放水”背后的猜想
- 发布时间:2014-12-19 11:09:00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曹慧敏
周三,网上刚好流传一张照片,是李克强总理访问塞尔维亚时,和随行的中方高官一起商讨问题的抓拍照,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在其中。照片一经流出,一位记者就在微信群里开玩笑道,行长的西服口袋能装下一本书,口袋这么大是不是说明货币环境要宽松了。
果然,被他言中了。当天晚上,市场就传闻央行近日通过SLO向数家银行提供短期资金,并对部分到期的MLF按不同比例进行续作。
不过,一如既往的是,对于市场传闻,央行截至目前仍未作出回应。
为何央行此时再次出手“放水”?为何选择SLO、MLF,而非市场此前普遍预期的降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央行选择此时“放水”,除了为避免9月5000亿的MLF到期而导致大量流动性抽走外,近期因新股密集发行而会冻结超过2万亿的资金规模,亦是诱发流动性紧张的主要原因。因此,市场普遍对央行此时的“放水”并不感到意外。
不过,超出市场预期的是,此前呼声较高的“降准”并未如期而至。实际上,自央行打出降息牌之后,关于央行年底会降准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多数支持尽快降准的人士认为,降准对于加大市场流动性,从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更为直接有效。
有趣的是,就当此次传出央行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而非降准来释放流动性之后,市场的观点发生了逆转,转而认为年底降准无望。尤其是结合近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众多信号都不支持当前央行实行全面的货币宽松政策。
此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央行未出手降准,也是担心全面释放的流动性会涌入当前热度过高的股市。正如国信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钟正生说,也许在央行看来,上次降息的直接后果就是钱更多地进入了股市(甚至是激进加杠杆式地涌入),而非流向一直“嗷嗷待哺”的实体经济。因此,资产价格的飙升加重了央行降准的顾虑,放缓了货币宽松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