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天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两个市场统一标准”要过几重门?

  • 发布时间:2014-12-17 16:45:42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慧敏

  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统一按照国际标准,要跨过几重门?记者调查了解到,价高“吃不消”,吃得消的担心受骗,经营场所分散、监管人力有限是横亘在“两个市场统一标准”面前的主要障碍。

  价高“吃不消”

  “散装长茄一斤3.5元,精装长茄6元一斤,品相好像差不多。”山东省济南市民郭兰婷迟疑片刻,仍旧挑了两根散装长茄放进超市购物车。

  从事金融工作的郭兰婷,月收入近5000元,这在当地并不算低,但除去房租、日常开销、孝敬父母,却所剩无几。“谁都知道出口蔬菜品质优良,就是价格太高吃不起。”她说。

  在济南玉函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记者注意到被装进托盘、裹上保鲜膜,并标注为某合作社、某公司出品的蔬菜,身价不菲:一包精品西红柿21.6元/公斤;一款贴有“绿色食品”的白菜,每公斤售价10元。

  国产精品蔬菜售价尚且如此,出口蔬菜的价格可想而知。记者了解到,广西供应港澳地区的豌豆杯,每公斤收购价约30元,终端零售价在90元左右;山东出口日韩的生姜产品,生产成本每公斤约15.5元,高过近期生猪与鸡蛋价格。

  湖北省一位农企负责人表示,高端农产品售价与国内整体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注定这一市场容量有限,大规模发展条件尚不成熟。

  “吃得消的”怕受骗

  跟随丈夫回国创业的张女士对日常农产品消费要求很高。她说,家里吃的农产品主要是国内订制、进口和超市里的有机果蔬等。不过,她对超市里一些标明无公害、有机的蔬菜心里没底。一些“假有机”“假绿色”等农产品问题的出现,使得消费者对国内某些标准和认证体系产生不信任。

  比消费者不信任更糟糕的是生产者在认证体系中遇到的潜规则。湖北一位搞天然有机农业的种植户向记者透露,他想把生态放养的羊送到有关部门做认证。结果一连送了好几只,每次都拿不到认证。“他们也不说行与不行,就是通知你送羊。有的协会还直接要钱,明码标价多少钱搞一个认证。”

  辽宁省沈阳市某品牌蔬菜曾被曝出冒用“绿色蔬菜”标识,后被农业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定性为企业违法侵权、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违规操作的严重事件。消费者愈发难辨高端蔬菜真面目。许多消费者担心花了高价,买的不是真材实料。

  经营场所分散 监管仍靠“人盯人”

  从事农业的有关人士认为,向国际标准靠拢是大势所趋。但是,我国农产品经营场所分散、市场主体不配合,尤其监督机制不健全是执行“两个市场统一标准”遇到的最大障碍。

  “内地的农残监测标准与重金属检测要求,其实并不比港澳地区低!”广西贺州市农业局副局长王锦兵说,但因内地蔬菜市场准入难以掌控,诸如分布分散的农贸市场,只能委托乡镇农技站进行抽检,实际效果有待观察。

  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办公室执行管理科长李兴国说,当地建立初级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百姓一时难以理解。当前,不少地方农业执法部门采取“人盯人”监督方式,这种执法方式比较初级,无法应对目前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局面。

  潍坊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秀珍认为,如果国家标准不能落实到生产中,那么市场上就容易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恶性循环。希望能够完善监督机制,不仅政府执法监管部门有效介入,还要引入社会监督、第三方监督,从内到外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其实,标准的制定与完善,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王锦兵说,这两年他们从种植大户、龙头企业还有专业合作社着手,从种植品种到生产规程,提高农产品质量,让百姓都能吃上更安全的食品。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