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不能忽视气候变化影响
- 发布时间:2014-12-03 05:28:15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王斌
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正在逐渐显现。华北北部和东南沿海风速正以每10年0.3米/秒的速度减小,这使得风机发电量大大降低;1961年以来,我国日照时数总体下降,尤其是在夏、冬两季和华北平原,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利用受到制约。
这只是气候变化对我国重大工程产生影响的冰山一角。“气候变化的影响在一些重大工程的运行中已经显现,未来是否会影响到其他重大工程基础设施安全要引起注意。”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近日在《气候变化对我国重大工程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报告》发布会上作出预警。
“根据预测,未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表现为增加,但在近期的30年南方地区降水可能会减少,21世纪中后期,我国华北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25%左右,东北和西北地区会增加20%。”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陈鲜艳介绍。
与此同时,我国的极端天气呈增多趋势。“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升温、降水增多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会通过影响重大工程的设施本身、重要辅助设备以及所依托的环境,来进一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这种影响是所有影响因素中最需要关注的、也是最根本的。”杜祥琬指出。
他举例说,强降雨增多会导致高速铁路线路受到冲刷毁坏以致列车停运;强台风显著增多增强,会损坏更多的核电站通讯、报警以及电力等设备,严重威胁核电工程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三峡库区温度升高、洪水干旱使得库区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大坝运行安全受到威胁。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一些重大工程的实施,常常对气候变化考虑不足、重视不够。以三北防护林为例,因其建设时未考虑气候适应性,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的高温干旱及病虫鼠害导致防护林退化、老化问题严重,部分林木生长缓慢甚至死亡。“这种结果其实与当地降水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林木生长需要有很大关系。”杜祥琬认为,防护林建设之初选择了杨树、柳树等高大乔木作为主栽树种,乔木根系发达树冠占据空间大,所需水量、耗水量都大,在降水量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自然难以维系生存。
根据预估,未来30至60年三北地区增温、降水均较明显。“暖湿化气候将增加三北地区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的发生范围,但也利于植被生长,应充分利用这一正效应加快防护林建设。”杜祥琬提醒说。
在报告组副组长、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巢清尘看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事件突发,气象灾害的强度、频度和范围都随之发生变化,这给重大工程的工程技术标准、安全运行等也带来新的挑战。“目前很多重大工程气象评估的数据是历史数据,没有充分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今后要在工程设计和运行管理上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新措施。”他说。
例如,在温度敏感的冻土上建造的青藏铁路(公路),初始设计时已对冻土的地温分区很关注,但受气温升高和人类活动影响,多年冻土已出现退化,主要表现为多年冻土南北界退缩融区面积增加、冻土厚度减小、冻土地温明显升高等。“根据预测,未来50年高原气温可能会升高1℃或2.6℃,这将进一步造成地基融沉变形、地基承载力降低,应进一步加强多年冻土区气象及工程综合监测,积极研发保护多年冻土新技术,及时采取工程措施防止冻土退化。”巢清尘表示。
报告还预测,205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将上升7cm至61cm,上升幅度最大的为长三角和珠三角,未来100年最大值可能达到100cm。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邵益生告诉记者,现有海岸防护工程虽然能对沿海低地进行一定程度保护,但仍无法适应未来海平面上升所带来的威胁,当出现百年一遇潮位时,2050年我国三大脆弱区可能淹没面积将达8.45万平方公里,淹没损失为30.9万亿元(相当于目前全国GDP的3/4)。
“随着沿海地区围海造田面积的不断增加,可能淹没的国土面积将更大。沿海城市应充分考虑目前和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加强海岸防护体系建设,完善海平面上升监测网络,同时控制向海洋发展的合理规模,避免‘过度临海化’和‘过度工程化’倾向,否则一旦遭遇极端海洋灾害事件,后果不堪设想。”邵益生指出。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如何才能保证重大工程安全?杜祥琬建议,相关部门及时将相应科学研究得出的最新数据和成果应用到新建重大工程规划和设计中,开展专项评估,同时对已建工程应对极端气候灾害的能力进行复核,修订适应气候变化的工程技术标准,将气候风险管理纳入到工程管理的全过程。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