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负面清单”的正能量

  • 发布时间:2014-09-26 01:51: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黄俊峰  责任编辑:王斌

  运营满一年的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并没有多少尘土飞扬的土方挖掘场面,也没有大规模的塔吊林立景象。但实验区内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制度变革,却片刻未停,且试且行。截至今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内新设企业1.2万家,其中超过10%是外资企业。

  上海自贸区去年金秋揭牌之际,本报发表社评指出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非是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性升级,而是对现行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进行深度改革的一个试验场。自贸区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从而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使之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进而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如今一年过去了,上海自贸区切实推行“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负面清单管理原则与理念,由此产生的正能量逐步显现,已经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的制度和经验。比如,上海自贸区企业注册认缴制度,已经从今年3月1日在全国推广;小额外币存款利率放开,也在6月27日起推广到上海全市;物流及通关方面的快捷便利政策更是屡见不鲜。

  7月初,上海自贸区2014版负面清单发布,相比2013版取消了14条管理措施,放宽了19条管理措施,进一步开放的比率达17.4%。上海自贸区管委会主任艾宝俊认为,负面清单瘦身改版,可能有人觉得还是改得不过瘾,其实最重要的是制度框架确立,这好比是打开了一扇门,会逐步推开的。

  禁止做什么比允许做什么更难。9月18日,上海自贸区用3张桌面向李克强总理展示负面清单管理的探索:绿色桌面堆满改革前限制措施的186份文件,蓝色桌面摆着被调整的151份文件,橙色桌面上是目前留存的35份文件。总理指着空出大半的橙色桌面说,要继续压缩负面清单,给市场“让”出更大空间。他强调,自贸区内外资内资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自贸区在工商登记改革中,采用了“先照后证”的制度,降低了创业创新门槛,为投资者注册新企业、开拓新业务带来很多便利。通过引入境外资金,企业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宽,融资成本也得到了控制。

  熟悉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外贸专家表示,负面清单的设立实际上是一种“明规则”的确立,也是跟国际通行惯例的接轨,体现了政府的廉洁透明,能最大程度减少行政权力在审批中的寻租空间。这种由审批到核准的变迁,其潜在和长远的影响绝非过去那种技术性财税优惠所能比拟,而是一种功在长远利在千秋的先进制度的建立。

  如果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比喻为一种类似拔河比赛的博弈,那么绳索的一头是天生威猛、身躯庞大的政府,另一头则是个头矮小、由成千上万的个人与企业组成的市场。负面清单管理则要求政府要不断在这场拔河比赛中瘦身再瘦身,而市场派分子则不断地蜂拥啸聚,日长月大。

  尽管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少企业家还是表示,希望自贸区进一步深化政府改革,给企业减负、为创新加油。同时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的力度,如拓展自由贸易账户的外币业务,引导国内利率下行,给实体经济创造更大空间。

  反者道之动。对于习惯了以审批手段为主的正面管理型政府而言,如何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切实落实负面管理清单,划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缺位更不越位,仍是今后上海自贸区继续试验和推进的重点,也是未来中国改革的大方向。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