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新闻 > 财经评论 > 正文

字号:  

专家:民企上市公司壳资源将更抢手

  • 发布时间:2014-09-04 15:30: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曹慧敏

  【导读】今年前8个月,17家上市公司被借壳,壳资源平均市值18亿,ST股意外失宠。

  资本市场上充满了“乌鸡变凤凰”的传奇,即便是业绩不太好的ST股,也可能通过重组获得新的生机。有媒体统计,在今年前8个月,共有17家公司借壳上市,而刚刚过去的8月,就有4家公司推出了相关方案。借壳重组呈现加速态势。

  从已经披露的17家借壳重组的公司来看,被借壳的公司平均市值较低,只有18亿元左右,同时还有业绩低迷、股价不高等共同特点。

  另一方面,企业之前借壳重组,首选的是ST股。但是今年,ST股的壳资源却意外失宠,同时,非ST的民企上市公司则成为借壳重组的热门选择。

  上市民企的壳资源有什么独特魅力?ST股的壳资源今后是否会乏人问津呢?关于这个话题。我们请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宏观对冲研究院院长付鹏对此发表评论。

  说到壳资源,首先想到的都是ST股,这也是ST股之前一直有投资者炒作的原因之一。但是今年这17家借壳整合的公司中,只涉及到*ST贤成这一只ST股。为什么以往很抢手的ST股忽然间受到冷落?

  付鹏:第一,ST股之所以以前作为最主要的借壳方,最根本的原因是IPO通道并不是很畅通,等待新股上市的周期和时间成本比较高,因此国内的资本市场比较喜欢借壳上市,而ST股在以前就会成为比较稀缺的壳资源,但是,现在经历了2009年、2013年IPO的浪潮之后, ST股的壳资源的稀缺性在下降。第二,这几年由于ST的短缺,国内的信息本来是不透明的,所以重组的预期只要你敢去谈,基本上就一定会透露出来,在重组之前就会导致股价大幅度的被炒作,增加重组方的成本。在这么几重因素下,如果不是迫不得以,一般ST股壳资源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ST股失宠,民企上市公司却成为今年借壳重组的热门资源。17家借壳整合的公司中,有15家都选择了民企的壳资源,这种选择直观上来看是很有道理的。根据媒体的计算,被借壳的这些民企上市公司股价平均在9.5元左右,平均市值不到20亿,需要的资金较少。除此之外,有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民企会不会以后一直在壳资源中占据主要位置?

  付鹏:重组有点类似于家庭重组,要考虑的问题是两方的问题,选择民企是因为壳资源成本比较低,过去的2009年到2013年的IPO大浪潮推动了很多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类似于这样的民企壳资源的供给比较丰富,在国内经济转型的情况下,很多公司的主营业务都在持续的下滑,因此谈婚论嫁,双方坐在一起谈判,都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做国资的壳最大的问题还是来自于国资背景,因为国资背景参与方太多,国资委再去协调,效率实际上是比较低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这几年民企并民企的道路比较顺畅一些。

  如果不考虑注册制,说明目前壳资源还是比较有价值的,而且这几年很多中小板、创业板上市以后,主营业务已经开始萎缩,资源配置和融资通道都是通过市场来决定的,可以避免以前很多行业收益率下降和过度投资的问题,导致很多的公司考虑多元化,甚至是转型,民企的壳资源对价和谈判的可能性就更高一些,是重组过程的主力军。

  从前八个月来看,IPO的节奏相对还是比较快的,证监会5月份的时候还曾经表示今年下半年要发行100只新股。可以说,对于这些想进入股市来融资的企业来说,机会是很大的。但为什么这些公司放弃IPO,转而选择借壳上市?企业热衷借壳上市,会不会进一步推高壳资源的价格?

  付鹏:热不热衷于借壳,关键考虑的是回报的问题, IPO要考虑前期的时间成本、周期还有中间的难易度,两个“家庭”重组的速度要比结婚的速度要快的多。另外两个“家庭”重组中,原有的股东和重组方可能两者的利益都会得到兼顾,更容易一拍即合。未来几年, IPO即便是完全的速度加快,中间潜在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暴利的溢价已经消失掉了, IPO的诱惑性对于股东方来讲就不大了,那还不如我们说重组家庭快。

  壳资源的价格走高,是市场的选择,但是壳资源价格的上涨,对于企业上市融资来说可能终究是一种不利影响。而且,偏爱壳资源,也可能影响IPO的正常节奏。目前来看,监管部门是否有必要出台进一步规定规范壳资源的使用?

  付鹏:没有违规恶意炒作的话,这是一种市场行为,不用过多干预。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当年经济的套路是一样的,2009年2013年经历的是大规模的IPO,很多的上市公司面临的情况在早些年就可以预测到的,手上握有大量的现金,主营业务的规模不再适合过度的扩张,还要保持规模和收益的比,因此后就会出现大量的兼并、重组、并购这。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2017年左右,中国资本市场收购、并购、重组甚至包括海外的收购、并购规模都会有所扩张,到了2017年,2018年中国可能会迎来一大波分开的大浪潮。从IPO到收购、并购、重组再到分拆,其实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资本的循环。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