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04日 星期三

财经 > 新闻 > 财经中国观 > 正文

字号:  

这些不起眼的数据告诉你一个更好的"十三五"将到来

  • 发布时间:2016-02-22 09:47:20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李春晖

  中国网财经2月22日讯(记者 李春晖) 截至目前,2015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已经基本披露,对“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结也正式告一段落,下个月,我们将迎来2016年全国两会,开启“十三五”新的征程。

  对2015年的经济数据,很多人认为不尽如人意,进而对2016年仍然持悲观态度。然而,一些不起眼的经济数据的悄然变化,或许昭示了经济结构调整阵痛的尾声,曙光已经显现,新动能破土发芽,并将在“十三五”期间成长起来,支撑起中国经济迈上新的高度。

  用电量:第二产业用电量4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

  能源局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全社会用电量555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这一增幅远远低于2015年GDP的6.9%的增幅,有外媒甚至因此怀疑中国GDP数据的真实性。但是如果从用电量的结构性变化来看,未来中国有可能做到以负增长的用电量支持经济总量的增长。

  “全社会用电量”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用电以及居民生活用电四项构成,从历年的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总量的70%以上。2015年,第二产业用电量下降了1.4%。据中电联统计,这是第二产业用电量40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同时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分别增长了7.5%和5%。

  用电量的结构性变化直观的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果:电力消费的主力正从传统高耗能产业向新兴产业、服务业和生活用电转换,而后者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粗钢产量:自1981年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定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而钢铁业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秀”。

  产能过剩是钢铁行业多年来的顽疾,历次调控的效果都不甚佳。1996年中国钢产量首次超过一亿吨,此后逐年攀升,产能过剩愈加严重,直至钢铁价格跌成了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而2015年,中钢协数据显示,我国粗钢产量为80382.26万吨,同比下降2.33%,出现自1981年来的首次年度下降。这说明在市场机制的影响下,钢铁企业在主动地、自发地削减产能。

  2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了钢铁去产能任务目标:从今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吨-1.5亿吨。行业专家认为,随着去产能政策的落实,钢价有望在2年内脱离尴尬的“白菜价”现状。

  国家将发文治理钢铁产能过剩的消息自去年12月就已传出,在“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双重影响下,钢铁业PMI已经连续两个月上升,虽然仍在荣枯线以下,但是未来的前景值得期待。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秀”,钢铁业去产能的成果与经验,也将为其他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借鉴。

  进口实物量:进口额下降不掩实物量仍保持递增

  2015年我国进出口额出现了“双降”,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59万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万亿元,下降1.8%;进口10.45万亿元,下降13.2%。

  进口的降幅达到两位数,成为拉低进出口总额的主要原因。有舆论将此归因于中国国内经济下行、企业对原材料需求减弱之故,但如果将这两位数的降幅全部归因于中国内部因素,就有些危言耸听了。

  13.2%这一降幅主要受价格因素影响。2015年,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需求低迷影响,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都出现大幅下跌,以国际油价为例,去年全年我国原油进口平均价格比2014年下跌45.3%。至于其他的大宗商品,2015年我国铁矿砂、煤、成品油、铜等进口平均价格也纷纷下跌,跌幅分别为39%、21.8%、38.3%、17.1%。

  如果剔除价格因素,仅从进口实物量来看,还是增加的。去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增加了8.8%,铁矿石和精矿的进口量增加了2.2%,矿物肥料和化肥增长了16.6%,天然和合成橡胶增长了15.3%。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

  一些外媒在盯着2015年GDP增幅不放时,却没有注意到我国GDP在结构上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50%,达到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经济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更加明显,在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说,“看中国经济,不但要看短期内经济增速的起伏和波动,而且要关注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的质量效益。”

  经济增长速度换挡、经济结构调整都有可能引发“阵痛”,但毕竟只是暂时的。旧动能的弱化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但新动能也在加快成长。服务业、新兴产业、创业创新、新型城镇化,这些都将在不远年的未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将释放出更大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实质性突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