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开征求民意 对政府管理有重要意义
- 发布时间:2014-09-15 10:23: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责任编辑:孙业文
北京市开征民意,就政府明年在医疗、住房、交通、教育等方面办哪些实事听取市民意见。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真心听民意,才能得民心。
近年来,“民意”一词成了各大媒体上的高频词。各级政府在重大决策上也越来越注重通过各种方式征集民意,倾听民众声音。北京“治堵新政”、“停车费新政”以及卫生部征集是否在面粉中取消使用增白剂等,都曾引发公众热议。
今年也不例外,北京市政府最新发布通知,将向广大群众征集2015年为群众拟办重要民生实事,包括医疗、住房、交通、教育等方面。一直到本月27号,北京市民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征求民意,为群众办实事,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一步,老百姓拍手称赞。然而事实上,各地政府征求民意的过程却不太顺利。拿广州为例,上个月6号,广州市发改委在市政府网站向公众征集明年的民生实事,征集时间20天,最终征集到的意见只有15条。而据媒体发起的问卷调查显示,有九成的网友根本不知道民生实事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从中央到地方,对创新立法机制的尝试不少,征集民意可以
说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尝试。然而如何建立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机制,如何让民意真正成为决策,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真心听民意,才能得民心。
从1986年至今,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会投入资金为市民办实事,投入的资金近千亿,为市民办的实事达到1200件,有效解决了一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就在两个月前,北京市刚刚就公交票价调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集到的意见不下5000条。可见,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群众还是会积极参与,这样做可以让决策少走弯路,也让改革更接地气、更顺民意。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学研究室研究员贠杰认为,这对政府的管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贠杰:我觉得它对政府管理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政府管理对社会和公众的回应性,这是民主和民生问题的互动一种很好的实践方式,对于促进我们国家的民主建设也有很积极的意义。
贠杰还提出,公众的意见是千差万别的,而政府需要很好的吸纳和整合这些意见,这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贠杰:政府应该很好的整合和吸纳公众的意见,这实际上是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是相互促进的,并不矛盾。同时在整合和吸纳公众意见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考虑绝大多数公众的意见,我们知道公众的意见也是千差万别的,这中间需要一个整合的过程,但整合的过程就应该更多的反映主流民意的意见,然后把这些意见落实到政府的规划方面,我觉得是有很多工作可做的。
征求民意的效果究竟如何,这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瑞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政府征求民意肯定是好事,但是据广州的例子,尽管征求民意的期限是20多天,但最后征求到的意见只有15条,这说明什么问题?另外据调查,很多市民都不知道什么叫做民生实事。是宣传力度不够,还是征求民意的渠道不够畅通,或者征求民意太过笼统,不够具体。问题出在哪儿?
刘瑞:这说明好的动静不一定获得好的效果,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像这种情况,我想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政府传播意见的渠道还比较窄,它应该充分动用各种现代媒体来传播政府征求民意的意见。第二,这个问题本身它牵涉到什么样的利益群体,一般利益相关者高度关注跟他利益相关的话题,但是如果跟他的相关度不大,他可能就很漠然,所以要考虑到这个问题的针对性。第三,也要考虑民意是分散的,需要通过一些整合,整合的有效方式就是民意代表组织。
经济之声:我们也注意到,有市民也提出了一些质疑,即使征求了民意,真的能听群众的吗?哪些意见被采纳,哪些意见又被拒绝,原因是什么?政府是否应该建立一些反馈机制呢?
刘瑞:首先要肯定政府采取了主动征求民意这种方式,这是一个很大的改进。但其次也不要把征求意见一定会满足个人要求的就划等号,因为民意它还是一个征求意见过程,另外有小部分人的意见和大部分人意见的区别,因此你表达你的想法,这是你的权利,但是你的想法一定被政府采纳,那还得要看其他方面的考虑。所以首先是参与,参与很重要,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再凝聚大家的意见,这样才是一个比较有序的民主决策的过程。
经济之声:还有观点说,现在征求意见感觉像开价格的听证一样,作主的永远是有关部门而不是群众。怎么来看待这样的观点?
刘瑞:听证会我也注意了,听证会因为它的场地有限,所以去的人一定是有限的,所以不妨把时间延长一点,把场次增加一点,代表性的人物多选一选,但是总是有限的。但是这经历了几轮以后,我也发现其实通过改进以后也能够产生效果,就是说它不是纯粹作秀,真的是认真听大家各方面意见,然后不断的反复论证。我觉得最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民意决策,就是关于个税起征点,最初提出的一个方案,到网上征求意见的时候,全国方方面面的意见几万条,最后采取了一个折中办法,把大家的意见适当的接受了,所以这个反映非常好。这也说明了民主决策、征求意见是一个反复过程,不是一次,而是经过了无数次重复性的交流,最后接近一个大家认可的结果。
经济之声:也就是说这个方式在多年的演绎进程中还是有很大效果,很大进步的。但是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比如我们看到很多政府也比较棘手,百姓反映也比较强烈,比如说汽车摇号,很多百姓想要买车改善自己生活希望能解除摇号,但是北京的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又让政府难办,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应该怎么解决?
刘瑞:摇号这个问题是不得已而为之,前提是北京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这个客观事实造成的,所以采取这种被迫的有选择的发号,有选择的驾车,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我想随着将来北京市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网的合理化,这个问题会逐步解决。我觉得可能把摇号的概率稍微放大一点,然后鼓励大家去做公交,短途行车尽量避免采用私人汽车的代步工具,通过方方面面来缓解目前的压力,仅仅通过摇号的方式是难以奏效的,所以摇号是一个过度的办法。
经济之声:对于目前我们的政府征求民意,然后吸纳民意,然后做出相应的决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您还有哪些建议吗?或者哪些点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
刘瑞:我觉得政府把决策信息扩散,这是一个进步。现在考虑就是让更多人知晓政府的想法,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所以工作应该做细一点。第一,不妨把这些工作做社区一级,通过基层政府的主体机构来传播政府的信息。第二,现在网上很发达,微信很发达,很多信息通过手机,通过微信等可以直接发到每个人的手里,这个也是一种工作上的改进。这样一来,政府的承诺会加大,征求信息的过程会增加搜集信息的成本,但是这是必须付出的。只有这样的一种改进,才能够建立起一个亲民政府,一个服务于人民的好政府。
【其他观点】
山西大学教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副院长容和平认为,民意的公开表达、真实表达必须得到实现。之后,政府参考民意的操作规程需要公开透明,民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孟庆国表示,公共政策与公众利益相关,制定政策前征求民意应是最基本的步骤。我国政府正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政策制定开始由政府决策转向公共决策,征求民意体现了政府的公共性。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一些城市的规划和重大公共建筑的立项,几乎没有公开征求过民意。现在民意征求处于起步阶段,还不够规范。建议今后在法律法规制定和修改时,应对如何征求民意予以明确规定和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