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潮”来袭楼市回暖不积极
- 发布时间:2014-09-10 15:35:53 来源:中国民航报 责任编辑:孙业文
今年的中国楼市是人们绕不开的话题,“拐点论”“崩盘论”“斑马论”甚嚣尘上,甚至连万科集团的老总王石也忍不住担心地表示“下一个倒下的该是我们万科”了。不过,“大嘴”任志强一定不这么认为,根据最新的北京基地价格,任志强认为楼价仍会上涨,“面粉价格涨了这么多,面包价格能不涨吗”?
那么,各地政府经过采取多轮的救市政策,中国的楼市现状到底如何?
各地掀起“松绑潮”
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住建部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表示,由于各地楼市情况和市场需求不同,全国制定统一调控政策不利于房地产发展,各地可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中央宏观政策,制定符合当地的政策,以维护市场稳定。
在随后的几个月中,各地纷纷掀起了一场“松绑潮”。济南、苏州、海口、西安、无锡、石家庄、杭州、徐州、温州、宁波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对限购政策进行调整。截至目前,全国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三亚、南京和西宁8座城市尚未松绑。
但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松绑潮”背后,各地的楼市并无明显的回暖趋势。
根据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的数据,全国主要的54座城市,今年前8个月住宅合计成交152.3万套,同比下滑23.2%。其中二线城市成交47.1万套,同比跌幅最大,幅度达33.4%。一线城市则同比下滑25.5%。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的下滑幅度则较小,分别为15.3%和16.3%。
而在房价方面,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 “百城房价指数”显示,8月,全国100座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771元/平方米,环比下跌0.59%,这是继5月首次下跌以来连续第4个月下跌。但与去年同期相比,8月新房平均价格上涨了3.15%,比7月4.72%的增速有所放缓。这是自2013年2月住房价格同比上升2.5%以来的最低增速。
长三角救市尺度被认为是“激进救市”
面对“松绑”后仍显疲软的市场态势,各地政府也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贷款难。
实际上,从上市公司半年报中可以发现,今年上半年,在16家上市银行中,有15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上升。由此导致16家银行上半年平均净利润增速只有13.85%,较去年同期下滑2个百分点。市场预期,今年下半年,银行控制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的压力较大,而房地产必然成为银行业紧密盯防的领域之一。
对此,央行也出台了相应政策,要求银行为首次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优惠。
与此同时,在长三角,各地政府的救市尺度不断放大,被外界认为是狂飙突进的“激进”救市。
近日,据网上所传的杭州救市文件,自2014年8月1日~2015年1月3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范围内购买房产,并符合补贴标准的,在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后,将给予购房款总额1.3%的购房补贴,单套房最高可获得3万元的补贴。
此外,余杭区将购房落户的面积标准由之前的80平方米降低至60平方米,并将降低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的比例。在余杭区购买第二套住房,现有住房面积低于140平方米以下的,可以申请第二套住房公积金贷款,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
据《华夏时报》报道,余杭区建设局证实,确有这一措施,以降低购房落户门槛。不过,该措施并未正式发布,目前正在调研相关政策的可行性。如此看来,各地的救市尺度正在日益变大。
房企正在加速洗牌?
而在楼市疲软的当下,各家房企的日子并不好过。7月底,10家标杆房企权益购地总金额为1322.27亿元,仅相当于去年全年购地金额的4成。8月上旬,20大房企仅中海有一宗价值6.87亿元的土地入账。
告别地产的黄金十年,各家开发商开始觊觎多元化发展获利,挖掘多元经营渠道。除了近期风头正劲的恒大集团宣布进军粮油、乳业之外,万达集团先后布局儿童产业和电子商务,筹建儿童医院。绿地集团则大手笔开展地铁投资开发业务。
与此同时,被银行间市场挡在门外许久的房地产企业日前又有了重新入场资格。不过,银行间市场的发债主体一般要求有较高的资质,所以此次开闸的房地产商也仅限于上市房企。据悉,符合一定条件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可以发行中期票据,而积极参与棚改的房企将受政策倾斜。在分析人士看来,若房企在银行间市场重启开闸则意味着房地产新一轮的宽松政策开启。
新增房地产商在银行间市场的融资渠道,对于危机中的房地产商犹如一根救命稻草,但有分析人士认为,它会加速房地产行业洗牌。
这一观点并非耸人听闻。在房企最传统的融资渠道中,银行贷款依旧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在市场分化下,有限的贷款资源向主流房企进一步倾斜。目前,越来越多的银行收紧房地产类贷款,销售规模较小以及主要布局在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已经被银行挡在门外。“未来房地产业的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会从几万家变成几千家甚至几百家。”歌斐资产创始合伙人、总裁殷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