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新闻 > 国内经济 > 正文

字号:  

中国经济企稳回升 未来三驾马车将支持平稳运行

  • 发布时间:2014-08-15 14:17:13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张林  责任编辑:王斌

  中国网8月15日讯(记者 张林) 徐洪才教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理论联系实际是徐洪才的一向风格,他曾走访中国200多个城市和200多家上市公司,为全国10余万民营企业家和各级政府官员授课。多次赴美国、欧洲出席国际研讨会,发表学术演讲。出版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变革的时代——中国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十余部著作,具有深厚的科技、哲学、金融学和经济学等专业背景,同时还有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近日,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判断引起很大关注,对此中国网专访了徐洪才教授,请他谈谈他的理解以及如何规避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风险。

  徐洪才教授认为,中期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首先是经济增速换挡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30多年平均9%以上的GDP增速,现在只能保持7.5%左右的增长,经济增速换挡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要素成本上升等。第二,结构调整阵痛期。改革到了深水区,利益存量结构调整阻力很大,不像以前的增量结构调整,阻力会小一些。第三,前期政策消化期。应该承认,4万亿的刺激政策在当时特殊历史背景下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留下了一些后遗症,需要逐步消化。

  近期看,一季度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GDP增长下滑到了7.4%,二季度GDP为7.5%,环比上涨0.1%,出现了止跌企稳、回升向好迹象。虽然基础还比较弱,但是回升向好趋势可以延续,这是总的判断。原因是前期出台的一系列“微刺激”定向调控政策收到了初步效果,结构调整方面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上升,超过了第二产业;而且就业状况在改善。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定向资金支持见效,结构性减税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上也产生了积极作用。此外,加强西部铁路、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增强对保障房投入和棚户区改造,以及促进信息消费等,都比较好地将“稳增长”“调结构”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对阻止经济下跌起到了有力支撑作用。

  更重要的是,各项改革事业稳步推进。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破除市场分割、行政垄断、打破“一亩三分地”、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建立市场机制等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很多很好的战略思路,现在都已开始破局。例如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有京津冀一体化、黄河流域、淮河流域,以及“中孟印缅”经济走廊等。这些重大战略举措,必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开发开放,尤其是向西开发开放,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还有一些战略性举措,如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将有利于这些战略举措的实施。去年俄罗斯G20峰会,议题之一就是要培育长期投融资机制,支撑世界经济实现包容、强劲和平衡性增长。全球都意识到了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将储蓄转化成投资的重要性。亚太地区国家储蓄率很高,但是转化路径并不是很通畅,主要是金融体系不发达,特别是资本市场发展滞后,导致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比较低。

  改革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简政放权,即减少行政不当干预,培育市场机制,理顺市场跟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生产要素价格正在建立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包括资源、能源的价格改革,也包括资金价格改革,即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等。当下中国经济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上海自贸区试点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目的在于促进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和金融国际化,从而促使中国经济与国际规则接轨,这些战略举措都有助于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潜力。

  展望下半年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应该说是充满信心的。今年4、5月份以后,中国人民银行向市场投放资金总体上是宽松的,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也在往下走。上半年,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很多外资从发展中国家撤走,或者说减缓流入中国,导致人民币出现了温和贬值,这有助于增加企业出口竞争力,还减轻了中央银行压力,外汇占款少了,央行主动投放货币和调控经济的空间和自由度增加了。上半年央行采取了定向降准政策和定向再贷款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必要时还可以整体降低金融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政策选项还是比较多的。

  从经济发展动力看,下半年投资可能会温和上升。现在已经找到了一些新的增长点,像棚户区改造、西部铁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像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战略实施会拉动相关投资。这些投资都是必要的,现在不投,将来也得投。房地产投资这一块,不要指望会有大幅度上升,但在差异化调控政策作用下,会保持相对平稳趋势。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要考虑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关方面已开始建立透明、规范化地方政府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还有国家开发银行归位,发展混合所有制,加大扶持民营经济等,最终都将增加投资。

  消费方面,随着老百姓收入增加和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可望温和上涨,包括新型城镇化带动基础设施投资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等。住房也是消费,可通过金融创新促进住房消费。中国老百姓有50万亿元的储蓄存款,但是按揭贷款才10万亿元左右,居民负债率是很低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老龄化社会渐行渐近,对养老消费和养老金融的需求会增加。在养老消费、普惠金融、民生金融等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另外,就是培育信息消费,这是未来政策扶持的一个重点。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也可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出口方面,不应该悲观。下半年,外贸形势会比上半年好。一个原因就是外部需求增加,美国经济二季度比一季度明显上升。欧洲在搞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表现温和向好。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也取得了短期效果。发达经济体总体上处在温和复苏轨道。从新兴经济体看,各国都在进行结构性改革,也有很多扩大对外投资和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6、7月份,中国实际出口数据不错。从国内外贸企业竞争力看,加工贸易方面由于成本上升较多,会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一般贸易上升比较快,说明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了初步成果。服务贸易逆差会随着扩大开放增加,但也会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升级。短期内,服务贸易逆差不是坏事,可以平衡经常项目顺差。

  另外,要适当扩大进口。通过扩大进口,弥补国内经济短板,提升经济增长后劲,这也有利于促进出口。要有选择地扩大进口,同时创造条件,让发达经济体消除对中国的偏见,把一些高科技产品卖给我们。中国应该顺应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发展潮流,推进FTA和双边投资协议谈判。扩大国内企业走出去,绕过贸易壁垒,带动商品出口。总的来说,对下半年外贸形势不必悲观。但是大幅度增长也不太可能,未来几年保持6%-7%的增长是可能的。全球贸易增长才3%,我们是其两倍,已经足够了。太高的外贸增速会引起贸易摩擦。总之,从投资、消费、净出口等三大需求看,都将支持经济平稳运行。

  从产业结构看,也会支持经济保持强劲增长。首先,第一产业将较快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村与城市土地市场的一体化,必将把各种先进生产要素引入农村,推动中国农业转型升级。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人口转移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都会进一步释放农业发展潜力。第二产业发展,关键是调整结构、推动技术创新,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势头良好。第三产业会有大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都需要发展。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医院、托儿所、幼儿园等生活性服务的产业化,将整体改善民生保障和福利水平。但是,没有第二产业转型升级,劳动生产率提升和技术进步,是不可能把第一产业大量劳动力转移出来的,因此,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第一和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产业结构升级蕴含很多商业机会,将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中国网财经中心)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