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继续优化、系统风险可控 信托业以速度换结构
- 发布时间:2015-02-02 07:5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创新业务对业绩的支撑短期内很难见效。信托业要习惯于这种中低速甚至是低速增长,增速太快不利于业务结构的调整
信托业务功能“三分天下”的形成,是信托业适应理财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主动谋求转型的结果
通过并购、重组、法律追索等不同方式,对信托风险项目进行市场化处置,能够提升信托业的主动管理能力
喜忧参半的信托业迎来了2014年的成绩单。1月30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了2014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信托业信托资产规模为13.98万亿元,同比增长28.14%,环比增长7.95%,环比增速较三季度末(3.77%)有所回升。信托公司经营业绩增幅有较大回落,但总体增长平稳。
“青黄不接”的尴尬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信托业实现经营收入954.95亿元,同比增长14.69%,但较2013年末30.42%的同比增速回落了15.7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同比增幅也回落了15.86个百分点,人均利润首次出现负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经济增长放缓、无风险利率逐渐下行等,导致信托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这需要信托公司对业务结构进行调整,协调在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的投入,由融资驱动向投资驱动转型。
中国银监会去年发布的《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99号文),也明确提出了债权型信托直接融资工具、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司、并购业务等转型方向。
但转型并不能一蹴而就。“旧增长方式的萎缩速度与新增长方式的培育速度之间有‘时间落差’。”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说,如何加快转型进程,是信托业未来发展的核心挑战。
“这种‘青黄不接’的局面今年还会继续,信托公司业务收入持续增长面临考验。”某信托公司研发部负责人表示。
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也认为,创新业务对于业绩的支撑短期内很难见效。“信托业要习惯于这种中低速甚至是低速增长,增速太快不利于业务结构的调整。”
转型效应正显现
好在信托业也不是白忙活,信托业务功能实现了“三分天下”。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融资类信托占比继续下降,为33.65%;投资类信托占比为33.70%,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为32.65%,均在稳步提升。其中,事务管理类信托占比首次突破30%。
“信托业务功能‘三分天下’的形成,是信托业适应理财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主动谋求转型的结果。”周小明说,信托业在降低融资信托业务的同时,加大了具有浮动收益特征的权益性产品的开发。
上述信托公司人士表示,作为投资类信托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投资信托增长明显,也带动了投资类信托占比的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资金信托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规模为1.84万亿元,占比达14.18%,较2013年末占比增加了3.83个百分点。
据了解,以事务管理驱动的服务信托业务,如土地流转信托、消费信托、年金信托、养老信托、公益信托等也在推进,信托功能越来越多元化。
从资金信托的客户结构看,“单一大客户驱动的单一资金信托+合格投资者驱动的集合资金信托+银行理财客户驱动的银信合作单一资金信托”构成“三足鼎立”的布局继续呈现。集合资金信托有了明显提升,并首次突破30%,截至2014年末为30.70%。“长期以来,信托业招致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主动管理能力不足。在信托资产规模增速下滑的同时,集合资金信托比例却加速提升,表明信托业适应市场变化,加快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转型效应明显。”周小明表示。
构筑“防线”御风险
2014年,信托业个案风险事件有所增加,但整体风险可控。这不仅得益于信托产品之间风险隔离的制度安排、信托业资本实力的增厚和风险处置能力的增强,更得益于整个行业稳定机制的建立。
2014年,中信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增加了注册资本,以增强抵御风险的硬实力。增资潮今年仍在继续,四川信托等在增资之列。2014年四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业务数据,也显示出信托业固有资本实力的增厚。截至2014年末,信托业实收资本为1386.52亿元,同比增长24.18%。
“2014年,更多信托风险事件开始采用市场化的风险处置方式,并且效果良好,这反映了信托业风险处置能力的提升。”周小明说,通过并购、重组、法律追索等不同方式,对信托风险项目进行市场化处置,能够提升信托业的主动管理能力,推进行业成熟。
而2014年底以信托业保障基金及其管理公司成立为标志的行业稳定机制的建立,更将信托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从公司层面提升到了行业层面,从而防范了信托业的系统性风险。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末,有369笔信托项目存在风险隐患,涉及资金781亿元,占比0.56%,相比2014年二季度末917亿元的风险项目金额和0.73%的占比均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