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贵金属 > 贵金属机构专栏 > 正文

字号:  

历史长河中探寻黄金起源

  • 发布时间:2015-07-09 09:09:02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中国黄金起源问题,一直为历史学界、考古学界和科技史界所关注,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原因在于占有材料、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笔者根据对中国黄金起源的文化背景和物质条件进行分析,结合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具体地探索了中国黄金起源时代、发生地及金铜等问题。

  中国不迟于1.5万年前就发现黄金,河洛地区最有可能是中国古代黄金最早的发现地,黄金的发现和黄金使用与技术,以及对黄金的认识无关。中国古人认识黄金、开采黄金、利用黄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先后经历发现期、认识期、发展期,进入战国时代后,中国古代对黄金的认识、使用就相当成熟了。

  基础条件

  1.文化背景

  黄金起源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深远的文化背景,科学的起源必须到早期人们的种种遗迹中去寻找。就技术条件而言,黄金的寻找、采掘、选取和冶炼及金器的制作,需要对岩石、矿藏、黄金及其冶炼加工等多种知识的掌握,需要多种工艺的协作,需要多种工具的配合,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积累的。

  中国旧石器时代文化可追溯到170万年以前,地质时代属于上新世晚期——更新世,时期划分一般采用三分法,即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大体上分别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能人和直立人阶段、早期智人阶段、晚期智人阶段。元谋猿人、蓝田猿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基本上都处于这一时期。大约在一万二三千年前,中国旧石器文化开始向新石器文化过渡,大约1万年前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从公元前 3500 年开始我国的远古文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铜石并用时代。在以石器为工具的时代,古人为了生存,不断创造和改进劳动工具,创造生活,同时也必须不断观察、寻找和采集各种各样的石头,经过无数代人的劳动和实践,逐步积累了对一些石头(岩石)的认识,必然包括一些金属矿石和宝玉石,其中也包括黄金。这个长期采集石头的过程,实际上已经孕育了最原始的石头开采和利用方法。在石器时代制作石器的石料,用以装饰的彩石和颜料都由采集而来,故称“采集式采矿”。无疑,古代对包括黄金在内的各种矿物的识别和采掘,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生活在1.8万年前的山顶洞人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他们懂得使用钻孔磨制技术,知道用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等装饰品,还懂得用赤铁矿粉末染色的方法,使得装饰品更加鲜艳美观。自然金需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可以熔化,铜的熔点为1084摄氏度,黄金熔点为1064摄氏度;随着制陶技术进步,中国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已具备了冶金术发生的温度条件,也为黄金加工、金器的使用提供了基础条件。此外,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古人,都巳经娴熟地掌握磨光和钻孔等技术,特别是在玉器的琢制上,不仅数量多、品类丰富,而且制作精巧,已能综合地运用切割、凿、挖、钻、磨、雕、刻、抛光等多种工序和手段,反映出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平。总之,自晚期智人,尤其是新石器中、晚期以来手工业上的技术传统和成就为我国黄金起源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技术条件。

  2.物质基础

  黄金起源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这就是金矿分布和黄金本身特性。讨论中国黄金起源离不开古代中国黄金资源及其赋存特点,同时也与黄金本身特性有相当的关系。

  黄金十分稀少,作为一种贵金属,有良好的物理特性和稳定的化学性质。黄金具有瑰丽的金黄光泽,含有其他元素的合金则能改变颜色,含银或铂颜色变浅,含铜则颜色变深;制成金箔时,透光颜色又会呈现出绿色,熔化的金也是这种颜色。黄金密度大,手中放一小块黄金,感到沉甸甸的;黄金韧性很好,很柔软,延展性良好。黄金具有抗腐蚀性,无论在地下,还是暴露在空气中,甚至沉没在水中,不管时间多长,始终保持其艳丽光泽。

  黄金是一种稀少而珍贵的金属,但其矿产资源分布广泛。就现代而言,中国金矿资源分布广,大多数省(市、自治区)有金矿产出;就省区来看,山东省黄金资源最多,甘肃、江西、河南、云南等省黄金资源也较丰富。中国古代有一些记载的古时黄金产地,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五藏山经》共有26篇文章 ,共记载了黄金产地29处;其中《中山经》记载最多,共19处,所记载的地域包括现在的河南、湖北、四川西北部、湖南和江西北部。夏、商、周(西周)黄金产地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及其相邻地区,春秋战国时期黄金产地扩展到黄河和长江及其相邻地域。

  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砂金矿床和伴生矿床;其中砂金矿是脉金和其他含金矿石经受风化,受到水流的冲刷、搬运和富集,沉积在山坡、河流、湖滨、海滨地带形成的;砂金矿床可分为残积矿床、坡积砂矿床、冲积砂矿。黄金矿产中,常见的金矿物约有20多种,但主要以自然金产出,其中大块自然金就是我们说的“块金”,俗称“狗头金”。我国在各历史时期均发现一些块金,山东、河南、河北、青海、四川、湖南、陕西、辽宁均有发现块金的记载。据记载,我国发掘出的第一大金块是在西部发现的,重44千克;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88年为止的第一大金块重达7740克,是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3位农民于1986年12月在当地发现的。大块自然金的存在,加上瑰丽的金黄光泽,再加上砂金矿的块金在洪水冲刷下有出露地表的可能,为被发现提供了便利条件。

  文献记载

  1.古代文献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文献记载和传说,由于年代久远和辗转相传,其中确杂有许多夸张、附会、不尽可信的成分。但是,对文献记载和传说采取轻视的态度,甚至一概斥之为子虚乌有,是有悖于科学的。许多历史事实是以一种隐晦曲折的方式反映于史籍之中,循着这些蛛丝马迹,结合考古发掘和实物分析予以寻觅,常能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大量史实表明,文献记载往往滞后于历史的实际,因此对文献记载和传说中的史料须予以应有的重视。

  我国丰富的文献典籍中,有不少关于用黄金或与黄金相关的记载和传说。《尚书·禹贡》记载:淮海惟扬州厥贡金三品,荆及衡阳惟荆州厥贡金三品。《史记·平准书》记载: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从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古代的“金”字有泛指金属的意思,包括金、银、铜、铅、铁,上述所谓“金三品”就是指金、银、铜。从《史记·平准书》上述前后的论述分析,司马迁应该是引用了先秦时代文献,同时结合《尚书·禹贡》的记载,上述厥贡“金三品”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考虑到文献记载往往滞后于历史的实际,这说明中国黄金开采早于夏。

  《墨子·耕柱》记载:?昔者夏后开使蜚廉折金于山川,而陶铸之于昆吾。蜚廉是夏后启的臣子,从“折金于山川”分析,由于不可能在河流里开采铜矿,据此判断当时已经开采河床砂金,开采山中的铜矿和金矿。这也说明《尚书·禹贡》和《史记·平准书》记载“金三品”中的“黄”金就是黄金。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