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国债像抢春运火车票” 意味着什么
- 发布时间:2016-04-14 03:38:21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胡爱善
冯海宁
4月10日是今年首期电子式储蓄国债销售的第一天,本次销售总计400亿国债,由于网银和柜台同时开售,部分银行网点甚至来不及卖出一笔就发现额度全部被抢光。连银行工作人员都感叹:“买国债简直跟抢春运火车票一样火爆,完全靠人品。”
我国是世界上居民储蓄率最高的国家,2015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8.5%,新增4万多亿元,而银行业存款总额超过40万亿元。这么高的储蓄率,在央行六次降息、股市动荡不安以及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逐步下滑的当下,居民必然要寻找安全、回报率高的投资产品,而国债就是这样的产品。
在投资需求极其旺盛,而单次国债销售额度有限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买国债像抢春运火车票”的现象。可以说,这种现象既正常也不正常,说正常,是因为国债占了两大优点——安全且收益率较高,尤其是安全性,其它投资品比不了;说不正常,主要体现在,虽然我国投资产品种类不少,但居民仍投资无门,只能抢购国债。
股市本应该是居民投资的重要市场,然而,中国股市从去年5100点下跌后徘徊在3000点左右,无法给投资者信心。楼市一向也被认为是投资的重要选择,但有投资潜力的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今年接连遭遇政策调控,一来限购从严难以买入,二来部分城市楼市开始降温增加了投资风险。
虽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市场上各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承诺的回报率看上去很高,但安全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e租宝、泛亚、大大集团、金鹿财行以及最近刚刚倒下的中晋等多家企业涉及圈钱,加重了投资者的不安全感,所以,以国家信用担保的国债,自然而然就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即便国债每年要发售多次,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16年国债发行计划表,今年还有7次机会,但国债每年发行规模总是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投资者需求。所以,面对居民高储蓄率、争抢购买国债等现象,有关方面应系统反思居民投资理财市场,既让居民投资有安全出口,又让居民投资转化为经济动力。
尽管股市持续低迷、债市违约风险不断、互联网理财骗局频现等,各有各的特点和原因,但有一个共性就是缺少法治,一方面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滞后于投资理财市场发展;另一方面,现有的法律法规,从市场主体到监管者都没有严格去落实。
完善法治并不是要限制金融理财产品创新,限制企业发展,而是要把相关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同时给投资者撑起一把保护伞。“买国债像抢春运火车票”源于国债是国家信用担保。而其它理财产品要想获得投资者认可,仅靠企业信用担保甚至监管者信用担保是不够的,还需要法律来做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