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介绍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科技赋能带动保险行业持续转型升级,互联网已成为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最具活力的因素。未来以高科技为载体的保险服务化将是我国保险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行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保险科技能否扛起重任成为破局关键?保险业数字化转型是否会步入快车道?基于此,中国网财经倾力打造《互联网保险·创新与合规》栏目,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作为学术指导单位,邀请行业大咖共同解码未来发展路径。

众安保险CEO姜兴:科技赋能保险全价值链 做保险生态最佳的数字化转型伙伴

姜兴 众安保险CEO

姜兴,一位技术出身的互联网老兵,计算机专业毕业,曾就职于阿里巴巴,2014年加入众安保险。 现任众安保险CEO及众安科技执行董事兼法人代表。

撰文|郭伟莹


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科技基因与生俱来。而掌舵者姜兴,也是一位技术出身的互联网老兵,计算机专业毕业,曾就职于阿里巴巴,后转战互联网保险。


同样具备科技的底色,姜兴掌舵的众安保险,会给行业带来一抹怎样的色彩?


2019年,在中国经济增长稳中趋缓、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众安保险2019年总保费收入146.296亿元,增长30%,在全国财险市场居第11位,并持续位列全国互联网非车财险市场第一名。全年服务用户4.86亿,总保单突破80亿张。而在资本市场,瑞穗、摩根大通等多家机构近期纷纷给予众安在线(06060.HK)“买入”或“增持”评级,并上调其目标价。


2019年的众安开放日上,姜兴曾提出:保险的“精时代”已到来,精耕、精益、精诚将成为新保险的三个关键词。其中,精耕强调线上生态和新场景的深度探索;精益指向精准服务和精益管理;精诚则重申未来与生态各界伙伴之间开放、融合、共创的合作趋势。


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业的数字化进程,保险行业也正在向精益化、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市场也进一步向多方共赢的生态模式进化。今时今日回头看,众安在科技和战略布局上的前瞻性,可圈可点。


近日,众安保险CEO姜兴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自成立以来,众安的科技基因即承载着推进科技与保险相互融合的使命,始终走在锐意创新的道路上。今年也将是众安继续深化科技与保险融合,不断精进科技力、产品力、品牌力的一年。


互联网保险的科技基因


2013年11月6日,众安成立。马云、马化腾、马明哲一同出席了主题为“先见、先知、先行”的公司开业启动仪式。马云说,众安是他们三个人的理想,也是这一代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的理想,对各自业务都是一种创新。


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引发业界高度关注。肇始于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线上经济爆发的风口,众安自创立之初就与科技密不可分。而科技的基因,也决定了其之后的商业模式,以及先行者的行业角色。


姜兴认为,未来保险公司竞争一定是科技水平和精益水平的竞争。


他指出:我们的时代正在经历波澜壮阔的技术革命。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技术热点,不断冲击并改造着各行业产业链,也催生出更多新产业、新业态,推动数据智能和网络协同的深入融合。正因为我们坚信未来保险业技术变革的机会和趋势,所以自创立起,众安就坚持“科技驱动金融,做有温度的保险”的使命并努力实践着。


今年疫情以来,由于众安业务100%基于线上,承保和理赔自动化率分别达到了99%和95%以上,公司上下始终在保持高速运转。


据姜兴介绍:疫情期间,众安员工喊出了“我们不在一线,却一直在线”的口号。各业务线都在积极通过提供保障、抗疫服务的方式,助力抗疫、共克时艰。与此同时,也保持与330多个生态合作伙伴持续地发布产品迭代更新,技术人员每天发布的任务超过200个,核心应用自动化测试比例达到80%。即使在形势严峻的一季度,通过远程办公,众安仍然做到了24小时7天不间断在线为用户提供保障和服务。


一直在线,离不开众安的保险科技优势。


作为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是第一个吃螃蟹,将核心系统全面建在了云上的金融机构。成立之初,就自主研发了一代核心系统“无界山”,成为互联网海量、高频、碎片化保单交易的重要支撑。2019年,无界山升级2.0,又再次极大提升了在线服务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客服环节,众安积极应用人工智能,目前智能机器人已能够覆盖85%以上的在线客户咨询,大大节约了人力。在疫情最为紧张的2月,众安智能客服累计处理用户咨询超过150万件,在线会话超过250万次。


在风控环节,众安孵化的“暖哇科技”商保智能平台,通过连接超过1000家医院及15个省市地区区卫平台的医疗信息数据,有效提升核保及理赔端的用户体验、风控和反欺诈能力。


在无接触式理赔环节,众安车险马上赔2.0通过聚合视讯技术、OCR图像识别、AI定损等技术,可实现远程视频理赔。一个视频通话即可走完从报案、查勘、定损、交单、理算到核赔、结案的整个传统车险理赔流程,万元以下平均结案仅需11分钟。全流程人力成本节约近37%。


在技术研发方面,众安始终坚持大力投入,打造保险科技竞争壁垒。2019年,众安研发投入达到人民币9.77亿元,占总保费6.7%;工程师及技术人员共计1,355名,占公司雇员总数的近五成。公司专利申请量总计达478件。


"科技赋能保险一直是我们的初心。众安会继续从用户需求出发,以数据智能为核心,从产品、核保、理赔、服务、营销等全方位赋能保险价值链,并与五大生态(汽车、健康、电商、航旅、消费金融)价值链深度融合,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体验,为更多用户创造价值。”姜兴认为,科技正在让保险变得简单,也推动保险普惠成为可能。


做保险生态的数字化转型伙伴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无接触、线上化、云端化行为爆发式涌现,倒逼各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中,145家单位成为首批数字化转型伙伴,倡议即希望"数字化转型伙伴"可以凭借自身优势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众安保险,也位列其中。


针对此次行动,众安保险启动“保骉计划”,面向国内保险机构、高校、中小微企业推出“三个开放”举措,即“开放数字化转型公开课”、“开放大数据创新平台”、“开放区块链技术能力”,全力驰援金融保险业和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际早在2016年,众安保险就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众安科技,聚焦于保险科技在国内外市场的技术输出,提出了“致力成为全球保险行业数字化升级战略伙伴”的发展愿景。


姜兴认为:“眼下的疫情加快了人们行为线上化迁徙的进程,也将为保险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促使行业在数字化转型、产品创新、精益运营和生态合作上,大大提速。未来,保险与科技将更深度地融合。而众安的研发体系也已做好了大量的技术储备,希望能给行业带来源源不断创新与迭代的原动力。”


在保险科技输出方面,姜兴指出,“我们将科技能力进行产品化,目前已经发展出一套贯穿整个保险价值链的产品体系,核心产品包括针对保险公司的数字化核心系统Graphene与针对互联网平台的保险平台系统Fusion,以及由围绕着核心系统的独立模块所组成的解决方案,例如保险应用中台解决方案、智能营销解决方案、智能风控解决方案等,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合作伙伴的认可。”


数据显示,2019年众安科技输出业务收入同步比增长140%,众安科技共实现国内外签约客户近260家,保险行业存续客户占2018年的73%。


在国际市场上,众安主要输出两大保险科技产品——数字化保险核心系统Graphene和互联网公司保险平台系统Fusion,近年来已先后与日本前三大财险公司之一Sompo及新加坡最大综合保险机构NTUC Income等达成合作,助推数字化转型。


在国内市场上,以横琴人寿为例,众安为其提供的寿险数字化运营整合方案,将移动展业平台、电商平台、智能营销方案等整合于一体,助力打造寿险全流程的分布式核心业务系统。


过去三年间,横琴人寿保持着年保费复合增长率超过150%的高速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建设数据中心,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推广新能源汽车,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


保险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新基建”给保险业带来的,将不只是拓展险资配置空间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选项。伴随着“新基建”如火如荼地展开布局建设,先进科技对保险业务的赋能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释放。


毫无疑问,今后保险科技的应用价值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传统保险公司来说,借助科技力量的研究和应用,积极寻求转型发展,已刻不容缓。


立足创新赛道 深化稳健合规经营


行稳致远,方能进而有为。前不久监管机构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监管办法》),对互联网保险经营规则、机构及人员管理、监管范围等方面均进行明确。


姜兴表示:“《监管办法》的出台,显现出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保险发展的监管思路宽严并济、张弛有度。一方面确立了规范和标准,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主体、持牌机构和非持牌机构之间的定位和责任,强化了互联网保险的合规性管理;另一方面,又给互联网保险创新探索预留了充足的业务空间,为保险公司尤其是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指明了行进方向。”


纵观《监管办法》,全文多次提及“技术”、“创新”,并明确提出保险机构应在风险可控、安全隔离的前提下,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探索互联网保险业务、服务、创新,提高保险经纪效率,改善保险消费体验,构建从保险产品研发、销售到客户服务、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和保险科技应用的数字化生态系统。可见,在强化合规经营的同时,行业对于保险科技创新的需求也已进入深水区。


姜兴指出:“《监管办法》将明确行业创新的赛道,从政策角度有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稳健发展。而众安作为中国首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有信心在政策规范下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创新,以满足实体经济和民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保险需求。”


回首来路,众安与生态合作伙伴协同创新、共同发展,从精耕场景,到连接服务,再到全球科技输出助力数字化转型。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2020年,众安也将立足新起点,继续精进科技能力,肩负保险科技先行者的责任与担当,通过进一步探索科技与保险的深度融合,最大化释放生态协同价值,在全球范围内,为保险科技新时代缔造更多里程碑。


展开

收起

泰康在线CEO刘大为:科技赋能有力推动保险金融属性和服务属性相结合

刘大为 泰康在线CEO

刘大为,在中国大陆、台湾及日本有二十多年的战略咨询、产品创新和科技研发等经历,具备丰富的保险公司管理,科技应用和业务运营经验。目前任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在线CEO,专注于通过科技、保险和医疗健康生态的深度融合,通过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引领互联网保险的创新探索,推动保险公司的科技化应用,加速保险行业转型升级。

撰文|郭伟莹


成立于2015 年11月18日的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康在线”)是首家由国内大型保险企业发起成立的专业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


作为泰康保险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泰康在线背靠集团大健康战略布局,对保险和医疗健康生态有着更加透彻和充分的理解。


作为互联网保险公司,由于直接面向用户进行销售,泰康在线始终以用户为中心开展保险业务。同时,互联网基因也让泰康在线更加懂得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打造出更加符合互联网人群特性和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成立以来,泰康在线创造出惊喜的成绩,可谓“泰康在线速度”。保费规模从2016年的6.75亿元至2019年的51.3亿元,四年时间翻了6.6倍。相应的,泰康在线的市场排名从2016年的第49位提升至2019年的第22位。


2020年新春伊始疫情的突袭,致使传统公司保险业务增长承压。泰康在线敏锐地抓住疫情间人们对健康的关心与关注,快速创新产品,同时早已上线的全流程线上化服务、线上视频问诊、智能客服机器人等科技能力,助力泰康在线疫情期间健康险保费增长超过500%。对最传统的车险,疫情期间政策放开后泰康在线第一时间推进早已准备好的车险电子保单,助推疫情期间车险业务实现增长。


近日,泰康在线CEO刘大为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科技将成为保险业全面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通过推动全流程的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服务升级,将有力推动保险的金融属性和服务属性相结合,打通支付方和服务方,使保险成为资源的聚集方和分配方,助力保险与医疗健康产业加速融合。


泰康在线的增长速度


犹记得,2015年11月18日的武汉,天降小雨。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时任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武汉万林艺术博物馆隆重宣布,首家由国内大型保险企业发起成立的专业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泰康在线成立。他表示,在互联网浪潮下,泰康坚定地拥抱时代、拥抱变革。泰康在线的成立,也意味着泰康的互联网战略正式在武汉启航,在珞珈山出发。


时至今日,回首成立以来的四个完整经营年度,泰康在线交出的成绩单并未让期待者失望,更创造出属于泰康在线的增长速度。


成立首年,备受市场关注的泰康在线实现财险保费6.75亿元,当年市场排名第49位。2017年泰康在线保费规模同比增长145%至16.56亿元,市场排名提升至第35位。2018年泰康在线保持增长态势,保费规模同比增长78%至29.52亿元,市场排名再次攀升至第32位。


2019年,这是刘大为正式接任泰康在线CEO以来的第一个完整经营年度。作为刘大为的“首秀”,这一年的成绩更加受到泰康集团以及市场的高度关注。


数据证明刘大为及泰康在线经受住了检验——保费规模51.3亿元,同比增长74%,远远高出11.7%的财险行业平均增速;市场排名足足跨越10个名次,跃升为第22名。


谈及泰康在线能够保持高增长的“秘密”,刘大为表示,首先是坚定与清晰的发展战略,其次是对新机会的有效挖掘和快速决策,是应对挑战的未雨绸缪和快速应对。


刘大为表示,泰康在线一直坚持“保险+科技”“保险+服务”的双生态战略,依托泰康保险集团的大健康生态,发挥集团内部高度协同的优势,同时广泛深入多样的互联网场景,保持业务高速、健康发展。


对于新机会,刘大为表示,利用互联网平台直面用户、开展保险业务本身就是近年来的一种全新模式,它打破了传统保险业的固有形态和营销局限,每一步都是在创新。泰康在线在保险创新过程中始终以用户为中心,挖掘新需求、新机会,并进行快速决策,产品创新是泰康在线的一个重要能力,开业四年来,泰康在线在业内打造了多款具有代表性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


对于挑战,刘大为表示,受疫情影响,传统保险业务受到较大冲击,用户对于保险的线上化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将成为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能力,而作为互联网公司,泰康在线早就做好了准备。例如,全流程线上化客户服务、线上理赔、线上视频问诊、智能客服机器人和车险电子保单的应用等等。这些能力会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持续优化。


关于2020年,刘大为依然保持信心。他表示,疫情激发大众的保障意识和忧患意识。后疫情时代,人们的消费能力可能会有一定的下降,保险业务的增长可能也会随着用户心理状态的改变而趋于放缓和回归理性,但相信整体上还是会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特别是被称为“后浪”的80后、90后已经成为保险消费的重要客户群,同时线上化的保险销售与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的进一步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这是新趋势,更是新机会。


而对于泰康在线乃至所有互联网保险品牌而言,当前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能力,完善产品和服务,打造自己的健康生态,夯实“地基”。只有前期夯实好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能力,才能在未来满足更多用户群体的更高需求。


科技赋能推动保险金融属性和服务属性相结合


2020年新春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给各行各业带来深刻影响。


就保险业来说,疫情导致保险业务增长承压。据统计,2020年一季度,保险业原保费收入1.67万亿,同比仅增长2.3%,增幅下降13.6个百分点。其中,财产险增幅同比下降7.7个百分点。


疫情冲击给保险业带来一定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有利因素。社会风险意识、群众保险意识显著提高,保险保障需求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泰康在线1-3月疫情期间保费同比增长230%,其中健康险保费增长超过500%。据刘大为介绍,这得益于这些年在市场上锤炼出来的敏捷的产品与服务创新能力,在泰康保险集团大健康生态背景下打造的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同时,早已上线的全流程线上化销售、服务和理赔能力也为疫情期间的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极速的支持,智能客服机器人等科技能力更是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刘大为表示,疫情催化下,互联网保险与医疗健康行业将融合得更加紧密,泰康在线背靠泰康保险集团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在为用户提供风险保障之外,通过发挥保险的金融属性和资源分配能力为用户解决就医问题。相较于传统保险业,泰康在线通过合作伙伴和自身的互联网平台能力,利用自己的科技能力,大规模触达用户,同时通过全线上化的服务体系,紧贴互联网应用场景,研发出具有更强互联网属性、更优客户体验、更高性价比的保险产品。其次,泰康在线依托泰康保险集团大健康生态布局,具有强大的医疗健康资源优势,同时通过自身医疗健康子生态的建设,进一步打通线上和线下的资源,可以帮助用户更快享受到更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


另外,在疫情的推动下,保险业加快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转变经营模式,提升管理效率,提升科技化和线上化水平。一时间,无接触、线上化、云端化行为爆发式涌现,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以“直播带货”模式为例,仅在抖音平台上,与保险业相关的视频就接近8万个,并已有多家保险机构开设官方账号。


在刘大为看来,直播为保险的获客和风险教育普及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以往购买保险的用户都相对比较成熟,大多在线下接受过保险业务员的保险教育,之后再自主进行保险产品的选择,这样的保险教育覆盖面相对较窄,也更加容易受到保险公司销售节奏的制约。但随着直播平台的兴起,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更加广泛接触用户的渠道,用极低的成本和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保险教育可以覆盖更多对保险了解不多的用户,更好地下沉到年轻用户圈层中去。可以说,直播是一个建立客户心智的手段,是高效地进行保险教育的新途径。


刘大为表示,疫情不仅促进传统业务走向全流程的线上化,倒逼保险业走向数字化,也倒逼泰康在线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从数字化向智能化更快地进化,疫情对此提供了一个非常直接的推动力。当前,云增员、云培训、云展业等都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成为了行业的共识,科技也成为行业最基本的基础设施,这可能是整个行业通过疫情得到的最大的、有利于行业今后发展的收获。


而金融科技将成为行业全面转型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将深刻改变行业竞争格局和整体生态。科技通过赋能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升级,将有力推动保险的金融属性和服务属性相结合,打通支付方和服务方,助力健康险与医疗健康产业加速融合。同时,进一步提升保险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使保险能在更多场景、更复杂的产品形态和服务等领域规避风险,健康高速地发展。


创新更需符合行业规律和业务特性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不久,监管机构下发《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规则、机构及人员管理、监管范围等方面进行明确。


刘大为认为,2019年以来互联网保险业务正在受到监管的高度关注。由于业务量的激增和社会影响力的快速扩张,监管对互联网保险企业关注和指导更加全面与深入,尤其对一些超出原有监管制度的创新业务,都会更加审慎甚至从严要求。互联网保险企业面对的客户是互联网客户,销售渠道更多是互联网平台,这就需要保险公司进行更多创新,满足客户在产品、服务和体验上更多样化的极致需求。百万医疗就是一个通过互联网的广泛触达、优良的性价比、便捷的体验,成功地普及健康险的成功案例。产品创新面临与合规的权衡,当然合规是大前提,是底线。因此保险公司一方面需要与渠道更深入的沟通与互相理解,同时,及时与监管沟通市场的新动态和产品创新的新思路,获得监管的理解与支持,这也是保险公司的责任。


总体来说,新兴业务需要打破传统业务的标准,但更需要符合行业规律和业务特性,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打造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服务和产品,回归保障的本质。全面审慎的行业监管将有利于让从业者浮躁的心态逐渐沉淀,也让整个行业转向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中国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速度、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均领先于世界,这得益于中国特有的互联网生态和与时俱进的保险监管。这是中国保险业的优势,相信这个优势在监管对互联网保险更深入的参与和关注下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


而对于泰康在线来说,将借助“保险+科技”“保险+服务”的双生态战略让产品、科技、服务三者紧密融合,在保险的金融属性之上,通过科技手段和自我生态能力的建设,让保险产品具备更多的服务属性和健康管理能力,让用户在得到风险保障之外,可以获得更多的服务、更优的体验,使保险能够更加安心、便捷、实惠,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展开

收起

轻松集团CEO张科:互联网保险平台离用户更近

张科 轻松集团CEO

张科,轻松集团CEO,北美精算师协会会员。在保险及相关领域工作多年,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2019年9月,张科加盟轻松集团并担任集团CEO。他始终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致力于将轻松集团打造成为有特色、创新型互联网公司。

撰文|郭伟莹


“离用户更近!”


这是履职轻松集团CEO近一年之后,张科最大的感受。


但也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掌舵轻松集团仅180天,张科便带领轻松集团摘得互联网保险增速第一的亮眼成绩。


张科认为,轻松集团的五大业务板块犹如人体的内脏器官缺一不可。未来,轻松集团将继续围绕商业保险和健康管理两个主业,更好地服务老百姓。


谈初衷:“离用户更近”


1974年出生的张科,在保险圈已深耕20多年,其曾担任华夏人寿总精算师、阳光保险战略规划总监。加入轻松集团之前,张科担任弘康人寿总经理兼首席风险官。


2019年9月,弘康人寿发布公告称,总经理张科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同时,也坐实了张科加入轻松集团的消息。


从过往履历可以看出,加入轻松集团之前,张科均在传统保险公司担任较高的职位。回顾这近一年的工作,张科说最大的感受是“离用户更近!”


如何理解呢?他表示,与传统保险公司相同,轻松集团最终也还是围绕保险这个事情来抓。但相对传统保险公司来说,互联网保险平台相对活泼,比传统保险公司的创新空间、想象空间更多一些,离得客户也更近一些。


“首先,不同的客户场景有不同的触达方式。比如,可以在微信、企业微信、电话多种线上方式触达,条件允许还可以线下触达。另外,在产品创新方面,因为我们是平台,可以和很多家保险公司合作,比如有20家保险公司,那就是20个想法,我们以前在保险公司就只是1/20。所以,产品创新的空间和想法也更多,创新的动力和可能也会更多。同时,还能离客户更近一些,倾听客户的声音。而且,相对于保险公司较差的宣传教育效果,轻松集团拥有更好的保险教育和宣传的场景。”他如是表示。


谈机遇:“抓好商业保险和健康管理两个主业”


新官上任三把火。掌舵仅180天,张科便带领轻松集团摘得互联网保险增速第一的成绩。


谈及成功的秘诀,张科谦虚地归功于合作。他表示,互联网公司不像传统公司,还是合作大于分工。他同时透露,今年上半年,轻松集团互联网保险业务比去年增长还多。


2020年新春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促使健康险需求爆发。张科也认为,轻松集团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增长也得益于疫情对于健康险的催化。


如何抓住疫情带来的健康需求的机遇呢?张科表示,大前提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和目标。因此,不仅仅是健康险,还包括提供健康管理的服务。产品方面,根据不同客户的不同需要创新保险产品。同时,跳出保险本身认知客户的需求,比如提供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在此背景下,轻松集团加强了轻松健康的建设,包括疫情期间免费赠险、线上问诊等。今年上半年还申请了互联网医院的牌照。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保险业各种线上化行为爆发。在张科看来,互联网公司必须天生就是数字化运营,没有数字化运营就不是好的互联网公司。而这也是互联网公司和传统金融公司最大的区别。基于科技的力量,轻松集团可以识别不同身份、不同行为的客户标签,再根据不同的标签提供不同的产品和触达服务方式。


同时,轻松集团还已与20多家保险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张科表示,“我们与保险公司是产业链上的一个不同的环节。我们发挥自身优势,比如贴近客户、宣传教育、多种方式触达。而保险公司可以根据需求创新产品、做好理赔等服务。所以,我们与保险公司天然是一种优势互补的合作关系。”


“我们现在主要围绕商业保险和健康管理两个主业。”谈及轻松集团目前的盈利模式,张科如是表示。


张科表示,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大。“目前我们想的主要是怎样服务好客户。相较之前纯线上运营的思维,我们今年提出核心用户的概念,希望能够深度运营一批核心用户,提供保险产品配置等以深度服务客户及家庭。我们正在摸索,这将来可能是一个方向。”


谈竞争:“春天才适合播种”


资料显示,2014年9月,轻松集团成立。目前,轻松集团打造了涵盖轻松筹、轻松保、轻松互助、轻松公益、轻松健康五大业务板块。


据最新数据显示,“轻松筹”作为轻松集团旗下的首要产品,累计用户六个多亿。而2016年4月上线的轻松互助累计用户突破8000万,2016年8月正式上线的轻松保累计用户也有5000万。


谈起五大业务板块的战略地位,张科以人体器官进行比喻,缺一不可。他表示,“每个器官都有独特的功能,但是少了谁也不行。每个业务板块有不同的分工、定位,但连起来就成为一个整体。比如说,轻松筹起到的是教育和宣传保险的作用,没有这个场景也是不行的。”


新生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针对诈捐、骗捐,张科坦言“确实存在,但是极为个别的现象。”2016年8月,民政部公布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轻松筹作为唯一一家公益众筹平台入选。同时,轻松筹目前还致力于推动自律公约2.0,以期信息更加透明完善。


近来年,包括蚂蚁金服、滴滴、美团、百度、小米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入局网络互助领域。面对互联网巨头的竞争,张科表示,“我觉得很好啊,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他也表示,“网络互助看似没有门槛,但其实在互联网领域看似没有门槛的事,反而可能是门槛最高的。春天播种,种子才有机会长出来,而秋天则不适合播种。我们并不是吓唬后来者,也不是给自己壮胆儿,整个大趋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面对互联网巨头的加入,张科依然对市场前景充满信心。他认为,“目前整个互助领域的用户量是两个多亿,市场空间还很大。”


展开

收起

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互联网让相互保险机构长出全新的翅膀

杨帆 信美相互董事长

杨帆,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创始人&董事长,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和保险学硕士,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保险风险管理学硕士,英国皇家保险学会会员,英国特许保险人。曾获“中国保险40年-特别致敬40中国保险人“、“2018年度保险风云人物”等荣誉称号。

撰文|郭伟莹


几千年前,相互保险萌芽。经历漫长的发展和转变,相互保险在互联网时代得到新生。


经过前期大量探索,2017年我国三家相互制保险机构相继获批成立。作为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相互”)于2017年5月5日正式拿到开业批文。


开业后,信美相互逐渐释放能量。截至2020年上半年,信美相互的会员数量已达51617人,累积客户数超3500万人。不但如此,今年上半年信美相互实现净利润5329万元,创造了寿险组织“三年即实现盈利”的超预期现象。


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互联网让“相互”这一最古老的保险组织形式长出全新的翅膀。得益于科技赋能与业务结构优化,信美相互的保费收入、获客效率、投资效率和盈利趋势都一直在向好。


杨帆也希望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能够尽快出台,进而让信美相互在创新的赛道上能够跑的更远。


初生:相互保险机构长出全新翅膀


早在公元前2000年,相互制保险的最早形态便已经在船商共担风险的机制中萌芽。


在发达国家,相互保险也有着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由于政策环境等条件限制,相互制保险发展较为有限。直至2015年1月,原保监会出台《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正式对相互制保险组织形式开闸。


依托政策的放开,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以下简称“信美相互”)、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汇友建工相互保险社三家相互制保险机构迅速开始筹建,并于2017年相继开业。


信美相互的开业,也标志着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相互制寿险机构的诞生。今年的5月5日,信美相互迎来开业三周年。


回首来时路,信美相互董事长杨帆颇多感慨。他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坦言,“五年前着手筹备信美相互到开业再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也遇到了诸多挫折起伏。相互制保险在中国实践较为缺少,我们所付出的努力就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而这个努力的过程其实挺辛苦的。即使目前信美相互已成立三年多,但这个工作仍然非常漫长,我们仍然需要为新形态建立新框架、新制度、新规则而继续付出心血。”


但他也表示,互联网时代、数字化大趋势在五年前甚至十年前便已清晰可见,而且这种趋势慢慢将成为一种常态,未来的机遇仍然非常巨大。


而在21世纪的当下,相互制保险又应该如何与互联网时代契合?


杨帆表示,互联网可以让“相互”这一最古老的保险组织形式长出全新的翅膀。


首先,从获客方面来说,以往的相互制,它是一种小型的社团组织形式。诞生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相互制,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优势,去更好的找到要服务的特定人群,而不再是小的社群圈子。


其次,从服务方面来说,基于互联网的优势以及科技能力,我们实现了全线上运营。信美相互构建了基于阿里金融云的互联网系统架构,利用阿里金融云的弹性计算、分布式消息、分布式数据服务、大数据计算、移动开发平台、云安全、区块链等平台服务能力,完成全线上运营、智能云客、移动支付代扣、数据上链存证等。以理赔服务端为例,信美相互为客户搭建了全线上一站式理赔服务平台,从理赔报案、申请材料提交、补充材料提醒、理赔进度及理赔结论查询,均可通过信美相互APP或官网完成;同时,在理赔处理过程中,我们引入了大数据风控技术,提升理赔处理效率,同时有效减低查勘费成本等等。


再次,从渠道合作方面来说,信美相互坚持“产销分离、赋能渠道”的战略,通过中台架构的实施,自动化测试能力等基础上,产品上线时效最短可实现1天;面对互联网场景下复杂产品,实现交易链路的分层及异步化处理,满足千级TPS,保证渠道开展业务和在线获客操作的便捷性。


成长:科技赋能彰显成效


古语有云,“樽里有花荷万叶,三年酣赏好风光。”历经三年有余,信美相互的成色几何?


从公开数据来看,成立首年,信美相互会员人数达4034人,2018年再次增长至近3.6万人,2019年则增长至近4.7万人。截至今年上半年,信美相互的会员数量增长至51617人。


作为相互制保险机构,信美相互由会员共同所有。同时,在信美相互的开业批文上明确规定“会员产品保费收入占全部保费收入的比例不得低于80%”。由此可见,会员数量对于信美相互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杨帆表示,“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边是普惠金融,另一边则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我们在2021年会加大对会员型产品的力度,包括意外险、健康险等,更进一步降低会员的消费门槛,会员数量也将会有更大幅度的提升。”


而从业务规模来看,成立仅6个多月,信美相互便揽入4.7亿元保险业务收入,2018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6%至5.4亿元。2019年保险业务收入则实现大幅增长至20.1亿元,同比增长幅度高达273.3%。


今年以来,疫情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刺激保险保障需求持续增长。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信美相互累计规模保费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67%。


杨帆表示,整体看来,信美相互的保费收入、获客效率、投资效率和盈利趋势都一直在向好。疫情期间,信美相互迅速转化展业方式,且仅用一周时间实现线上展业切换,这主要得益于信美相互提前科技布局。而在疫情时期,信美相互科技赋能优势愈发明显,全线上运营实现经营效率不断提升。


具体来说,今年上半年数据中台赋能工作全面展开,依赖大数据平台,企业数据仓库,打造全场景主题数据分析。从多场景入手,分析不同粒度数据,实现业务数据化,为客户、业务、运营、风控、财务做数据支撑,从而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更进一步。如在客户服务方面,信美相互采用智能客服系统向客户提供机器人和人工服务。今年上半年创新推出“你说我听”智能语音识别功能,实现“一语即达”,而此功能在行业上线应用尚不普遍。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信美相互通过云客服平台为会员及客户提供在线及电话咨询、回访、理赔报案、核保查询、保全办理等服务共计5.47万次,其中机器人在线服务人工替代率68%。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信美相互实现净利润5329万元,创造了寿险组织“三年即实现盈利”的超预期现象。


杨帆表示,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得益于多种因素。首先,主要源于信美相互对科技驱动异常重视,在成立之初就强调未来发展要依靠科技驱动,不断加大在IT系统投入,包括投保、理赔、客户服务、保单贷款全可通过线上操作,在疫情期间效果尤为明显。其次,由于保费结构的持续优化,期缴占比快速上升,有助于长期盈利和发展。再次,产销分离。信美相互专注于产品设计和定制、客户服务及投资,而销售则交给专业的伙伴。


对于今年整年的利润预期,杨帆表示,“我们希望可以实现当年盈亏平衡。”


创新与合规:风险管理无边界


为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行为,防范经营风险,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2019年12月,由中国银保监会中介监管部牵头起草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正式向业内征求意见。


根据征求意见稿,要求机构持牌、人员持证,明确互联网保险的销售经营主体必须是保险行业的持牌机构。


谈到征求意见稿,杨帆期待监管办法能够尽快出台。他表示,“时间就是竞争优势。一方面,市场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并上涨。另一方面,我们目前受到区域、产品等各方面制约。因此,我们希望‘闸口’能打开,信美相互作为一家具有普惠精神的创新型公司,我们有信心可以利用狭窄通道跑到前面,我们相信以会员为中心的相互制加上互联网能给中国老百姓带来非常好的产品和体验。”


谈到创新的边界,杨帆认为,对于保险业来讲,风险管理是无边界的,服务也是无边界。


杨帆对中国网财经记者举例表示,“保险是一个风险管理行业,如果市场平均赔付率是70%,我通过努力把赔付率降低五个百分点至65%,其中拿两个点去做风险防范,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亏吗?”


“对于人寿保险也是一样,控制好客户的疾病、保障客户的健康,让客户尽可能少发病、晚发病,甚至找到正确的手段及时干预疾病。这样一来,客户更加健康,企业的风险也大大降低,客户和企业双方均会受益。”


“而这些正是保险人最应该做的事情。作为一个保险业管理者,除具备精算、定价、管理能力之外,还应该具备风险化解和转移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保险行业的使命是没有尽头的,在互联网端能做的事也是没有尽头的。”杨帆如是表示。


在互联网时代,杨帆表示,应当及时建立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机制。而保险机构应该关注一个新的流量获取方式,即私域流量。


所谓私域流量,主要为自媒体或个人拥有的、可自主利用的、低成本的流量,通常的呈现形式包括个人微信号、社群、微博或自主APP等。与之对比的是公域流量,公域流量的用户之间缺少忠诚度与品牌的认知;从公域到私域是从流量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也更适合保险行业。私域流量不是卖产品,不是买用户,而是做内容,对健康的交流,对风险的认知,通过所见即所得的交互参与,最终完成销售、服务、理赔甚至投诉。


他也表示,“信美相互在不断加强私域流量建设,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抖音等阵地为会员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及相互制理念的普及。让会员Anytime,Anywhere,Anyway都能够找到我们。”


后记:


至今,我国相互制保险试点已四年多。


从首批试点的3家相互保险机构来看,它们均探索出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实现了保费的收入增长,并不断减亏,这展现了相互制的独特性,特别是以会员为中心的这种独特的理念,可以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利益,使之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相互保险机构已经从刚开始的初步认知阶段,进入到熟悉了解阶段,下一步就是更加认同的阶段。因此,接下来,相互保险机构需继续坚持用科技赋能初心、弘扬保险的本源互助精神,与合作伙伴一同搭建起持续为会员创造价值的生态体系。


当然,在尽所能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同时,相互保险机构的发展也离不开监管的支持。如何打造相互保险机构特色并长期生存下去,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可能还需要监管、市场、专家等各方共同做出更多的研究,控制风险的同时也给予合理的生存空间,共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差异化的规则。


展开

收起

车车科技CEO张磊:车险综合改革推动保险科技成为行业新基建

张磊 车车科技CEO

张磊,车车科技创始人兼CEO,APEC青委会委员、太和智库研究员、中国保险报2016-2018互联网保险年度人物、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专家。2010年-2014年,担任云动力科技CEO,云动力是国内一流的保险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2008年-2010年,担任大唐投资执行副总裁;2001年-2006年,担任华为公司销售与服务高级经理职务。

撰文|郭伟莹


7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9月3日,《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9月19日,车险综合改革开始全面实施。


作为国内最早从事车险交易数字化、在线化的保险科技独角兽公司之一,车车科技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车险数字化交易平台。


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后,一车一价、一车一费、费价联动将成为全新的车险定价模式。而在此过程中,像车车科技一样的数字化交易平台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


车车科技CEO张磊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车险综合改革倒逼行业提升信息化水平,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车险综合改革的落地,离不开保险科技的创新与应用,没有数字化交易工具几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投保需求。


张磊表示,车车科技经过6年的发展积累,在车险全流程数字化交易、智能核保引擎、动态定价与费价联动管理、UBI产品创新等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能力。同时,车车科技愿意开放创业6年来积累的技术、系统、服务能力,向全行业提供车险交易核心系统,加速行业数字化发展速度。


车险综合改革带来新机遇


车险作为财险领域的第一大业务,社会关注度颇高。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车险承保机动车达2.6亿辆,保费收入8189亿元,占财险保费收入的比例达63%。


经过多年的费改,车险市场依然存在车主权益不足、产品条款单一、市场费用高企、经营违规常态等问题。为了解决好车险领域的复杂问题,实现车险高质量发展,更好地维护消费者权益,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并于2020年9月19日全面实施。


在张磊看来,本次车险综合改革涉及车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短期来看,对当下车险格局和规模产生冲击力。首先,直接导致保费规模下降,附加险合并后保障责任上升,新车增长乏力等不确定因素加剧行业竞争;其次,预期赔付率上升至75%对保险公司承保端的用户分层筛选能力、理赔端的风控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第三,附加费用率下降至25%让单纯的车险销售可能进入“负利”时代,渠道冲击明显。


但长期来看,则有利于我国车险行业与国际接轨,为行业松绑,促进车险行业市场化竞争,提升行业的效率,加速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真正回归保险保障的产品价值。第一,车险运营精细化,告别粗放式经营,费用战失效,从拼费用到拼精细化定价和用户管理;第二,产品创新是最大的政策亮点,产品创新从保险公司自说自话到汽车生态全面参与,孵化UBI、里程类、碎片化车险产品的创新。第三,打破保险公司从定价到理赔的大包大揽模式,专业流程细分,各环节都将依赖保险科技赋能。同时,两核之外的流程外包,产销分离催生新业态。


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后,一车一价、一车一费、费价联动将成为全新的车险定价模式。而在车险综合改革过程中,像车车科技一样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张磊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车险综合改革的落地,离不开保险科技的创新与应用。保险科技是行业参与者实现升级创新的重要推手,没有数字化交易工具几乎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投保需求。


一方面,车主自助报价、自助投保的交易需求,让互联网车险商城的自助交易量会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我国2000多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3.2万家兼业保险中介机构、1200万保险中介从业人员、数百万汽车后服务场景的庞大需求,将使得车险数字化交易系统成为刚需。而90%以上的中介机构、代理人团队采取传统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模式,同时也没有实力和能力开发定制自己的IT系统 。


张磊表示,以上这些对于像车车科技一样的数字化交易平台来说,都是车险综合改革实施带来的新机遇。


而与传统车险中介机构相比,作为数字化保险科技平台,车车科技有哪些IT方面的优势?


张磊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车车科技经过6年的发展积累,在车险全流程数字化交易、智能核保引擎、动态定价与费价联动管理、UBI产品创新等方面已经形成自己独特的技术能力。


概括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接入的资源能力,二是技术的成熟度。张磊以磐石系统为例介绍道,它是集成线上和线下交易的全流程服务。磐石的核心报价接口系统目前已覆盖50+保险公司,从保司合约管理、机构及用户管理、核保规则管理到订单管理、出单配置、报价配置、账号权限管理等方面,形成车险数字化交易30多个功能模块,并以PaaS+SaaS形式提供移动化工具。目前该开发体系在6年内已完成200多次版本迭代,满足了3.5亿次实时在线试算报价、1300多万张交易出单、300亿的保费交易规模。


做车险行业的新基建


根据车险市场变化,车车科技的战略定位也不断演进。张磊表示,随着车险综合改革带来的新机遇,现阶段车车科技将为保险公司、中介公司、流量端、场景类公司提供综合的车险数字化交易解决方案,做车险行业的新基建。


在现阶段的战略引领下,张磊表示,经过认真思考和准备,车车科技愿意开放创业6年来积累的技术、系统、服务能力,向全行业提供车险核心系统,从车险展业SaaS系统、业务财务管理系统、服务支撑、产品创新四个方面,赋能车险交易的全产业链,助力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代理人、互联网流量入口、场景端完善车险数字化交易服务。


谈及车车科技开放系统的初衷,张磊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主要有三个。第一,提升整个车险产业上下游(从保险公司到销售渠道到消费者)的数字化水平、线上化程度。第二,提高行业服务效率,实现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一辆车的投保。第三,我们的平台就像车险行业的携程,c端用户可以看到各大保险公司丰富的产品,一键查询报价,真正实现像携程买机票一样买车险。


据张磊介绍,在具体的执行能力上,车车科技已覆盖50+保险公司近1700个地市级出单口,提供车险精准报价、核保、交易等系统服务。充分解决了目前国内保险公司IT系统相对落后/分省部署/对外接口服务不成熟;各保险公司/各地承保政策变化频繁、定价/报价/核保/承保/查勘/定损系统差异等问题。


在SaaS系统开放方面,车车科技将凌云、磐石、百川系统进行整合升级、线上化能力,如车辆信息积累、多家公司实时报价、线上核保、保费结算、财务管理、机构人员管理以及线下接单、保单打印、保险快递、费用结算、协助理赔等服务全流程全面赋能给合作伙伴。


张磊同时透露,车车科技正在规划D轮融资,未来三年预计投入15亿-20亿资金进一步提升技术服务和能力,做好车险行业的新基建。


展开

收起

慧择董事长兼CEO马存军:长期险战略叠加领先的保险科技布局 构筑差异化竞争壁垒

马存军 慧择董事长兼CEO

马存军,作为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开创者,2006年起带领团队创建慧择网,开创了互联网保险产业在垂直交易、闭环服务、产品定制、在线风控、长期险互联网销售、保险数据智能等多个领域的领先成果,完成了行业诸多从0到1的创建。 2020年2月12日,带领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被国际资本市场誉为“全球保险电商第一股”。

撰文|郭伟莹


自2006年创立至今,慧择已走过14年的发展历程。


慧择创立于国内互联网保险的探索期,是最早一批获得保险网销资格的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今年2月12日,慧择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冲击成为“保险电商第一股”。


回首14年创业过程,慧择董事长兼CEO马存军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最大的感受是保险电商顺应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而今年慧择能够顺利上市,外因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内因则是一早就找准了定位。


马存军表示,慧择一直坚持定位于“保险电商”。而长期险战略叠加在线业务模式,既为慧择的发展构筑了差异化竞争壁垒,又增强了经济下行期的抗风险能力。这也是近年来慧择总保费收入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坚持定位于“保险电商”

慧择创立于2006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在成都设有技术研发中心,在合肥设有后援服务中心。


而慧择创立之时,正值国内互联网保险的探索期。慧择也是最早一批获得保险网销资格的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


谈及创立慧择至今的最大感受,慧择董事长兼CEO马存军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电商顺应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我们相信未来保险用户一定在互联网上,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地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我们就能够获得发展的机会。


北京时间2020年2月12日,慧择正式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交易,交易代码为“HUIZ”。发行525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发行定价每股10.5美元,募资5512万美元。而从全球保险电商业态来讲,慧择正式成为第一家上市的保险电商企业。


马存军表示,慧择能够顺利上市,成为“保险电商第一股”,外因是我们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内因是我们一早就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从时代发展来看,互联网保险平台顺应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成长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网络与数字技术广泛应用的时代,享有更好物质条件的年轻一代不仅拥有更高的消费起点,同时在消费的渠道、场景、观念与方式方面都表现出了与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风格。相比于线下消费,网购已经占据了当代年轻人消费的大部分,不仅仅是购物,包括衣食住行,吃喝玩乐,互联网消费无孔不入,保险行业也一样,从保单的交易到全流程的服务,线上的效率优势越来越明显。


而从自身来看,慧择一直坚持定位于“保险电商”。马存军认为,保险电商的本质是保险中介,但不是传统中介,而是依托互联网、大数据、AI等新技术的新中介,保险电商的核心是保险商品和保险客户的深度运营。


慧择作为最早一批入局互联网保险赛道的平台,迄今为止积累了14年行业及用户数据,累计与超过100家保险公司合作,营造了自己的“双数据池”——即用户需求数据池和保险产品数据池。


同时,慧择通过平台资源接触广大用户,以科技能力积累用户多元风险数据,打造多个网红产品IP,形成了自有的定制产品体系。当下,随着注重个性化、体验感的80后、90后年轻用户逐渐成为保险的主力消费群体,保险定制化是大势所趋。慧择未来还将进一步完善产品定制和服务,以长期险为核心,在健康险、人寿险、年金险等各个维度持续发力,构建定制产品全险种覆盖,为用户不断提供更贴合需求的产品及服务。


长期险战略叠加在线业务模式


从数据来看,近三年,慧择总保费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具体来看,2017年实现总保费收入6.17亿元,2018年实现总保费收入9.41亿元,2019年总保费收入突破20亿元。在疫情影响下,今年上半年,慧择实现总保费收入约12亿元。


同时,慧择一直专注于长期寿险及健康险业务,2017年至2019年,长期险业务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比例分别为35.9%、66.5%及87.4%。


马存军表示,长期险战略叠加在线业务模式,既为慧择的发展构筑了差异化竞争壁垒,又增强了经济下行期的抗风险能力。而这也是近年来慧择总保费收入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他表示,2012年起,慧择就开始布局互联网长期险销售,并不断加码深耕。不迷信流量而“经营用户”的思想使慧择一开始走的慢,但能够获得持续稳健的发展。从发展潜力来看,长期险有助于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积累大量真实的用户和交易数据,便于精准分析客户画像、细化客户场景,并有效地触及和获取保险客户,提升运营效率,形成一个收益与用户留存的良性双循环。如今,慧择的运营和服务能力覆盖了产品设计、在线推广、人机结合服务、投保交易以及售后的保全、理赔协助等环节,打造了全流程的闭环运营体系,这对公司的发展十分重要。


对于互联网保险平台来说,“押注”长期险可谓是一把“双刃剑”,而慧择能够长期坚持专注于长期险的“底气”源于什么?


马存军坦率的表示,底气源于,慧择保险电商的商业模式。慧择的长期险战略为传统的保险行业注入一股清流。


他对中国网财经记者阐述道,保险电商的运营特点,主要侧重于平台的供需两侧,即保险公司与保险客户。以慧择为例,我们建立了“保险公司合作伙伴-保险客户”的双引擎模式,慧择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在线保险客户,这能增大其保费规模及利润水平。凭借慧择强大的产品分销能力、严格的风控体系以及对行业深刻的理解,一端合作更多的保险公司,深入保险产品的定制开发与定价,丰富产品供给,另一端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高性价比产品和更具吸引力的条款,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并带来网络效应。面向保险客户,保险电商的运营应充分结合技术,对目标客户有多维度的分析和全面的了解,对他们的保险服务也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向他们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保险服务,因为保险的特点是长期甚至终身的。


他还分析表示,从收益来看,短险只能带来短期的业绩量,在用户留存及规模效应上有天然的短板,而长险能为企业带来较长年限的稳定收益;从发展潜力来看,长期险有助于与用户建立长期关系,积累大量的真实用户数据及交易数据,便于精准分析客户画像、细化客户场景,并有效地触及和获取保险客户,提升效率,形成一个收益与用户留存的良性双循环,这对公司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受疫情影响,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互联网保险平台也迎来风口,尤其在健康险方面。而作为保险电商的慧择,也有所准备。


马存军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的最大作用是提供保障和转移风险,我们国家近几年也在积极推动保障型保险(即“保险姓保”)的发展,希望让商业保险成为社会基础保障的补充。而这与保险电商的目标一致。


而慧择也想要证明,通过科技将保单简单化、标准化等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保险,为保险行业带来更多的增量用户。


随着85后、90后群体的成长,他们天然能接受、甚至仅愿意选择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保险知识、了解保险产品和进行保险购买。保险电商能为其匹配保险产品和提供保险服务。保险电商能做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保险的重要性,保险电商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带去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张保单,为越来越多的家庭带去更高杠杆的保障。保险电商是民生电商,是普及与推广保障型保险产品的利器,能让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保障,转移风险,从而避免因病返贫。


保险创新一定要符合规定


为有效防范化解风险,保护消费者权益,推动互联网保险业务高质量发展,银保监会起草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今年9月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马存军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保险创新一定要符合监管规定。在我国,保险行业一直是严监管的行业,与此同时,我国保险行业也是发展的机遇期,老百姓的保险意识提高和保险机构的规范经营是保险行业发展的基础。


他表示,9月底,银保监会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再出征求意见稿。其中不难看出,新版征求意见,对于规范互联网保险业务、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保护消费者利益都有重大指导作用。同时,新《办法》展示出了监管部门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的积极态度,为互联网业务更加合规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行业有望迎来更加良性的快速发展。


另外,按照“机构持牌、人员持证”的基本原则,新版征求意见对持牌机构是利好。以负面清单的形式了明确了非保险机构的禁止行为,进一步厘清了营销宣传的边界,规范了市场发展。与此同时,鼓励互联网保险创新,提出互联网保险不仅是销售渠道,更是经营方式和服务形态,倡导保险与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相融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


谈及未来规划,马存军表示,慧择本身是轻资产运营、有盈利的公司。未来会增强用户多险种选择,全生命周期、全风险保障对应到保险就是全险种经营。在科技方面,未来5年慧择将成为科技型的公司,将保险+科技完美结合,在在线风控、在线用户服务、在线转化上进行技术上的投入。根据公司整体战略,未来几年仍聚焦核心愿景,建设中国最值得信赖的保险服务平台,做好保险产品的开发、运营和服务,以及为营销宣传合作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赋能。


展开

收起

i云保创始人、CEO李哲:作为行业探索者 尝试构建保险营销新生态

李哲 i云保创始人、CEO

李哲,2016 年带领团队创立 i 云保,专注于通过科技赋能保险从业者。与众安保险联合研发“尊享 e 生“,使得“百万医疗”成为保险业新险种和健康险重要增长点。

撰文|郭伟莹


受疫情影响,2020年初,保险代理人传统展业方式受到严重冲击。而与此同时,较早做出线上化布局的平台则获得了发展的契机。


在此背景下,i云保渐渐赢得市场关注。据介绍,i云保是一家专注于赋能保险从业者的保险科技服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等科技,为保险机构、保险从业人员提供“科技+服务”的解决方案。


实际上,截至2020年12月,i云保正式上线已将近5年时间。正是看到传统保险代理人仍然存在高脱落率、收入低、效能低等痛点,同时带着将新鲜的互联网基因与传统保险业融合的动力,i云保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运营。


近日,i云保创始人、CEO李哲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代理人是保险业的基石,这一点不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所变化。而互联网保险代理人则更符合当下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习惯。i云保作为行业的探索者,正尝试构建保险营销新生态。


尝试构建保险营销新生态


保险代理人,这一特殊群体在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代理法人机构1776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3.2万家、网点22万个,个人保险代理人900万人,保险中介机构从业人员300万人。


i云保创始人、CEO李哲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代理人是保险业的基石,这一点不会因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所变化。但传统代理人展业以线下为主,互联网保险代理人则更符合当下消费者获取信息的习惯。


他表示,保险代理人传统的“金字塔”模式,虽然可以提升团队凝聚力,且有利于管理,但也带来产能及收入下降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脱落率提升,行业新鲜血液难以沉淀。另一方面,保险行业发展至今,保险代理人这一群体仍然存在高脱落率、收入低、效能低等几大痛点,进而导致消费者误解、行业口碑不佳。


基于此,i云保于2016年5月正式上线运营,专注于赋能保险从业者。李哲表示,作为行业的探索者,i云保正尝试构建保险营销新生态。


谈起“赋能”,李哲表示,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产品力方向的赋能、营销力方向的赋能、影响力方向赋能。


据介绍,在赋能保险代理人方面,i云保区别于传统“金字塔结构”,实现扁平化的管理。通过这种方法,i云保有效的降低了营销成本,一部分反哺于保险从业者,使其获得更高的收入;另一部分可对上赋能保险公司,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营销成本。数据显示,通过4年的积累,截至目前,i云保使得平台保险代理人脱落率下降至10%、保险从业者产值提高300%,目前旗下代理人达到月均产能1.5万元。


在李哲看来,保险营销生态的变化其实是消费者习惯的变化,即线上化、个性化、多样化。 他认为,结合国外情况谈产销分离,保险公司应该发挥长处,推出更具性价比、更个性化的产品;保险科技公司则应该提供给代理人更贴合消费者习惯的展业工具。


以短视频为例,李哲认为,短视频大大降低了保险行业获取流量的门槛,为更多普通人提供了机会,但直播带货有利有弊,需要根据监管要求,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前提下,明确责任主体,才有机会实现口碑和销量的双赢。


合规经营且具特色的平台将拉开身位


继9月28日至10月28日,银保监会就《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银保监会于12月14日正式发布《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共5章83条,重点厘清互联网保险业务本质,强化持牌经营原则。按经营主体分类监管,在“基本业务规则”上,针对互联网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互联网企业代理保险业务,还分别规定“特别业务规则”。


李哲表示,《办法》对于保障消费者权益、规范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很多不合规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业务叫停整顿,合规经营同时又有独家特色的平台慢慢在行业内崭露头角和其他竞争者拉开身位。


他同时表示,2020年11月银保监会正式发布的《保险代理人监管规定》在经营规则、市场退出和法律责任等方面建立了相对统一的基本监管标准和规则,进一步维护了市场公平。在法制化、专业化管理框架中,有实力和资源、模式一流的保险业服务平台自然脱颖而出。


谈到创新的边界,李哲认为,保险的核心是风险,保险的手段是预防风险、化解风险、补偿损失,那么创新就一定要有规则:要放大保障功能,合法合规,公平竞争,防补并举,以需定供,优化服务。


而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必将进入算法金融时代,保险机构要围绕“保险消费体验”作为创新的出发点,消费者需要的是更加人性化、个性化,更具精准的保险供给,保险机构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充分发挥互联网保险场景化的优势,提高用户画像能力,提高风险预防能力而不仅仅是损失补偿能力,使保险在发生保障功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风险控制、防灾防损的风险管理功能,将保险形成一个防补结合的生态链条。


保险科技是底层建筑及核心壁垒


截至目前,i云保已于2018年完成1.3亿人民币A轮融资,并于2019年完成2亿人民币A+轮融资。


对于未来的融资计划,李哲表示,i云保的核心是通过保险科技赋能代理人,发展科技是需要人才和资本不断加码的。


谈及在保险生态上的探索,李哲表示,保险科技是i云保的底层建筑及核心壁垒。未来的保险销售领域有大量的落后产能,通过科技去改进这些落后产能,就可以获得一个巨大的发展。


在该领域,i云保和传统的保险代理公司或者保险中介机构的差异,核心就是数据驱动。所以,未来会在数据、算法领域投入更多,并建立更好的团队。在此之外,也将在风控领域投入更多。


展开

收起

德华安顾人寿董事、总经理殷晓松:“守正出奇” 纵深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

殷晓松 德华安顾人寿董事、总经理

殷晓松,现任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曾历任华泰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兼华泰人寿总经理、友邦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金盛、恒康天安等知名外资险企中国区高管,拥有20多年寿险从业经验。

撰文|郭伟莹


2013年9月5日,作为第一家总部设在山东的全国性寿险法人机构,德华安顾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华安顾人寿”)正式开业运营。


作为中小寿险公司,德华安顾人寿将“数字化”定位为与个险渠道并驾齐驱的公司战略,积极探索保险与科技深层次融合过程中演化出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增长动力,以数字化技术优化保险经营的各个环节,以期实现弯道超车。


也正是得益于数字化战略的坚定实施与持续投入,在2020年的疫情阻击战中,德华安顾人寿的数字化发展积淀在非常时期有力保障了经营与业务发展。数据显示,2020年德华安顾人寿个险同等价值长期期缴和保障业务新单标准保费突破5亿元,在全国个险新单标保负增长的情况下,同比增长30%。


近日,德华安顾人寿董事、总经理殷晓松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化是险企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之一。秉承“守正出奇”的发展策略,作为业内较早布局数字化的寿险公司,德华安顾人寿已将数字化内化为核心竞争优势、助推向前发展的引擎。


殷晓松表示,未来,德华安顾人寿将继续通过“守正出奇”的经营策略,进一步纵深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科技与保险的融合速度,通过数字化赋能达到增产、提效、降费、风控和提升客户体验的目的。


个险经营模式的典型践行者


作为第一家总部设在山东的全国性寿险法人机构,德华安顾人寿于2013年7月22日获批成立,并于9月5日正式开业运营。


截至2020年12月底,德华安顾人寿已在全国开设4家分公司、28家中心支公司和93家营销服务部/支公司,机构网点已覆盖山东、江苏、河北三省32个地市、125个区县。


据了解,在执掌德华安顾人寿之前,殷晓松曾在金盛人寿、恒康天安人寿、友邦保险、华泰集团、华泰人寿等担任高管要职,具备近二十年丰厚的保险从业经历。


如何看待德华安顾人寿成立以来取得的最大成绩?对此,殷晓松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德华安顾人寿成立7年来,持续加码个险渠道,成为个险经营模式的典型践行者。


第一,个险为基,数字化赋能。


殷晓松表示,自成立以来,德华安顾人寿就把个险渠道定位为公司的核心战略渠道和价值渠道。2020年个险同等价值长期期缴和保障业务新单标准保费突破5亿元,在全国个险新单标保负增长的情况下,同比增长30%。


“这不得不归功于中德双方股东卓越的战略眼光。” 殷晓松表示,德华安顾人寿的外资股东德国安顾集团,是全球最大再保公司慕尼黑再保险的全资直保公司,有着百年的历史传承及悠长完善的个险经营体系,使德华安顾人寿成立之初就存在优势资源。公司成立之初股东双方便达成了共识,把个险渠道定位为公司战略渠道,秉承“保险姓保”回归保险本源的经营理念,坚持长期稳健发展。


同时,德华安顾人寿从自身战略和商业模式出发,牢牢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坚定地踏上了数字化的高速公路,以期实现弯道超车。


德华安顾人寿自2013年开业以来,只用了一年时间便实现了100%的营销员移动展业,第三年便完成了非结构性数据库的应用及客户、代理人画像体系统一数据平台建设。现在,从精准营销到客户管理、核保、续期、理赔和客户服务,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公司运营的各个领域。


在股东支持下,德华安顾人寿积极探索大数据、云计算和AI等前沿技术,与中国联通、Talkingdata、浪潮集团、上海交大在大数据保险应用领域开展合作,寻求在实时核保、精准营销、智能投顾、风险控制及产品创新方面的突破。


第二,坚持“逐省深耕”的机构发展策略。


在分支机构发展方面,德华安顾人寿坚持“逐省深耕”策略,先以山东为起点,深入拓展三、四线城市与广大县域,完成全省三四级机构的开设。在省外机构的设立方面,也严格按照公司确立的机构发展策略稳步推进,在充分调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地域文化、市场格局的基础上,坚持逐省深耕,聚焦高质量发展。


第三,“职员制+代理制”的混合双轨制队伍。


德华安顾人寿通过打造“职员制+代理制”的混合双轨制队伍,在营销一线筛选优秀代理人、把控增员品质,促进营销员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初步铸造了一支敢拼搏、勇创业的寿险专业铁军。同时,通过构建高端销售队伍,专注定位高净值客户群,利用场景化、交互式的销售沟通方式,打造具有德华安顾人寿特色、符合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具备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高端业务渠道——卓越经理人。


殷晓松表示,成立七年来,德华安顾人寿个险渠道业务员已突破两万人大关,一支“不小、挺美”的个险队伍已经初见规模。这支队伍,也已成为其在国内寿险市场上快速崛起的力量来源。


“守正出奇” 数字化已内化为助推引擎


2020年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致使保险业务增长承压。而与此同时,社会风险意识、群众保险意识也显著提高,健康险等保障需求持续增长。


而德华安顾人寿2020年的保险业务收入实现同比增长24.5%,似乎并未受到疫情影响。


殷晓松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今年的疫情为保险行业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消费者保险意识进一步觉醒,网销渠道以及线上活动能力强、数字化赋能较好的保险公司和代理人实现业务提升。疫情期间,德华安顾人寿数字化战略发展优势凸显,有力保障了经营与业务发展。


他表示,秉承“守正出奇”的发展策略,德华安顾人寿是业内较早布局数字化的寿险公司,七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德华安顾人寿已经走出了一条特有的数字化路径,从数字化出单到数字化管理,从场景应用到精准营销,数字化已经渗透到了公司运营的各个领域。早在2016年,德华安顾人寿就已实现100%线上出单,2017年开始,营销员活动管理和团队管理数字化也开始起步,到今天已经实现线上管理和销售的全流程。目前,德华安顾人寿已是业内率先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展业的公司之一。


同时,自2019年起,公司聚焦“90后30岁”互联网原住民的保险消费需求,运用大数据营销的创新方式和数字化触达方式,孵化线上销售长期期缴价值业务模式,为成家后的互联网原住民90后提供专属保险保障服务。


针对中小险企的数字化破局难题,殷晓松也带来一些建议。他认为,数字化是险企发展最根本的动力之一,企业内部要达到增产、提效、降费、风控和提升客户体验等目标,必须依靠数字化来实现。疫情加速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小险企需走出自己特有的数字化路径,借助科技不断挖掘内生动力,通过创新业务模式、技术手段等深挖价值业务潜力,持续探索价值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之路。


他表示,德华安顾人寿在保险科技应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尝试。例如,把“数字化”定位为公司与个险渠道并驾齐驱的公司战略,成立数字化事业部,以“个险+数字化”作为突破口,用数字化工具武装个险队伍,提高运营效率,并降低运营成本,实现以增产、提效、降费、风控和提升客户体验为主轴的传统保险业务数字化改造。


殷晓松表示,在经历了这场大考之后,数字化已内化为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助推公司向前发展的引擎。德华安顾人寿将趁势全面,纵深推动数字化转型,为疫情之后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未来,德华安顾人寿将继续通过“守正出奇”的经营策略,进一步纵深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不断探索以科技赋能保险价值链,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以及销售全流程进行智能化经营赋能,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及公司整体运营效率,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保险需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佳的寿险服务。


合规经营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备受瞩目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经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办法》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规则、机构及人员管理、监管范围等方面逐一明确。


作为行业观察者,殷晓松认为,互联网保险创新的边界是不能违反法律对保险业的诚信要求,也不能违反保险产品条款与费率的监管规定。互联网保险要合规经营,防范风险,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例如,开展营销宣传活动应遵循清晰准确、通俗易懂、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原则;营销宣传内容应与保险合同条款保持一致;宣传页面应准确描述保险产品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殷晓松表示,中国的互联网保险创新发展一直是走在全球前列。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发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政策出台,为建立保险业互联网化生产关系的宏观环境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保险业加快数字化和线上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办法》明确了主体资格、销售行为、服务能力等监管要求,促进行业规范发展;通过全流程规范互联网保险售后服务等方式提升用户体验、回应多元保险消费需求,有效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把握科技快速发展并积极赋能保险业这一时代红利,要求行业从客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丰富保险产品的层次与内涵,发展人民真正需要的商业保险,让互联网保险在全面普惠、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表示,《办法》既划定刚性底线,又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相信办法的出台对全行业的良性规范发展以及全球保险行业监管的升级和创新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

收起

华贵保险总经理罗振华:科技为器 中介为路 深耕细分市场

罗振华 华贵保险总经理

罗振华,现任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总经理、总公司办公室总经理、福建分公司总经理,中法人寿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爱尔医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

撰文|郭伟莹 程宇楠


作为贵州省第一家本土保险法人机构,华贵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贵保险”)自2017年2月正式成立以来,经营稳健,业绩不俗,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数据显示,华贵保险近三年保险业务收入分别实现52.5%、68.8%、84.5%的同比增速。


近日,华贵保险总经理罗振华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互联网+科技+中介”是华贵保险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驱动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他还表示,在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作为一家新兴寿险企业,华贵保险有所为有所不为,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聚焦细分市场,专注做好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类产品,专注做好2C端和2B端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保险科技赋能,力争实现后发优势。


平台型寿险公司的后发优势


华贵保险成立之初即提出打造“产品和服务领先的平台型寿险公司”的目标,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成为华贵保险管理层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而从近几年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华贵保险交出了不俗的成绩单。据统计,华贵保险2020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4.5%。2019年和2018年也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同比增幅分别为68.8%、52.5%。


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受益于哪些方面?华贵保险总经理罗振华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首先,离不开有关部门和各股东单位的支持;其次,行业正处于一个大发展、快增长的时期,特别是国内互联网定寿、终寿市场高速增长,作为市场的深度参与者、开拓创新者,华贵保险分享了市场发展的“红利”;第三,华贵保险有正确的战略方向和路径选择,包括产品聚焦战略、渠道取舍战略、价值业务战略,并且坚定不移地推进战略落地;第四,华贵保险有引领市场的产品,定期寿险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逐步形成优势品牌,特别是在互联网定寿市场,华贵保险的市场份额持续领先。


公开资料显示,华贵保险由贵州茅台、华康集团、贵州贵安金投、贵州金控集团等11家单位共同出资创立。


罗振华介绍,华贵保险是一家具有中介基因的保险公司,也是业内唯一一家由保险中介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参与设立的保险公司。华贵保险选择了一条与传统保险企业差异化的“赛道”,聚焦细分市场,专注做好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两类产品,专注做好2C端和2B端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保险科技赋能,力争实现后发优势。


“互联网+科技+中介”成最鲜明特色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致使保险业承压的同时,也倒逼保险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在罗振华看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科技应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保险业的形态和生态。比如,大数据的应用,可以让保险公司对客户进一步进行细分和识别,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的人群提供个性化、定制化、场景化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比如,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智能客服、智能核保等各个环节,而且具有自我学习、自我迭代升级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保险公司与客户的交互效率,保险行业变得更便捷以及更加智能化。


对保险公司来说,互联网提供了一个新的销售渠道与运营平台,接入了更海量的用户、更广阔的市场;对用户来说,可通过一个平台、多点链接,接触到更多元的服务。比如,华贵保险“贵宝管家”的用户,不仅能享受到华贵保险提供的各类保险服务,还能通过这个账号链接到健康档案、家庭医生、健康评测、心理咨询、体检问诊等更多健康管理服务,享受到“一站式、多样化”的服务体验。


罗振华强调,“互联网+科技+中介”是华贵保险最鲜明的特色,也是驱动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他同时透露,华贵保险刚刚组建创新业务部门,以集中资源,创新特色产品,提升服务粘性,提升服务频次,为客户提供生活场景、健康场景、消费场景等场景化、个性化、定制化保险产品和服务。


他同时表示,随着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寿险营销逐步由线下转往线上,保险销售的数字化能力在逐步提升,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也在进一步深化。华贵保险也不例外,正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将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列入战略重点。


据介绍,近年来,华贵保险在 “互联网+”及保险科技应用的驱动下,逐步走向了数字化升级。保险销售重点打造线上销售、移动展业,通过对智能核保、人脸识别、电子签名、移动支付、电子保单签发、线上回访等一系列功能的支持,有效控制经营风险的同时,提升了运营效率和客户全流程体验。在销售端,华贵保险90 %的保费是通过线上方式获取的;在产品、运营和服务端,80 %以上的业务环节通过线上实现。未来,还将布局保险科技相关的上下游行业,参与打造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保险生态圈。


有所为有所不为 走差异化发展之路


如前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监管环境的倡导以及消费者保险需求的提高,定期寿险、终身寿险得以高速增长。


截至目前,华贵保险定期寿险客户累计超过30万,终身寿险业务量从100万级增长至4.7亿元。罗振华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华贵保险之所以要专注于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一是基于对中国寿险市场的总体判断,二是基于公司自身的发展战略定位。


有数据显示,中国寿险行业产品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在发达国家,保障型定期寿险市场占比超两位数(美国约21%,在日本约15%),而在中国的市场占比低于1%,中国存在着巨大且高速增长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在美国,每卖出10张寿险保单,就有4张为定期寿险,美国70%的家庭拥有定期寿险。


罗振华表示,在战略选择、打造核心竞争力方面,华贵保险的体会是:一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华贵保险成立之初在路径选择上就锚定细分化、差异化。在罗振华看来,不仅客户会细分化,客户的需求也会细分化,销售渠道也在细分,保险还远远没有满足客户的细分需求。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转型的挑战,活得好的公司不是业务最全的,而是在细分领域获得优势的公司。


另外,在渠道策略上,华贵保险选择不建设个险队伍,坚持和中介公司合作。罗振华表示,华贵保险有别于传统保险公司,采取了扁平化、轻架构的组织发展策略,运营上采取核心业务主导控制、非核心业务外包运作,所有的核心资源都用来提升产品的性价比,从而更多让利给销售渠道,以达到“轻架构与重体验的平衡”。未来华贵保险仍将坚持这一路径选择,并努力将2C端和2B端的服务做到极致。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罗振华表示,2021年是华贵保险发展的第五个年头,是实现“六盈八平九上市”战略的关键之年、攻坚之年,华贵保险力争在本年度提前一年实现规划的盈利目标,对此充满信心。


互联网保险创新要在合规前提下推进


在公开征求意见之后,《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1年2月1日正式施行。《办法》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规则、机构及人员管理、监管范围等方面逐一明确。


罗振华表示,《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明确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基本内涵和标准,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更好开展。比如,要求“机构持牌、人员持证”,对营销宣传内容作出针对性规定,强化信息披露要求,对售后服务进行全面规范等,有利于打击非法经营和越界营销行为,更全面地保护消费者权益;办法针对保护互联网保险创新预留了充足发展空间,有利于促进互联网保险行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根据不同用户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化、差异化、更精准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服务社会民生。


罗振华也同时表示,互联网保险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金融风险。创新的边界就是合规,互联网保险创新要在合规前提下推进,不合规的创新相当于“裸奔”。


以“直播带货”为例,罗振华认为,保险业开展“直播带货”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直播平台是一个巨大的流量“蓄水池”,通过直播平台,保险企业能够迅速接触到海量用户,不仅有助于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实现商业变现,化“流量”为“销量”,变“粉丝”为“消费者”。但也看到,“直播带货”带来了不少乱象,亟待规范。未来,相信保险业“直播带货”会逐渐走入规范化,会是现有销售渠道的一个重要补充。


那么,互联网保险创新与合规如何平衡?结合华贵保险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创新实践,罗振华认为,首先是“风控意识”,把风险合规与稳健经营的意识贯穿到金融创新的全过程,创新要和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相匹配;其次,要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金融需求作为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次是注重“价值逻辑”,任何创新都要带来一定的价值,对用户、对社会、对行业创造价值。


展开

收起

平安下一站:用数字化构建“护城河” 引领新发展

马明哲 中国平安董事长

马明哲,现任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撰文|郭伟莹


坐在可以俯瞰深圳全景的办公室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的心头常常会涌上一丝惶恐。


作为一家拥有万亿元资产的大型金融集团掌门,马明哲一点也没有掩饰这种惶恐或者说焦虑。不仅没有掩饰,甚至还在不久前发表的署名文章《My Thoughts on the New Digitalization》(新数字化之我见)中主动暴露内心的“脆弱”。


“我时常坐在办公室都感到诚惶诚恐、提心吊胆,担心一不留神就落后于人,不知不觉就被数字化时代所淘汰。”马明哲如是说。


其实马明哲一直很焦虑。这种焦虑感,自33年前创办中国平安时就相随而行。熟悉中国平安历史的人可能会发现,每当马明哲陷入焦虑,往往是中国平安发生重大变革之时。


如今,让马明哲感到焦虑的是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


八年前,媒体就给马明哲加上了“极客”的标签,可以说,不管是马明哲还是中国平安,都是数字化的前行者。而且在几年前,中国平安就已提出,全面数字化战略及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


已经有了先发优势,为何还会为此焦虑?


英国著名诗人TS艾略特说,“焦虑是创造力的手。”那么这一次,又一次陷入焦虑的马明哲,会为中国平安带来什么样的新变化?


正本清源


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中国建设,他强调:“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


新辉煌已露峥嵘。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地下到天上……“数字化”已是现在进行时。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当此际,亟需加强对数字化的正确认识。


“当今数字化成为最潮流的热词,数字政府、数字交通、数字医疗、数字企业等概念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很多传统的事物,加上了‘数字化’三个字,似乎就显得时尚与先进了。”在马明哲看来,虽然发展得如火如荼,但何为数字化?学界、商界并未提出完整、系统的概念解析,大多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碎片化阐述,还不够系统、深入。


早在几年前,平安集团就提出,第四个10年战略中,全面数字化战略及经营是至关重要的工程之一。经过几年发展和实践,马明哲给数字化提出了新定义:“数字化是21世纪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升生产力的基础工程,是人类跨越式提升认识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的进步。”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杨涛看来,拥抱数字化不一定成功,远离数字化很可能走向失败,这是所有企业都必须解答的重大历史命题。


对此,马明哲从哲学视角加以关照:“数字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革命,更是一种认知革命,是人类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的革命。通过科技的赋能,认识可以从表面到本质,从独立到联系,从感性到理性,从经验到科学,数字化将把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把握发展规律的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


赋能实践


上述对数字化本质的思考,来自平安集团这些年用数字化赋能的实践。


众所周知,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是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在降成本方面,平安充分利用了数字化技术,以机器取代人工,降低人力成本,将简单重复的劳动力密集型工作,用人工智能替代。


比如,平安张江后援中心,曾是全球最大的电话客服中心,有数万名员工,近年来逐步用机器替代人,2020年有19.3亿次电话客服由AI完成,占比超过82%。


数字化对企业的价值和提升,除了降成本,平安还总结出以下4点。


通过数据治理的书架化,数据传输与分析计算的自动化,平安实现提前3个月、仅耗时34天就可完成年报,在全球大型金融企业中排名第一。是为聪明经营。


帮助港交所建设的智慧交易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全面无纸化上市及线上认购机制,把新股首发耗时从T+5缩短为T+1,达到了世界一流交易所水平。是为提升管理。


平安普惠通过微表情技术,分析客户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从审贷入口就严控高风险客户进入,减少了33%的信贷损失。是为防范风险。


依靠医疗科技的数字化能力,通过“AI医生+真人医生”、打通线上线下的医疗服务,为客户提供7×24小时的呵护与服务。是为优化服务。


“上述五点对于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元素。”杨涛说,进一步拓展来看,企业数字化转型还离不开高度重视政策研究与社会责任,因为监管与政策已经成为数字化时代企业经营的“红绿灯”,而ESG框架下的社会责任则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企业绕不开的问题。


系统变革


数字化时代是继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数字技术作为通用目的技术,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医疗健康行业为例,数字化医疗优化了病人就诊流程、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完善了病人病例信息、实现了医疗专家的资源共享。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也强调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而平安的健康板块正是按照国家战略部署来引入数字化技术的。比如,传统糖尿病诊断的致病因子只有数种,而平安通过建立知识图谱,可以找到50多种健康风险因子,300多种相关疾病及症状、2000多种相关药物,就可以提前找到高危人群进行预防。


这得益于硬件的进步。“机器的计算能力超越人类百亿倍,人类处理数据的方式发生了颠覆式变化,传统海量数据、非结构化数据难以处理等问题得以解决,人类可以对复杂事物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触及本质的认识。”马明哲说。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平安也许是全球首批研发出“糖尿病、高血压、阿尔兹海默症、高尿酸”等多种慢性病高危群体定位与管理模式的机构,通过对这些慢性疾病进行提前干预与预防,避免患病或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马明哲认为,根本上是因为数字化能够发现万事万物之间难以洞察的复杂关联。“通过知识图谱、复杂神经网络的分析,数字化改变了传统的因果精确性。”他说,如此一来,数字化使得系统变革成为可能。


对此,杨涛认为,数字化变革始终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流方向,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解决数字化初期面临的难题,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也由此真正使得经济社会发展在数字化变革中受益。


引领全球


放眼世界,数字化让大量企业充满活力。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文娱等领域的数字化正在蓬勃发展,不断激发经济活力。尤其在疫情倒逼下,全球产业链数字化大大提速,新机遇层出不穷。


在这个过程中,马明哲给数字化总结出三大颠覆性特征:一是颠覆性的计算能力,人类可以对复杂事物进行更全面、更深入、更触及本质的认识;二是颠覆性的认识方法,让机器可以取代人类完成认识与实践;三是颠覆性的数据基础,人类认识有了更深更广的数据基础。


通过驾驭极具颠覆性的数字化技术,平安在全球数字化大潮中走到了前列,正在发挥领导者的作用。


在保险方面,平安车险探索极速理赔,通过人工智能学习,识别6万种汽车、2400万种零部件的图片,最终实现客户使用平安好车主App拍照、上传受损照片,即可3分钟自助完成理赔。截至2020年末,83%的车险报案不再需要查勘员现场查勘。


在语言方面,平安的自然语言识别技术,已获得5项全球科技竞赛冠军。其中一项比赛是阅读1.5万篇文章后,回答15万个问题,平安自然语言识别模型准确率评分达90.4分,已超越人类平均水平的86.8分。


在医疗方面,平安的AskBob智能医生,虽然目前仅针对部分疾病进行辅助诊疗,但在诊断的准度、精度、速度上均已超过三甲医院专科医生。持续升级的AskBob智能医生,正争取在大多数疾病的诊疗范围与精准度超过99%的全科医生,未来推广到缺医少药的偏远国家与地区,有望大幅提升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提升全人类的平均寿命。


当今很多国家和企业已经视数字化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纷纷抢滩布局。对此,马明哲表示,只要始终保持强烈的危机感、清醒的头脑,步步紧跟数字化与科技发展进程,大力开展基础科技研发与应用创新,扎实推进各项重大战略。未来,全面数字化必将成为平安可持续发展的“压舱石”与“领头雁”。


展开

收起

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数字化推动用户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兰亚东 横琴人寿 董事长

兰亚东,现任横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并担任横琴金融行业协会会长、中国健康旅游保险产业联盟副理事长。

撰文|郭伟莹 程宇楠


2016年12月28日,横琴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横琴人寿”)正式在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财富岛”的广东横琴注册成立。


作为新生寿险公司,横琴人寿成立伊始便将“家庭账户”、“科技驱动”和“合伙型分销网络”确立为三大发展战略。2020年,横琴人寿因时而变,将“科技驱动”战略升级为“数字横琴”战略。


经历四个完整经营年度,横琴人寿于2020年扭亏为盈,总资产突破230亿元。保险业务收入逐年稳步增长,成立首年为8.6亿元,到2020年末已提升至66.2亿元。


近日,横琴人寿董事长兰亚东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数字化是企业基本的生存能力,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数字化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企业必需的发展之路。数字化时代使得寿险公司经营用户的方式发生改变,未来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围绕在对用户的了解程度。


随着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进一步深化,为身处深度合作区的横琴人寿带来了全新的历史机遇。谈起对深度合作区的规划,兰亚东充满期待。他也特别强调,创新过程中,合规是底线。横琴人寿将始终从真实的用户价值出发,积极通过数字化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用户经营方式发生改变


2016年8月,带着过去二十多年的寿险从业经验,以及对未来保险行业3.0时代的判断,寿险业老将兰亚东一路南下横琴,开始着手横琴人寿的筹建,一家“未来寿险公司”的蓝图也逐渐清晰并开始擘画。


经历四个完整经营年度,横琴人寿于2020年实现扭亏为盈,较寿险行业“七平八盈”的盈利周期显著缩短。保险业务收入稳步增长,由2017年末的8.6亿元提升至2020年末的66.2亿元。总资产则由成立之初的20.9亿元达到2020年末的233.9亿元,四年间总资产规模站上200亿平台。


而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横琴人寿的数字化转型密不可分。


兰亚东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数字化是企业基本的生存能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条必需的发展之路。中小险企要及时根据前瞻性判断来调整当下的策略,逐步加强数字化建设、推动数字化发展;积极吸收年轻化人才,接纳新鲜的思维模式,助推数字化转型。


他表示,“数字横琴”是公司核心发展战略之一,也是保证另外两大核心战略落地的基础。横琴人寿的数字化分为两步走,即“引进学习”和“自主自由”。


“初创期,我们的定位是学习引进,提升自己的能力。随着自身科技能力的提升,逐渐从‘借船出海’,演变为构建自己的‘造船’能力。”兰亚东如是说道。


展业伊始,横琴人寿将数字化战略定位为“科技驱动”。在这一阶段,横琴人寿积极与先进的保险科技公司合作搭建自身互联网平台。例如,客户运营中心决策平台、数据监控平台等。在平台搭建过程中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思维,逐渐增强自身科技水平。


2020年,横琴人寿将“科技驱动”战略正式升级为“数字横琴”战略,成立数据中心,积极引入行业内优秀的数字化人才,夯实数据基础建设,探索全流程的管理和业务数字化,开启了数据资产成长之路。


“我们适时成立两个创新型部门,一个是创新型业务事业部,另一个则是数据资产事业部。而且,从今年开始,科技中心的定位已经向向数据资产中心逐步转化。”据兰亚东透露,目前创新型业务事业部已经实现盈利,而数据资产事业中心也将逐步成长为横琴人寿的利润中心之一。


兰亚东表示,从整体结构来看,除保单资产之外,横琴人寿还要积累数据资产。而随着数据资产的积累,也将代表着“数字横琴”战略的量化评估和有效落地。


在采访过程中,兰亚东多次提及到“适应”这一关键词。在他看来,“适应”意味着“主动”。也就是说,在时代和市场变化之下,保险公司要主动思考、调整发展战略。


而这一策略,在横琴人寿的发展过程中颇有体现。


作为一名浸润保险业三十余年的老将,兰亚东能够敏锐捕捉到细小的行业问题,其中便包括家庭保单配置合理性的问题。正是从该问题出发,横琴人寿于2017年末推出“家庭账户”战略。


兰亚东表示,“家庭账户”是基于数字化手段,为家庭用户提供个性化、一体化的保险解决方案。其中,不仅要解决风险管理的问题,还要解决家庭资产合理配置以及财富传承等多种问题。


“如今,为实现‘家庭账户’更好的落地,横琴人寿科技中心正在搭建完整的数据处理机制,旨在打造涵盖智能计算、个性化推荐、生物医学、基因工程等更强大功能的全方位、全周期家庭保险产品。将来还要打通医疗等数据,帮助家庭成员管理健康,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不同场景的帮助。”兰亚东表示。


兰亚东指出,随着数字化转型升级,保险业的生产关系也在不断进化。为应对传统保险销售方式的业绩“阵痛”,横琴人寿制定了“合伙型分销网络”战略。合伙型分销网络具有“小组织、自驱动、规则透明”的特征,基于客户需求,为家庭进行个性化定制的顾问式销售方式。


兰亚东表示,小组合伙的形式是基于数字时代价值观底层逻辑认同的、靠自驱力运作的工作单位。这不仅是横琴人寿当前实践的路线,也将是未来整个行业将要转变的方向。


兰亚东坦言,未来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将围绕在对用户的了解程度。他表示,数字化时代,使得寿险公司经营用户的方式发生改变,也将进一步彻底改变整个公司的经营方式。这一进程可能需要5-10年,要有耐心,但整个行业都发生转变后,保险业就会得到新一轮的成长。


合规是创新的底线


2016年12月,横琴人寿诞生并立足于横琴及粤港澳大湾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逐步深入,也为身处横琴的横琴人寿带来独特发展机遇。


据了解,近年来横琴人寿已探索多款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保险。例如,2019年开发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医疗险、外币意外险;2020年在行业内率先落地粤港澳大湾区专属重疾险。


兰亚东表示,目前已上市的跨境医疗险等产品销量很小,均处于微利或是盈亏持平的状态,产品和系统研发费用往往是保费的几倍甚至数十倍。但横琴人寿不会因为看不到眼前的经济效益就停止探索。作为诞生并立足于横琴的保险企业,这也是我们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


“十四五”时期,广东省政府将携手港澳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作为重点战略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合作再一步加深。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合作区金融改革创新、推动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横琴人寿而言,如何利用区位优势,探索保险产品创新,同时服务大湾区发展,成为业内备受关注的话题。


兰亚东表示,港澳和大陆的保险业发展各有特色,港澳保险公司可以带来更多的国际化视角,而大陆保险公司也具备丰富的本土市场洞察,多方互通有无,未来将大有可为。


谈起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兰亚东充满信心和希冀。他表示,未来探索的方向有很多,例如,如何更好的保障境外保单权益;如何实现国际化业务;如何与港澳金融业共同建设合作平台等。


除以上探索方向,兰亚东表示,横琴人寿将继续在监管部门指导下,提升自身数字化、平台化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港澳保险业开展更多合作。下一步,将围绕集聚中高端人才、打造创新创业基地、设立专项股权投资基金、开发保险创新产品、开展保险服务创新、组建专业高效的经纪人队伍、设立保险科技公司、探索与港澳金融机构研究深度合作区的保险资产平台、服务支持深度合作区公益和民生事业等九个方面持续助力深度合作区发展,其中部分项目已相继启动。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对于横琴人寿来说,不仅搭乘着数字化的“快车”,还肩负着为深度合作区探索金融创新的责任使命,“合规”自然成为探索的题中之义。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两个关税区、两种货币,最终目标是要构建与澳门一体化高水平开放的新体系。”兰亚东提出,合作区的跨境金融发展可能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是基于合作区或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开放特定的产品和服务阶段。兰亚东指出,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单点突破,以试点和测试为主要目的,两地金融机构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审慎探索诸如跨境理财通、跨境医疗险等重要课题。


第二,是基于“监管沙盒”逻辑下规则和流程的衔接阶段。兰亚东认为,粤澳两地的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各自优势,联合开发产品,分别在两地监管部门进行审批或备案,实现同一产品在两地同步上市。


第三,是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构建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阶段。“横琴粤澳跨境金融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一体化”,据兰亚东介绍,从金融机构角度而言,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在同一个市场,基于同样的法律制度环境,在同一套监管规则和制度之下开展公平透明的市场竞争。


兰亚东指出,当前深度合作区是“一国两制”下的探索范本,大陆与港澳分别施行不同制度,在具体规则衔接的过程中,当前尚处于“单点突破”的阶段,横琴人寿将在监管部门认可、鼓励的方向上尽可能地做更多地参与和探索。


而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互联网已成为保险消费者越来越多选择的购买渠道。但快速的发展背后也出现了部分自媒体无证经营、传播虚假信息、误导销售等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保险业的形象。


对此,兰亚东表示,从长期来看,技术进步应该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以及性价比更高的服务。


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般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其一的典型代表是“退保黑产”,这企业或个人初心出现了问题,打着技术进步的旗号谋取私利;其二的典型代表是“夸大宣传”,这是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对现有政策的理解和判断出现问题,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寻求更多利益。如果保险市场主体基于市场和消费者变化的需求,做出合理尝试,在监管部门在现有规则框架下对此持有包容和开放态度的前提下,企业在不断复盘调整后,应不断优化,提升客户体验和价值。


对于横琴人寿来讲,兰亚东表示,在创新过程中,合规是底线,横琴人寿将始终从真实的用户价值出发,在遵循监管主线的情况下,积极通过数字化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

收起

安顾中国首席商务官郑路遥:数字化进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

郑路遥 安顾中国 首席商务官

现任安顾中国高级副总裁、首席商务官,统筹安顾集团在华业务发展及战略布局,其中包括在华生态构建和战略规划、投资并购和投后管理、数字化发展、企业品牌及宣传等,并担任安顾在华多家企业的董事职务。

撰文|郭伟莹


2018年以来,金融业对外开放大门越开越大,银保监会相继宣布34条对外开放新措施,为提高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营造了良好的制度和市场基础。


在对外开放的政策利好下,安顾集团于2019年设立中国区总部——安顾中国。2021年是安顾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第16个年头,也是能够载入安顾集团“史册”的一年。这一年,安顾集团增资泰山保险正式获批。至此,安顾集团在中国保险市场全面覆盖健康险、寿险和财产险业务。


近日,安顾中国高级副总裁、首席商务官郑路遥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保险市场位于数字化发展前沿,我们有幸参与其中,在创新的市场环境和丰富的科技资源中探索保险、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基于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层次理解,近年来,安顾集团围绕保险价值链进行生态布局,全面覆盖直保端、渠道端、服务端,打造有特色的、业务多元化的外资保险品牌。接下来,我们还会围绕保险价值链,寻找数字科技、销售渠道以及业务模式创新方面的机会。


而对于保险业数字化转型,郑路遥表示,整体来看,行业仍然处于数字转型的初级阶段。但政策支持和行业共识必将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进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战略的前瞻性以及战略的定力,找准自己的定位,战略聚焦。


保险行业对数字化达成共识


2022年1月6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议强调,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距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行业要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而“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也成为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路径之一。


在安顾中国高级副总裁、首席商务官郑路遥看来,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驱动着保险业务在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等各个方面的创新,推动行业在客户体验、运营效能、风险管控等领域不断优化升级。得益于金融科技的发展,保险业的经营模式正在由传统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向质量升级和差异化竞争转变,真正让“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成为可能。


她表示,在保险与科技的加速融合中,保险科技推动行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有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保险科技助力“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保险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得以从概念层面得到真正的深化。客户需求已经成为当前保险营销管理和服务改善的核心参考依据,数字化作为真正的推手,实现需求和供给高效匹配,以形成亿级用户的C端产品和百万级用户的B端产品,大幅提高保险渗透率。现象级的惠民保产品就是很好的例子,未来如果能打通保险公司和医院的直赔,将能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保险服务的便利性,从而让商保在医疗中的支付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第二,保险科技在升级行业基础设施。在保险公司能级建设上,数字化能让保险公司实现大象到猎豹的转变。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终端建设、以及敏捷开发模式,能支持用户量级跃升至亿级。科技的有效运用还可以为保险公司运营,特别是底层架构建设,带来革命性变化。越来越多的保险机构要求搭建重科技、分布式、轻资产、强服务的新型运营模式,从而实现效率的提升、深层价值的挖掘以及生态外延的扩展。


第三,保险科技在精益保险运营流程。保险科技通过对数字资产、客户资源及管理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助推保险公司的承保、理赔、客服、风控等管理模式更具实效性和精准性。例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差异化客服,可以利用语音与人脸识别、语义分析、深入学习等技术,准确捕捉客户需求,降低保险公司管理成本,包括通过数字化方式实时管理客服的服务语言、音量、语调等,提高客户满意度。


2021年12月底,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正式对外公布《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首次对保险科技进行中长期规划,提到2025年要推动行业平均业务线上化率超过90%,标志着保险行业对数字化达成了共识,确认了聚焦线上化、服务化、精细化、平台化、智能化的五大发展趋势。


“我由衷地觉得,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政策支持和行业共识必将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满意的服务。”郑路遥如是表示。


数字化进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


根据《保险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加大保险科技投入被细化为具体发展目标,即到 2025 年,推动实现行业平均保险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比率超过1%。其中,大中型保险公司保险信息技术投入占比超过1%,小微型保险公司占比超过1.8%。


郑路遥表示,整体来看,行业仍然处于数字转型的初级阶段。保险业务仍主要依赖传统线下渠道,线上化渗透率在6-9%左右,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20年中国保险机构科技投入351亿,仅占保费收入的0.70%,全面深入发展仍然需要较长时间。


她表示,在疫情下,线下活动的下降导致保费负增长以及队伍流失率加大。无论是大型保险公司,还是中小型保险公司,新冠疫情令各家险企体会到了数字转型的迫切性。从短期来看,前期重视线上保险科技和网络渠道建设的保险公司,提前布局,抢得行业先机,不仅能够缓解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还将提升市场竞争力,获得价值增长。从长远来看,疫情倒逼保险主体重视数字化建设和线上运营能力,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的投入,对保险全流程进行重塑,提升行业整体运营效率及客户体验。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大型保险公司与中小型保险公司的机遇是否一致?对此,郑路遥表示,大型险企启动较早,投入较大,动则百亿元,强调顶层规划布局,提升基础能力升级以及推进自主研发内生能力建设。中小险企借用技术服务商,寻求与头部险企或科技公司的合作,赋能保险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但她强调,虽然各家企业之间在自身体量和数字化投入金额方面各有不同,但是数字化进程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战略的前瞻性以及战略的定力,找准自己的定位,战略聚焦,即使是小投入也可以做出特色。


以安顾中国为例,她分析表示,近几年,我们在中国通过加大产业链上布局,尤其是聚焦于大健康以及汽车新出行生态,通过携手合作伙伴充分发掘数据及科技潜力,致力于做出差异化、有特色的品牌。例如安顾旗下欧乐旅行援助通过集团全球健康网络和资源,着力打造健康险TPA科技平台,助力保险公司实现差异化并提升利润水平;我们与长城汽车的合作以科技和数据为驱动,应对汽车新出行服务的场景化、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要求。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数字技术的投入,通过数字化,串联起保险价值链,打造更丰富的保险生态。


对任何一家险企来说,保险科技投入均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保险科技投入与盈利产出的关系?


郑路遥表示,从整个行业来看,数字科技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根据艾瑞咨询的预测,未来3-5年中国保险机构技术投入增长率将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24年有望达到797亿元。而从全球视野来看,根据韦莱韬悦发布的季度保险科技简报,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保险科技投资额再创新高,达到105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头部保险公司在投资科技类公司方面也动作频频。


但她强调,数字化趋势是社会和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保险企业必须要有前瞻性,顺应时代,主动拥抱科技变革,布局未来。


她表示,安顾集团近年来注重数字科技投资,在数字化医疗、保险人工智能、车网互联和移动出行等赛道都有参与投资。其中,安顾创投基金所投资的人工智能医疗初创公司巴比伦健康已于2021年10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数字医疗企业之一,服务全球16个国家超过2,400万客户。


另外,得益于安顾集团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在业务经营中,也尝到了数字科技带来的甜头。例如,安顾集团旗下的德华安顾人寿早在2018年初,就推出“大数据营销”,利用大数据分析来智能、精准地触达客户并解决全流程问题,是业内率先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展业的公司之一。同时,我们也在关注从线上到线下融合(O2O)的机会。在德国寿险业,O2O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根据网销客户的复杂寿险需求,选出有经验的代理人来匹配并与前者对接。除此以外,德华安顾人寿还开启了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重疾险新模式,开拓健康管理服务的数字化新局面。去年7月,德华安顾人寿联合华米科技推出了基于智能可穿戴技术和健康管理服务的重疾险产品;下一步,双方还会继续深化科技合作,探索服务慢病人群的创新型健康险产品。未来,我们在中国市场将继续延续在数字化领域的优势,服务好现有生态。


拥抱科技创新 助力风险管理


近年来,监管机构对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逐渐加强管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规则、机构及人员管理、监管范围等方面进行明确。2021年10月22日,《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发布,从经营条件、业务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对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重新加以规范。


郑路遥表示,互联网保险规范性文件出台有利于推动行业有序竞争和高质量发展,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也对各家保险公司和市场参与主体提出了创新的新要求,值得每个从业人员静下心来,回望初心、与时俱进。新的技术、新的模式往往也意味着新的风险,这是创新必然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在金融这个聚集了大量社会财富、资产、数据、关系到国计民生的行业中,风险意识尤为重要。我们作为行业参与主体,必须要严格遵守监管要求,守住底线。


从2015年互联网保险出现以来,许多网红产品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也有一些互联网流量玩法诱导消费或者虚假宣传,造成了很多问题。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办法》厘清了互联网保险创新的底线,也就是创新绝不能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确立持牌且具有自营网络平台才能经营互联网保险的基本经营要求。


而互联网人身险的配套规范性文件出台有利于推动行业有序竞争,纠正行业产品价格恶性竞争、误导销售等问题,维护消费者权益。《通知》是在前期实施《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范互联网渠道人身险销售,建立互联网渠道作为创新渠道经营和服务的统一标准。


从短期来看,由于新规抬高了险企通过互联网经营某些人身险产品类型的准入门槛,尤其是对长期储蓄型产品设定了较高的门槛,会对许多险企的互联网保险的经营带来挑战。截至1月13日,已有29家保险公司通过官网或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暂停互联网人身险业务的公告。但是,从长期来看,政策本质实施的是以产品为核心的分级分类监管,在该制度下,经营范围取决于险企长期稳健经营的能力,对任何险企都是一致和公平的,引导各家市场主体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满足互联网业务经营的资本资质条件。


她也表示,从另一方面来说,作为行业参与主体,我们也要更积极地拥抱科技创新,以助力风险管理。


首先,科技在客户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保障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我们旗下安顾欧乐旅行援助的健康管理平台就是采取了安全可靠的数据保护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与使用。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一是严格遵守ISO27001等安全行业标准、中国市场监管要求及《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的相关规定;二是遵守包括OWASP在内的安全标准,并使用与之兼容的安全技术与工具,确保安全制度能够得以有效落实;三是使用得到安全行业广泛认可的参考架构与技术,对相关信息和数据执行包括加密、脱敏和令牌化等在内的措施,保护数据免于未授权的访问和不当使用;四是参考NIST安全框架设计和实施包括云平台在内的可信网络与系统,支持应用系统安全和可靠的运行。


其次,科技在业务端也能突破传统风险管理依靠人工和经验导致的瓶颈。传统业务流程在事前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大数法则,精准度低;事后理赔存在渗漏;防灾减损手段有限,保险服务主要成为风险支付手段而没有真正地降低风险;同时,由于对新型风险的判断缺乏有效依据,导致产品创新的步伐受限。


第三,通过与科技的有机结合,保险公司可将风险管理前置到业务流程中,有效支持产品创新和迭代。更重要的是,保险公司也能通过更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客户防患于未然,从而真正让保险实现让人们生活得更稳定、更安全、更幸福的目标。


第四,我们在全球范围内看到很多成功案例,比如通过大数据控制健康险逆选择,通过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紧急刹车辅助系统提高出行安全性,农险方面的保险科技也在快速发展,比如无人机用于农险核保、防损和查勘定损,卫星遥感气象大数据支持指数保险研发等。


围绕保险价值链 寻找数字科技等方面机会


作为全球重要的保险集团之一,安顾集团于2005年进入中国市场,并于2019年设立中国区总部,业务布局涉及寿险、财险、健康险、旅行救援和健康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


在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安顾中国将扮演哪些角色?郑路遥表示,基于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深层次理解,近年来,安顾集团围绕保险价值链进行生态布局,全面覆盖直保端、渠道端、服务端,打造有特色的、业务多元化的外资保险品牌。接下来,我们还会围绕保险价值链,寻找数字科技、销售渠道以及业务模式创新方面的机会。


具体来看,在直保端,除去人保健康(安顾旗下DKV为初始股东,目前股份占比约2.2%),安顾集团在直保端已经有一家寿险公司,即德华安顾人寿;同时积极布局产险,战略投资泰山保险标志着安顾集团正式进入中国财产险市场。在具体的业务领域,安顾集团稳扎稳打,强调结合中国市场特色,突出自身优势,结合国计民生,关注健康险、责任险以及农险等领域,并发展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商业模式和数字技术。


在渠道端,我们做了很好的战略规划,在车险和健康险领域都做了布局。比如说,在车险端,我们与长城汽车的合资公司可以与泰山保险形成协同;而在健康险端,我们也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道积极筹措,未来可以服务德华安顾人寿和泰山保险等安顾集团在华企业,还可以服务于整个中国健康险市场。


在服务端,安顾欧乐旅行援助将继续作为安顾集团在华业务的重要抓手,以继续发力做好健康险第三方管理服务。安顾欧乐旅行援助不仅有集团强大的国际网络及全球资源,而且在中国已经运营16年之久,建立了本土医院网络,有很好的基础和国内客户。另外,安顾集团和长城汽车合资的科技服务公司—天津易和信息科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服务汽车新出行领域。


同时,郑路遥表示,中国保险市场位于数字化发展前沿,我们有幸参与其中,在创新的市场环境和丰富的科技资源中探索保险、金融与技术的融合。安顾在中国的业务植根于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理解及重视,从这个意义上讲,安顾中国——源自中国,服务中国。


其一,中国动力嫁接德国经验。2016年至2020年,安顾集团进行了长达5年的转型实践,尤其在德国本土业务方面,安顾坚定地推行运营和销售流程的现代化建设,在精准定价及数字化流程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助力德国业务综合成本率从2016年的97%改善至2020年的92.4%。


其二,中国发展经验启迪安顾全球业务。在保险技术运用方面,数字科技在中国市场的广泛应用和开发日新月异,甚至在部分领域领先欧洲市场。在中国市场发生的创新实践可以反哺全球市场。


另外,从数字化战略落地角度来看,我们注重内部开发与外部合作相结合,效率优先。一是在战略上,通过数字化能力进一步服务好现有的健康和汽车生态,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高度数字化的流程、产品和服务。二是在人员配备上,我们有一支经验丰富的数字化团队,能够快速响应,有效提升了战略落地效率。我们数字化团队自主研发,打造了一站式健管平台赋能安顾欧乐的健康管理业务。三是集团资源是我们另一个重要抓手,通过充分利用集团数字能力和再保经验,引进好产品、好做法、好经验,同时将国内前沿科技反哺集团,将全球化红利最大化。


郑路遥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还将充分发挥数字化能力,强化中国区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安顾集团在德国保险市场以领先的数字化能力著称,将在中国市场继续延续这一优势,强化客户管理及理赔风控线上化建设,提升自动化运营水平,提升对保险客户的增值服务能力,以增强客户粘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保险主业的竞争力。


展开

收起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精细化运营 追求高质量发展

沈鹏 水滴公司 创始人兼CEO

现任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在科技和互联网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为使命。

撰文|郭伟莹


自2016年4月创立,水滴公司已走过六个年头。2021年5月7日,水滴公司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成为中国在纽交所上市的“保险科技第一股”。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坦言,这六年多时间,对于水滴来说,挑战还是挺大的。他强调,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出发点很重要。水滴坚持“普惠保障”的理念,打造高性价比的商业保险,借助互联网提供产品和服务,使得公司在过去几年有很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同时,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水滴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业务发展模式、优化获客模式、扩大产品供给、加大科技投入。沈鹏表示,当前阶段,水滴采取精细化运营战略,追求高质量发展。经过调整后,进入更健康的增长轨道。


谈及创新与合规,沈鹏表示,创业者刚开始进入某个领域时,往往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希望通过创新来变革整个行业。随着水滴逐渐深入保险产业,越来越认识到如果不能心存敬畏,创新和变革同时意味着一定的风险。所以,水滴本着助力行业良性发展的理念,主动迭代更新业务模式,确保合规,稳健经营。


谈创立:挑战颇大 坚持“普惠保障”


自2016年4月创立,水滴已走过六个年头。公司有水滴保和水滴筹业务,水滴在保险保障端,首创“大病筹款+人身保险”的健康保障模式,并成长为中国领先的保险和健康服务科技平台。


谈及创立至今的最大感受,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坦言,其实这六年多时间,对于水滴这样的创业公司挑战还是挺大的,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


沈鹏强调,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出发点很重要。他表示,水滴在创立的时候,就明确想做一家社会企业,通过一个商业模式组合去解决一类社会难题,在这个基础上合理的赚钱,从而使自身更良性的发展,有能力去解决更多问题,做出更大的社会贡献。


他表示,经过六年多的努力,我们累计服务近300 万个家庭困难的筹款用户,4 亿多名热心捐款用户,1 亿多名关心家庭的保险客户。同时,通过水滴筹、水滴保、翼帆医药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在医保体系之外缓解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起到补充作用。也正是因为我们创业的使命确定不变,对所在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才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进步。


2021年5月7日,对于水滴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水滴正式登陆美国纽交所(股票代码:WDH),成为中国在纽交所上市的“保险科技第一股”。


沈鹏表示,从外部的大环境来看,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对于健康保障的需求大幅提升。一方面,传统保险产品和服务,更关注一二线城市和中高收入人群,这就意味着还有非常大的市场需求未被覆盖。另一方面,许多大病、罕见病的治疗和特效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中低收入群体一旦患上,经济负担还是很重的,所以需要更多的商业力量加入进来,通过多种形式的业务模式来分担患病人群医保外的经济负担。


从内部来看,水滴自身的理念和定位,也使得我们在过去几年有很好的发展方向和空间。他表示,水滴坚持“普惠保障”的理念,打造高性价比的商业保险。同时,借助互联网提供产品和服务,打破物理空间的限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三线及三线以下城市的用户,我们同样能够服务好。数据显示,水滴用户大部分来自于下沉市场,而这也是传统保险的增量市场和增量客户。


谈增长:从注重规模转向精细化运营


净利润作为衡量企业盈利成果最重要的财务指标,备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水滴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实现盈利591 万元,今年一季度Non-GAAP 净利润大幅提升至1.273 亿元。


谈及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沈鹏表示,去年以来,我们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非常大,因此根据自身情况及时调整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调整业务发展模式。之前水滴更注重业务规模和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去年下半年开始,我们调整为注重追求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在产品供给、科技创新和内部协同等方面都进行了战略调整,同时练好基本功,持续增强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


其次,优化获客模式。我们不再采用大规模线上投放的方式来获客,而是与用户建立连接后,通过多种方式为用户介绍保险产品知识,深入了解用户需求,再推介高性价比的产品。用户触达到转化的路径和时间变长,对投保的产品了解更全面,按月续费的效果更加稳定。


第三,扩大产品供给。去年下半年以来,我们加大新产品的供给,尤其是面向非标体人群、慢病人群和老年人群体,有效满足更多群体的不同保障需求,拓展增量市场,比如我们推出最高投保年龄达80 岁的防癌险产品,慢性病和肾病人群可投保的医疗险产品。同时,我们还联合保险公司推出价格门槛更低的Mini 版重疾险产品,适用于收入和积蓄都不高的年轻人群。


第四,加大科技投入。在销售端和服务端,比如智能线索匹配系统帮助用户匹配更合适的保险顾问、智能理赔系统大幅度缩减理赔时效;基于“RPA+AI”等多重技术的人工智能数字员工“水滴帮帮”协助客服进行信息处理与分析、线上运营、客户服务等繁杂重复性的工作,提高服务速度、质量和覆盖面,“人工服务+数字员工”的模式赋能业务带来效率和规模的显著提升;水滴自建的CONF 医疗知识图谱和算法模型等可以提供底层技术支持。整体来看,我们的技术创新应用在保险销售、风控、理赔、运营、服务等各个业务场景,对效率有显著提升。


对沈鹏表示,当前阶段,我们采取精细化运营战略,追求高质量发展。在行业增速放缓、疫情反复的重重挑战下,我们的业务经过调整后,进入了更健康的增长轨道。


数据显示,在进行增长模式转型,执行积极优化存量运营策略与探索新的获客模式后,自2021 年三季度起,水滴的销售和营销费用,逐季减少,今年一季度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4亿元,同比下降75.6%,环比下降15.2%。


另据介绍,2021 年水滴保全年产生的首年保费达到163.63亿元,短险与长险产生的FYP分别占83.8%和16.2%。从数据来看,长险收入占水滴总营收比重,由2019 年的11.5%增长至2021 年的24.6%。与此同时,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2 年第一季度,重疾险产品首年保费贡献占比较上季度提升39.9个百分点。


谈创新:心存敬畏、确保合规、稳健经营


作为一家互联网保险平台,近年来,水滴在业务模式及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


谈及业务创新的初衷,沈鹏表示,产品创新是一个企业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水滴保坚持产品创新,致力于给用户提供更多产品供给,以满足更多消费者差异化的保障需求。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水滴保提供的保险产品数量由2021年底的364种增加至408 种,超过90%的首年保费来自于独家定制保险产品。后续将持续探索其他品类的高性价比产品,为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与此同时,2021 年监管机构陆续实施、出台《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对互联网保险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逐渐加强管理。


沈鹏表示,政策的核心出发点在于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保险机构应该借助这一契机,调整和优化自身模式。我们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主动迭代更新业务模式,确保合规,稳健经营。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业团队,水滴刚开始进入保险领域时,往往会带有理想主义色彩,希望通过创新来变革整个行业。但随着我们逐渐深入这个领域时,会认识到颠覆式创新、破坏性变革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行业,尤其是金融领域,如果不能心存敬畏,创新和变革的风险同时意味着一定的风险。所以,水滴主动迭代更新业务模式,本着助力行业良性发展的理念,坚持合规稳健经营。


沈鹏还表示,我们首先严格落实监管的各项要求,认真执行。比如“机构持牌,人员持证”、杜绝销售误导现象。其次,要以用户为中心去做好服务。针对客户在线上咨询、购买保险产品遇到的常见问题,水滴保推出“三点一线”线上服务承诺(资金安全一点不担心、专业讲解一点不费心、全程协赔一点不烦心、销售误导是绝对红线)。要坚持做好用户投诉的响应和解决机制。


展开

收起

大童保险服务董事长兼总裁蒋铭:数字化转型应从企业视角向顾客视角转变

蒋铭 大童保险服务董事长兼总裁

现任大童保险服务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总裁,主张深耕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不断推进和发展构建新中介保险服务新生态的战略建设。

撰文|郭伟莹


今年,大童保险服务(以下简称“大童”)度过14周岁生日,并向第15个年头迈进。回首过去,大童董事长兼总裁蒋铭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感恩国家、时代和行业的馈赠,大童是中国保险业这十多年发展的受益者。而“服务”也成为大童鲜明的标签。蒋铭认为,保险服务首先应该立足于保险产品发挥作用的本身,立足于消费者的痛点。


“‘快保’是大童内部的效率革命,也是大童成为保险行业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推动者的实践”,蒋铭表示,链接整合是中介的灵魂所在。而极致的链接整合,只有通过数字化技术才能完成。目前大童每年在移动端投入近亿元,部分成熟技术已实现向行业输出。他同时表示,大童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重点是童管家,要让消费者更简单、便捷地享受到保险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也应该从企业视角转变为顾客视角,所有技术应该围绕着消费者的便捷展开。


蒋铭也表示,企业要想长治久安,一定要有好的价值观。光靠监管是绝对不够的,企业必须要有信仰。面向未来,大童的保险服务也许会有一些规范和善意的创新尝试,做保险行业的建设者,希望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和鼓励,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予以关注和监督。


感恩国家、时代和行业的馈赠


2022年8月1日,是大童保险服务(以下简称“大童”)14周岁的生日。大童董事长兼总裁蒋铭在周年致辞中写道“十四年以来,大童的发展就像是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这辆列车只有确定的行驶方向,但却没有终点。”


如今,大童正向第15个年头迈进。回首大童成立以来的十多年,大童董事长兼总裁蒋铭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感恩国家、时代和行业的馈赠,中国保险业这十多年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空间和无数机会,大童是其中的受益者。同时,基于对“保险业未来向纵深与成熟发展的同时,专业分工的时代也一定会到来”的判断,大童多年来也一直在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服务”已成为大童鲜明的标签,“无服务不中介”也是大童坚持的经营理念。从保险行业来看,当前,“服务”也常常被冠在保险二字之后。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保险背后的服务呢?保险应该提供哪些服务?


蒋铭认为,保险的服务首先应该立足于保险产品发挥作用的本身,立足于消费者的痛点。购买保险产品后的服务不应该仅是送鲜花、送蛋糕,售前怕买错,售中怕没人管,售后怕理赔不上,这些才是保险服务的最根本性的问题。


蒋铭也表示,消费者往往能够意识到痛点,但不知道应该享有哪些服务。从行业角度来说,企业应该为痛点和需求而行。基于痛点和需求构建商业模式,才有企业的存在价值。换句话说,企业要为客户创造价值。但是客户到底要什么,企业首先要去洞察。就保险业来说,在保险长链条和长周期的特点下,保险中介企业一定要找寻到专业价值和定位。


而大童作为专业中介机构,坚持把复杂留给自己,简单留给消费者,基于消费者的需求痛点,陆续打造出咨询定制、保单托管、好赔代办等服务。蒋铭表示,多年的服务经验显示,消费者对于大童的保险服务非常喜欢。


链接与整合是中介的灵魂


2019年大童将咨询定制、保单托管、好赔代办等“零散”服务串联起来,推出“童管家””服务产品,也就是大童所有保险服务的统称,通过“科技+顾问”的形式,为消费者提供保险服务。蒋铭表示,童管家是因客户而生的。目前,童管家在公众号上提供服务,明年会陆续推出APP、小程序、流量矩阵等入口。


“‘快保’则是大童内部的效率革命,也是大童成为保险行业非常重要的数字化推动者的实践”,蒋铭表示,中介最大的魅力是链接与整合,这也是中介的灵魂所在。而极致的链接整合,只有通过数字化技术才能够完成。


带着对未来移动互联的判断,以及“如何能让从业者在大童享受到丰富的产品,同时运营压力也不会被拓宽?”的思考,蒋铭接任董事长后,在2015年开始坚定地从PC端转型到移动电子化工具“快保”,为服务顾问全工作场景赋能。


“这个电子化工具需要跟保险公司的交易端口全部链接,但那时候保险公司几乎没有做过中介链接,这是最大的问题。”蒋铭回忆道,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动上游的保险公司打开端口,从一家、两家、三家,到后来所有的合作伙伴。端口打开后,每家公司的交易流程都不一样,又给我们带来巨大困扰,但是作为中介企业,必须要变成“万能插座”,以链接各家保险公司。


“除了交易端的链接外,还要实现底层数据的整合,打通公司之间的边界。”蒋铭表示,这又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但最后我们实现了计划书到交易,到售后服务,到续期管理、到理赔服务的全流程电子化。现在我们的服务顾问基本上24小时无边界,在全世界各地都能为客户提供服务。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保险公司、服务顾问、消费者的效率和体验都实现了提高。


蒋铭表示,目前大童的开发人员近有三百人,每年在科技上投入过亿元,部分成熟技术也已实现向行业输出。大童的数字化是真真实实地对经营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他表示,大童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重点就是童管家,希望把童管家打造成围绕消费者财富风险管理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服务,让消费者能够更简单、便捷。他同时表示,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也应该从企业视角转变为顾客视角,所有技术应该围绕着消费者的便捷展开。


规范和善意的创新应予以鼓励


2021年底,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加强分类指导推动北京地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鼓励专业领先、管理规范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着力在专项领域形成比较优势。今年9月底,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北京地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销售从业人员信息化管控工作指引》,进一步提高对销售从业人员的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工作水平。


蒋铭表示,非常认同上述文件精神。他表示,这就是“反内卷”。中介行业如果要真正的发展,不能靠手续费的内卷,把同业拼到“弹尽粮绝”。这种层面的内卷不但造成资源浪费,也没有为消费者创造价值。


针对“共享单车扫码被动买到保险”这类乱象,蒋铭直言,保险涉及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这种行为对行业来说就是破坏者,出发点完全不是按照保险善意的方式。


蒋铭也表示,企业要想长治久安,一定要有好的价值观。“向善利他,感恩敬畏”是大童的价值观。其中,敬畏包含敬畏规律、敬畏法律、敬畏监管、敬畏员工。


同时,从创新角度而言,蒋铭表示,面向未来,大童的保险服务也许会有一些规范和善意的创新尝试,做保险行业的建设者,希望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和鼓励,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予以关注和监督。


展开

收起

国泰产险总经理赵承:智慧创新赋能中小险企破圈突围

赵承 国泰产险总经理

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历。2023 年 3 月起担任国泰产险执行董事、总经理。 最近五年主要工作经历为国泰产险执行董事、总经理、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总经理助理、风险行政责任人、首席投资官、首席风险官、反洗钱负责人、反欺诈责任人。

撰文|郭伟莹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及《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并成为金融保险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作为一家“科技引领”的新型保险公司,国泰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泰产险”)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科技保险”为战略目标,推进“保险+科技+服务”新模式,致力于实现全流程数智服务,让每个人更简单地享受保险。


国泰产险总经理赵承在接受中国网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科技的影响是颠覆性的,激发了保险业特别是中小险企的内在发展活力。国泰产险自科技转型以来,用敏锐的线上交互捕捉用户需求变化,深入探索互联网细分场景,从需求延展和服务升级两个方面打造数字竞争力,优化传统保险价值链,拓宽中小险企创新赛道。


深耕用户需求 重构业务创新模式


年报显示,2022年国泰产险实现净利润近亿元,这也是国泰产险连续第四年实现盈利。从业务结构来看,针对互联网场景下各类风险开发的保险业务收入占比达67.2%,成为国泰产险第一大贡献险种,该业务亦实现承保盈利。


“窥一斑而知全豹”,近年来,国泰产险从产品生态、风险经营、智能运营、经营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持续深化数字化变革,以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为目标,坚持业务创新和结构优化相结合,全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国泰产险总经理赵承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随着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和“保险姓保”的深化推进,传统保险服务内涵不断延伸渗透,弥补着保险产品低频、低粘度的缺陷。在此背景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及服务创新是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赵承表示,创造用户价值是国泰产险商业模式创新的追求。他表示,互联网保险业务作为国泰产险商业模式的创新实践,覆盖国计民生每个微小枝节,注重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反馈,逐步打开“普适性”发展新格局,为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及家庭小单元幸福安稳贡献保险价值。


具体来看,中小微企业是经济“毛细血管”,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方式,对其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国泰产险发挥互联网优势,以高频、灵活的保险服务模式确保可及性和便利性,解决中小微企业保险覆盖面低等行业痛点,进一步推动“保险新生态”建设。以首例跨境退货保险解决方案“跨境无忧退”为例,缓解了跨境退货导致的经营压力,帮助中国商家成功出海。


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保险发挥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的核心关系网络。面对亿万家庭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国泰产险焕新升级的全家保障配置方案以守护之名,履幸福之约,覆盖衣、食、住、行各方面,帮助家庭成员根据风险情况逐步完成保障建立,避免因意外、疾病影响生活。据介绍,近年来,国泰产险家庭保障配置范围不断拓宽,累计服务超100万家庭,见证了中国家庭保障意识的提升。


此外,“建立用户口碑是国泰产险创新的目标”,赵承表示,相较传统保险线下化服务模式,互联网保险依托金融科技正在逐步实现全流程线上转化。国泰产险始终坚持以“让每个人更简单地享受保险”为使命,以“全流程数智服务”覆盖用户保单生命周期,聚焦理赔前、中、后各个阶段,打造“承保透明,体验便捷、理赔高效”的服务形象,以品质赢得用户青睐与市场认可。


立足金融科技 积蓄服务创新动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以及保险消费者自身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变化,保险行业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和复杂。


国泰产险总经理赵承表示,作为中小险企,国泰产险持续建设自身金融科技能力,以数智化触达方式打破传统保险壁垒,持续推进服务和管理的“双高效化”。


例如,国泰产险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在细分市场探索新的保险服务模式,随着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日趋成熟,持续推动以精细定价、快速迭代为特点的产品创新;以精准用户画像、多元渠道为特点的营销创新;以自动理赔、便捷核保为特点的服务创新等方面。


同时,因互联网市场的保险需求不断释放,面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差异,国泰产险还针对性推出更有特色的增值服务,带病体投保、母婴险等产品频繁出圈,有效贴合了新经济形态下的保险需求。


另据赵承介绍,为了坚守长期价值和可持续的发展底线,国泰产险不断解析互联网业务发展面临的各种风险,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智慧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涵盖营销管理、风险经营等多方面,筑牢创新“安全线”。


赵承表示,现阶段,国泰产险通过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走入盈利周期,在中小险企转型浪潮中破圈突围。未来,国泰产险将持续深化金融科技能力,深耕互联网细分市场,用品质对话市场,在互联网保险新时代下回应人民群众的切实需求。


展开

收起

中国网财经头条号

中国网财经客户端

中国网财经微信公号

中国网财经微博

中国网财经一点号

中国网财经百家号

中国网财经大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