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存续期保险下架 银行网点用2年存续期保险抢客
- 发布时间:2016-03-24 09:33:27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保监会3月18日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自3月21日起实施
某银行二季度主推的产品类型为年金兼理财型保险,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4%以上?
“根据公司整体规划安排,我司将在贵行停售相关万能型保险。同时,我司将重新开发相关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将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及相关规定做好各项有效保单的服务工作。”这是某商业银行在新规下发当天接到合作的某保险公司的通知。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保监会3月18日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一些保险公司开始重新开发产品,同时调整渠道销售策略,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实行限额销售。
从银保渠道来看,随着不满1年期存续期产品被叫停,2年存续期一时成为银行网点吸引客户、挖掘他行客户资源一大利器,有银行还专门组织客户,“抢销”2年存续期保险产品。
1年存续期产品紧俏
保监会要求,自《通知》实施之日起,险企不得开发和销售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不满1年(不含1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保险公司所销售的预期60%以上的保单存续时间在1年以上(含1年)3年以下(不含3年)的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年度保费收入,2016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90%以内,2017年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70%以内,2018年及以后应控制在总体限额的50%以内。
保监会对规模的控制,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开发一些新产品。“根据公司整体规划安排,我司将在贵行停售相关万能型保险。同时,我司将重新开发相关产品,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将继续按照合同约定及相关规定做好各项有效保单的服务工作。”这是某商业银行在《通知》下发当天接到合作的某保险公司的通知。在当天,该行也接到另外一家中型寿险公司停售相关趸交产品的通知。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公司战略和行业监管推动产品结构优化。“根据我们的跟踪,目前大部分产品将退保惩罚从1年延长至3年或者5年,同时产品期限也拉长至5-10年;另一方面,公司主动控制风险调整产品预期收益率,新发万能险预期收益率略有下行至4.0%-5.5%。”
《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在新规落地之前,已有一些保险公司着手调整产品销售计划,如对不满1年存续期的产品进行限额销售,这也造成银保渠道1年存续期及以下的保险产品出现紧俏局面。
上述银行人士提供的二季度主销保险产品表显示,该行二季度主销保险产品中3年存续期的保险占绝大多数,2年存续期与5五年存续期及以上的保险占比较小。从产品属性看,年金兼理财型保险是该行二季度主推的产品类型,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4%以上,主要为中小保险公司的产品,上市公司等大型险企的产品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通知》是从保险公司的角度对各存续期业务进行了规范和导向,而此前监管层也从渠道的角度对保险公司各存续期业务进行了管控。2014年年初保监会与银监会联合发文,规定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保险期间不短于10年的年金保险、保险期间不短于10年的两全保险、财产保险(不包括财产保险公司投资型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的保费收入之和不得低于代理保险业务总保费收入的20%。
对保险公司本身与渠道的双监管,使得保险公司不得不重新调整产品策略。长江证券研报认为,保险产品方面,未来“储蓄理财”类和“保障+储蓄”类将是保险公司主推的险种,随着老百姓保障意识增强,“保障+储蓄”也比较受青睐。
银行“抢销”2年期保险
从各期限产品的销售策略来看,上述银行人士表示,该行对5年存续期及以上的保险产品采取“不限制销售额度,放开销售”;对3年存续期期及2年存续期的保险产品进行限额配售,尤其对2年存续期期保险给予更低配售额度。正是基于此,不少银行网点将2年存续期保险作为吸引客户、挖掘他行客户的一大利器,并组织客户,进行“抢销”。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了位于北京北三环附近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北京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等5家银行网点发现,随着监管新政的出台,5家银行网点中没有一家销售1年存续期的保险产品,有3家银行网点推荐2年或3年存续期的保险产品。
上述银行网点中,某行理财经理拿出一张“热销理财特别推荐单”,并告诉记者,“最近保监会出了新政策,1年期、2年期以后可能不让卖了,如果想购买保险最好在3月底之前。”记者在推荐单上看到,某某保险的一款2年存续期保险产品被用大字号标示,列在推荐单首行,该产品保本,预期年化收益率5.10%。在另一家银行网点,理财经理也给记者推荐了一款2年存续期的保险产品,并告诉记者这款产品限期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银保渠道开始主推2年与3年存续期产品,但从长江证券跟踪产品情况来看,以数量为标准,随时退保、1年后退保、2年后退保、3年后退保和5年后退保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5.6%、22.2%、16.7%、44.4%和11.1%。从分布规律不难看出,大部分产品退保会集中于第3年末,1-3年期间退保占比在40%左右,1年内退保产品占比或不足6%。(苏向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