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中法人寿十年“婚变”收场 外资险企扩张步伐缓慢

  • 发布时间:2015-10-13 09:16:39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伟  责任编辑:郭伟莹

  [摘要] 事实上,就在中法人寿成立初期,当时也遭到很多专家学者反对,认为中国邮政凭借网点优势,没有必要引入外资成立一家合资保险公司。

  作为中国邮政与法国人寿强强联合的产物,中法人寿成立初期也有乐观的预期,其负责人在公司开业初期曾公开表示,只要在江苏、河北、黑龙江等保险代理规模达到20亿元以上的省份中,中法人寿的保费销售只要占到一半,就可以实现10亿元以上的保费规模。

  然而这样的愿景未能成为现实。时隔十年,中法人寿的业务范围仍未扩展到北京以外,其注册资本也始终维持在成立初期的2亿元,这也限制了其业务的外延。而且中法人寿从2005-2014年一直未能摆脱亏损的囧境,从其官网可查数据来看,中法人寿从2010-2014年累计亏损9167亿元。

  事实上,就在中法人寿成立初期,当时也遭到很多专家学者反对,认为中国邮政凭借网点优势,没有必要引入外资成立一家合资保险公司。

  这或许是中国邮政2009年另起炉灶—成立旗下中邮人寿的原因之一,而在此前,中国邮政曾想将其在中法人寿的持股比例提高到75%,但由于双方并未达成一致,最终作罢。

  中邮人寿的成立也使中法人寿迎来业务的分水岭,在2006-2009年,中法人寿也有过短暂繁荣,其保费收入从2006年底的1905万元迅速增长至2009年底的2.7亿元。而后便一路下滑,2010-2013年,其每年原保费收入分别为2.2亿元、6554万元、3426万元、1056万元;2014年的原保费规模仅有234.8万元,在行业中垫底,今年到目前则仅有2.5万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邮人寿2009-2014年的异军突起,其原保费收入分别为511万元、20.3亿元、80.2亿元、145.5亿元、230.4亿元、219.5亿元;今年前8月其原保费收入已超过2014年全年,至223.7亿元。

  中邮人寿成立之际,市场便传出中国邮政欲从中法人寿撤资,却迟迟未能实现。今年4月,保监会终于批复同意中国邮政将其持有的50%股份中的25%转让给鸿商集团,25%转让给人济九鼎;法国人寿将其持有的25%股份转让给鸿商集团。

  由于中法人寿成立初期便借助股东优势,业务主要依托银邮渠道,未来单纯依靠银保渠道发展的可能性不大,中法人寿如今也面临着整个人员以及业务的重组

  中法人寿一位内部人士坦言,由于历史原因,公司业务暂停很长时间,中法人寿的公司整体框架以及业务都在经历重塑。

  2014年,中法人寿面临巨量的退保、满期给付,由于缺乏新业务的补充,无疑形成较大的现金流压力。据其年报显示,2014年其营业收入为235万元,而其退保金与给付支出分别高达5030万元、1.96亿元。其亏损幅度较2013年的698万元大幅扩大至2493万元。

  事实上,中法人寿仅仅是我国众多合资险企的一个缩影。

  “外资险企在中国业务扩张的步伐仍然缓慢。尽管寿险市场份额从2011年的4%增加至2013年的5.6%,但仍明显低于2005年8.9%的峰值水平。”安永在2014年底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中指出,盈利水平也让人堪忧,2013年底,28家寿险公司中,有超2/3的外资险企未能盈利。

  据了解,我国加入WTO初期成立的一批合资险企,股权结构为双方各占50%。但这种旗鼓相当的股权结构,尽管表面看双方话语权对等,但也容易造成经营决策上难以达成一致,为日后的经营埋下隐患。

  除了中法人寿以外,合资险企“婚变”不断上演,如去年海康人寿便有中资股东宣告退出,最终引入同方股份;再比如海尔纽约人寿、国泰人寿、光大永明人寿及工银安盛人寿等合资险企都曾先后出现股东变更。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