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数读保险业:稳增背后的逻辑

  • 发布时间:2015-02-10 10:39:10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朋浩

  封闭的金融业正走向透明与开放,而这一切以数据先行—数据打破信息不对称的隔膜,通过简单数据挖掘,不仅能读懂金融各个领域的机遇与风险,更能看清变革的趋势。从本期开始,时代周报将尝试通过一系列的数据挖掘,来深度解读金融各个领域。本期,在保险领域,我们发现了掌握着巨大资金流的险企正从传统业务向投资领域迈进,规模保费踏上了新的高度,然而,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合资险企、银行系险企成了落魄者。

  2014年,是不折不扣的“保险年”。

  1月26日,各家险企2014年的保费收入统计数据报告如期公布。报告显示,2014年全年,保险行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0234.81亿元,同比增长17.49%;赔款和给付支出7216.21亿元,同比增长16.15%。

  数据公布当日,中国保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项俊波表示,2014年是保险业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而在大局一片美好之下,是寿险业日益紧缩的竞争格局。

  前十大寿险公司市场份额去年下降4.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排名靠后的中小型寿险公司总规模保费纷纷实现井喷式增长。

  前十份额下滑

  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总保费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别是:国寿股份、平安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华夏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太平人寿、安邦人寿。寿险前十大公司的门槛提升至600亿元,并仍由中资险包办。

  看似稳定的大险企局面已出现改写趋势,2013年,前十大寿险公司的规模保费占总体的79.66%,而2014年,该比例下降至74.90%,较同期回落4.76个百分点。这一微妙变化意味着中小型险企在过去一年已开始发力,且增长势头良好。

  此外,唯一的前十新面孔是安邦人寿,去年公司原保费收入增幅高达37.66倍,增幅排名第一。

  保监会的数据同时显示,截至去年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9.3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1.39%。

  瑞银证券非银分析师潘洪文认为,整个保险业进入了平稳的恢复期,“理由主要是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强势反弹。投资回报则明显地超过预期”。

  项俊波还透露,去年保险业结构调整走向深入。与实体经济联系紧密的保证保险同比增长66.1%,与民生保障关系密切的年金保险同比增长77.2%,保障性较强的健康保险同比增长41.3%;10年期以上新单期交占比同比提高5.9个百分点。

  外资撤退潮

  与中资险企此消彼长的轻微座次变动相比,外资险也贯彻着领头者不变的趋势。工银安盛、友邦、信诚人寿仍位列前三,但外资险原保险保费收入总体占比也维持5%左右的低位。外资险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方式似乎还在探索中。

  此外,2014年约有30家险企发生股权变更,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合资险股东的退出。其中,中海油转让海康人寿50%股权,由同方股份接盘;中荷人寿外方股东ING退出,由巴黎人寿接盘;东方航空将其所持有的国泰人寿50%股权转让予陆家嘴金融,公司更名为“陆家嘴国泰人寿”。

  居外资险企保费榜首的工银安盛,也是一家银行系寿险,由中国工商银行、AXA安盛保险集团、全球500强央企中国五矿集团联合打造,也是外资银行系寿险中唯一一家总规模保费超过100亿的外资险企。

  其余5家中资银行系分别是:光大永明人寿(313亿)、中邮人寿(219亿)、建信人寿(177亿)、农银人寿 (113亿)、信诚人寿(110亿)。

  虽有银行作为依托,上述险企的保费收入仍未冲入整体排行前列。原因中,业内对“银行在渠道上对自家险企的无条件支持”存在颇多争议,认为这种单一的模式不利于长期发展,不是长久之计。工银安盛人寿副总裁郭超1月17日在参加论坛时表示,现阶段必须做大,没有大就没有强;规模做大才有客户,才有品牌形象,然后再做强。

  由此看来,借助银行的力量迅速实现规模扩张的大多数银行系险企,仍处在“赔本赚吆喝”的阶段。十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中,中邮人寿是唯一一家负增长的险企。2013年,中邮人寿的保费规模为230亿,而2014年仅为219亿,同比下滑了4.7%。

  总体来看,整份榜单贯穿着强者恒强、“中小”后来者挤压市场的格局,而外资、银行系等有“特点”的寿险反而在过去一年维持平稳,少有撼动“强者”的势头。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