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保险 > 保险要闻 > 正文

字号:  

人民币保单增速放缓 内地客赴港购险首选保障产品

  • 发布时间:2014-11-28 08:59:05  来源:东方网  作者:朱丽娜  责任编辑:孙朋浩

  随着本地保险市场日趋饱和,内地访客已经成为香港众多保险公司争相抢夺的一块“大肥肉”。

  “香港的寿险市场渗透率已经较高,平均每人拥有超过一份保单,目前推动各大寿险公司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每年数千万的内地访客。”惠誉保险机构评级董事王长泰表示。

  他透露,今年上半年非港人的寿险年率化保费占比由去年的25%上升至28%,并预计全年占比可续增至三分之一,其中绝大部分为内地投保人。因此,香港的寿险市场在过去三年保持了14%的高速增长。

  “目前,内地游客来香港购买的储蓄相关保险,主要因为香港能够提供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保单,如美元保单,这有助于他们分散资产风险。此外,对于购买保障成分为主的保险而言,香港可以提供的这类保单在保障范围方面更具吸引力。”王长泰表示。

  21记者从香港保险监理处(下称“保监处”)获得的香港长期保险业务的统计数字显示,内地访客在港购买的主要是保障为主的保险产品,包括传统人寿、储蓄、分红及健康医疗险等保障成分较高的保险产品。今年上半年,非投资相连的寿险占内地访客新保单总数的比例高达91%。

  人民币保单增速放缓

  随着2014年人民币汇率正式步入双向波动的“元年”,香港市场对人民币保单的热情亦有所冷却。

  “未来市场对人民币保单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情况,自去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出现横行甚至轻微贬值。但由于保险产品的周期通常在5-10年,如果投保人对人民币的中长期汇率仍然看好,仍将支撑人民币保单的需求。”王长泰指出。

  香港保监处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年率化保费占新增保单的比例达9.6%,相比去年全年10.8%的占比有所下降。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香港各类人民币存款为9444.73亿元,加上超过2500亿元的存款证,人民币资金池已近1.13万亿。市场人士预计到今年底,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规模(含存款证)将接近1.14万亿元。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累计升值幅度超过30%。近年由于人民币汇率一直维持强势单边升值的趋势,大大提振了香港市场对人民币保单的需求。

  中资保险公司首先看到了人民币保单蕴藏的巨大商机。2009年12月,中国人寿海外公司在港首批试点推出人民币危疾保险,对市场进行测试。中银人寿也于同年12月推出人民币保险产品。此后,花旗银行联合大都会人寿、汇丰控股旗下保险公司,交银香港联合中国人寿、英国保诚等亦陆续推出了人民币保单。

  然而,由于目前香港市场的人民币投资产品选择有限,本地的保险公司通常会将销售的人民币保单采取再保险分出模式,即与大陆再保公司签订人民币跨境再保险交易,香港保险公司可提供保单预定利率2%-3%,收取保费后,再透过再保险方式,将投资风险及其他风险,转嫁给大陆再保险公司。

  “虽然这种操作可以转嫁相应的汇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但由于目前内地只有少数几家有评级的再保险公司,一些香港保险公司通常选择1-2家内地再保险公司,这就存在风险过于集中,有潜在的对手信用风险。”王长泰表示。

  目前公开的获得评级的内地再保险公司屈指可数,包括中国再保险公司、华夏人寿等。

  监管机构、资本金规则改革

  此外,香港保险业界即将面临监管机构以及风险为本资本框架在内的重大转变。

  “目前,香港保险业主要采取自我监管的体系,意味着监管的力度有所欠缺。”惠誉亚太区保险评级主管刘思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香港计划于明年底正式成立保监局从而取代现有的三个自律监管机构,即保险代理登记委员会、香港保险顾问联会及香港专业保险经纪协会,透过一个法定的发牌制度,直接监管保险中介人。目前已向立法会递交成立保监局的草案,预计明年中可通过相关审议。届时,中介人监管模式将由业内自我监管变为并入保监局一并处理。

  “成立保监局可以确保香港保险行业的监管架构与时并进,加强保监局对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活动的规管,提升保险行业整体的专业水平,增强公众对保险业的信心,给保单持有人提供更好的保障。”保监处的相关负责人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香港保监局成立后,将设立法定发牌制度以及罚款等纪律惩处。为确保中介人顺利过渡,当局将设三年过渡期,所有注册中介人被视为持牌人。中介人日后如有不当行为,将面临巨额罚款及被吊销牌照;如果涉嫌虚假数据或无牌经营,则要负刑事责任。

  同时,香港在未来两三年内也将对保险机构的资本金监管进行改革,取代现有的简单比率计算的资本金监管方式。王长泰透露,保监处倾向于采用“三支柱”的风险资本框架结构,“这有可能推动一些小型的保险公司进行整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查相关咨询文件显示,第一支柱设定量化资本充足水平,第二支柱从公司治理、企业风险管理等角度进行监督,第三支柱则要求相应保险机构定期提交有关资本资源及资本要求的公开报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