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期货 > 期货资讯 > 正文

字号:  

中国应该抄底大宗商品吗?

  • 发布时间:2015-01-15 01:33:00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孙春祥  责任编辑:郭伟莹

  祥子看经济

  祥子,不是老舍笔下的车夫,而是一个喜欢冷眼看时事、歪嘴说经济的财经记者。处女座的他虽非出身经济科班,但对财经世界却有着近乎痴迷的偏好,偶尔观点出奇惹骂招恨,也只是微微一笑,下次继续。

  近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暴跌,很难评判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从好的角度分析,生产资料价格下跌,有利于生产成本的下降,是世界经济的福利;从坏的角度分析,商品价格暴跌,会使全球进入通缩状态,打压市场信心,对增长不利。

  不管是好是坏,目前有很多声音呼吁中国应该趁此机会加大对石油、黄金、铜等大宗商品的储备,尤其是石油,应该大规模提高储备量,以备未来不时之需。甚至有海外机构认为,当前部分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最终将取决于中国是否会增加储备。由此可见,“中国需求”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希望中国能够加大商品储备量,支持的理由是,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应该向美国看齐,美国有多少石油储备,我们也应该储备多少,否则会有非常大的风险。包括贵金属在内,趁现在价格便宜,都应该提高储备量。

  理由听起来符合逻辑,但追问下去,商品储备到底跟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有多大关系呢?很少有人能够答上来。直观来看,商品储备越多越好,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国家对一种商品的储备,不可能总是放在某个地方不动,肯定是有买有卖。如果量足够大的话,实际上就扮演着一种“做市商”的角色。而这个角色实际上并不都是好处,如果弄不好,还会吃亏。

  就在一个月前,有人曾质疑中国跟俄罗斯签订天然气供应合同是一笔赔本买卖,虽然理由并不正当,其结论也不成立,但从侧面反映出公众对国家出面参与的商业买卖是非常关注的。且在实际上,不管是用固定价格还是浮动价格去参与买卖,只要存在价格波动,都不可能完全规避风险。

  实践证明,主权基金参与大宗商品买卖大多数情况都不能踏准节奏,低卖高买的情况要远多于低买高卖。因此,动用国家资金去大规模储备商品是值得商榷的一件事,与其参与收购储备,不如更多的在储备基础设施上进行投入,让企业来参与。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