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四年连跌交易量却增长 原油期货上市条件成熟
- 发布时间:2014-11-17 17:05:49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郭伟莹
一年一度的期货机构投资者年会将在18日召开,已近年底,大宗商品四年连跌几成定局。价格下跌使国内企业进口成本大幅下降,但对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需求未减,2014年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将会继续创新高。而市场国际化并寄托多项金融市场改革突破的原油期货品种,或将成年末期市“压轴戏”。
煤焦钢产业链跌幅最惨重
对比2012年、2013年的市场,大宗商品在2014年被再压上了“一座大山”——供应过剩,高价时代的投资进入产能释放阶段,加上经济增长放缓的需求疲弱双重挤压,全球大宗商品纷纷下挫收跌。
数据显示,国际市场上跟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表现的CRB指数迄今已累计下跌4.8%,逼近去年全年的跌幅,国内市场上跟踪主要上市期货品种价格的商品综合指数则跌幅接近了13%,是三年来的最大年跌幅。
事实上,到目前除备受关注的原油等重要大宗商品过剩,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纷纷降价抢市场外,一直较为稳定的全球大宗农产品也遭遇丰产的尴尬。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国际小麦和粗粮价格今年一度连续5个月暴跌,使全球综合反映谷物价格的指数到10月份已较去年同比下跌了近10%。
在国内市场,跌幅最为惨重的仍属煤焦钢产业链,远远超过目前市场普遍看空的黄金贵金属。统计数据显示,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铁矿石价格今年来累计下跌超过了40%,钢材生产另一重要原料焦炭跌幅也接近30%,带动下游的钢材价格大幅下挫,到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的螺纹钢期货累计下跌了30%,钢材价格创下10年来的新低。
期市发展重点已转向提升服务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价格下跌带来的进口成本下降并未削减国内企业的价格风险管理需求,中国期货业协会的统计显示,今年1-10月份,国内期货市场累计成交了19.16亿手,较去年同比增长了近10%,由于市场价格的下滑,累计交易额则下降10%,达204.8万亿元。
“2014年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量将会继续创新高,但实际上,随着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大宗商品品种先后上市交易,期市的发展重点已转向服务质量的提升。”上海中期副总经理蔡洛益表示,今年包括连续交易的扩容、创新的推进以及监管松绑等,都为期货业“质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9月16日,中国证监会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重点举措;10月31日,正式发布实施《期货公司监管管理办法》,事隔7年之后,期货经营机构的行政管制得到松绑。
在期货业界看来,推进创新的意见基本实现了期货机构对证券、基金、期货业务的“小三通”,彻底改变此前期货公司仅开展经纪业务的单一模式,将会大幅提高目前银行、证券、基金等主要金融子行业中最弱小的期货业实力,提升其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原油期货上市条件已经成熟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上除了原油外的主要大宗商品品种基本实现了在国内上市。“对于原油这一全球第一大宗商品品种,同时也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大宗原材料,期货的交易也很可能会在年内获批,成为年末市场的‘压轴戏’。”业内人士透露。
在业内人士看来,原油期货的上市条件已经成熟。“除了目前国内全球第一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者、规则较为成熟外,欧、美原油基准定价的区域化趋势也为我国争取亚太时区的原油定价基准提供契机。”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表示,在目前的消费和期货发展情况下,中国应该有自己“接地气”的原油品种,逐步在国际市场掌握原油话语权。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王震表示,我国的能源安全,可持续供应量的有效保障只是一方面,价格安全则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原油期货上市,在亚太地区逐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基准价格,将会提升国家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
“实际上,原油期货的上市也会为我国金融市场改革试验带来深远影响。”业内人士也指出,一方面原油期货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试验性品种,一旦原油期货获成功,后续品种的国际化将更有助于我国掌握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而另一方面,按照设计的思路,包括美元等外币或可以冲抵交易保证金,一定程度上会在原油上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助推人民币国际化。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