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部制并非包治百病 公募基金酝酿深度变革
- 发布时间:2015-03-04 00:43: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田燕
展望今年的公募基金行业,“奔私”很可能依然成为标签之一,而“事业部制”则成为众多公募基金公司挽留基金经理的共同选择。但实际上,多位公募大佬都认为,事业部制并不是公募基金摆脱目前行业困局的必然选择,事业部制的顺利推行需要诸多前提条件,而这些条件很多基金公司并不具备。另一方面,与私募基金相比,公募基金的平台依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或许,在公募基金行业发生了深刻变革之后,公募奔私的现象才会有所改变。
尽量将基金经理留到熊市
如果说2014年初前海开源基金在行业内首推的事业部制令业界眼前一亮,那么一年之后“事业部”已经不再是公募基金行业的新生事物,它正成为一种行业现象蔓延开来,在牛市预期日益明显、公募基金经理不断奔私的当下,成为众多公募基金公司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
“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把基金经理稳住。近期市场风格又有所转换,市场预期稍稍变化,有助于稳住基金经理。”深圳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表示。通常牛市预期较强时,是基金经理跳槽的高峰。海通证券的统计显示,从2000年到2014年,累计离职人数占比约45%。基金经理离职与市场走势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比较滞后,即在牛市时基金经理离职率较高,在熊市时离职率较低。
“其实很多公司都不太适合推行事业部制,近期很多公司有这方面的动作,但是如果股权和治理结构都不能改变,推出事业部制更多的是为了应对愈演愈烈的基金经理离职潮。让基金经理暂时别走,先耗一耗,耗到熊市也就老实了。”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私下表示。
对于那些心生双翅的基金经理实施“缓兵之计”并非全无道理。几乎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公募基金人士都承认,风格轮回是股市的重要特征。鹏华基金总裁助理冀洪涛就表示,“市场是周期性的。如去年12月份小盘股跌得比较惨,但如果以3年为周期来看,沪深300和创业板就比较平衡,虽然沪深300那一个月涨了很多。市场就是这样,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海通证券的研报也显示,比较离职、现任基金经理的业绩分布,对于股混型基金来说,离职基金经理里业绩落在后40%的占比更高,而现任基金经理业绩排名前40%的占比更高,恰好与离职基金经理的分布相反。这说明离职的基金经理并不一定就是能力最强的基金经理。
“注水”的事业部制
尽管已经有多家基金公司推出了事业部制,但是基金业内对于事业部制一直存有争议,按照现有的基金公司架构,能真正推行事业部制的并不多。
前海开源基金可能算是推行事业部制的基金公司的代表,这家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依靠事业部制的吸引力,将此前多位离开公募行业的精英收归旗下。前海开源的事业部制模式是,基金经理带领一个团队,团队的收入与团队规模成正相关。举例而言,若管理规模有100亿元,其中给公司带来的管理净收入1亿元,那么团队及市场部能拿30%,即3000万元。至于团队与市场部的分成,要具体看双方的贡献度,具体到团队员工的分成则由基金经理分配。
但是对于多数成立有一段时间的基金公司而言,如果股东和董事会的授权有限,高分成很可能成为一张空头支票。深圳一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现有的很多事业部制模式都是在原有的分成比例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推出的,并且分成的条件也不一样。一些公司把写字楼的租金都分摊到事业部成本中去,这使得这一模式并不能吸引基金经理。“如果最终兑现不了,对于人才将是更大的伤害。”上述投资总监表示。
另一方面,事业部制是一个没有壁垒的制度,单纯模仿私募的制度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对于基金经理而言同样缺乏归属感。近年来公募业绩持续优异的基金公司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公司开明开放的投研氛围、融洽的环境不仅令基金经理身心舒畅,对于业绩的提高也大有帮助,而事业部制的推出有可能在各个事业部之间树立更高的屏障。因此,深圳一家近年来发展快速的公募基金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推出事业部制。
深层次变革正在酝酿
“事业部制是不是适合每一家公司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每家公司的事业部制都不一样,但公募行业的变革是一定会发生的。”深圳一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表示。
“如果公募平台能够把机制问题也解决了的话,有什么道理比私募做得差呢?”创金合信总经理苏彦祝表示。苏彦祝对于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仍然充满了信心,“首先,公募自身的造血能力还是比私募要强,公募有自身的培养平台,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并不断地招聘和培养;二是公募自己也要变。我觉得只有在股权结构上做出适当变动的才有资格说变。”创金合信作为业内首家成立时就推出员工持股的公司,近期也表示将推出事业部制。
苏彦祝认为,员工持股是比事业部制更加科学的长期激励机制,结合员工持股的事业部制则可以更加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未来创金合信很可能采取这样的一种机制,让基金经理在股权和事业部制之间自由选择,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平衡。
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相比优势依然存在,依靠公募基金强大的平台,依靠分工协作可以做出很多私募基金不能做的事情。鹏华基金总裁助理冀洪涛表示,最好的投研模式是无边界的,最好的制度是相对模糊的。“用事情来联接人”,是鹏华基金最新的变化之一,通过投研等几个部门联合协作机构业务,很多鹏华的员工自愿参与机构投资的讨论和工作,尽管短期内没有任何特别的报酬,但他们会觉得在这个平台上的交流能够让自己提高。
“公募行业更彻底的改变一定会发生,公募基金一定能够为基金经理带来私募基金不能够带来的收获。”深圳一位从业10年的公募基金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