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清盘边缘的分级基金:中融白酒生不逢时
- 发布时间:2016-04-19 08:4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张明江
分级基金首现拟清盘,中融白酒分级或将成首例样本,若行情持续低迷,分级基金优胜劣汰将加剧。4月以来,分级B场内份额有所增加,平均价格杠杆降至2.25倍,多只分级B折价10%以上。而分级A仍处于价格较高位,市场活跃度连续降低,反映出投资者参与意愿不强。
“生不逢时!”4月13日,当《国际金融报》记者与基金圈朋友聊及中融中证白酒分级基金(下称“中融白酒”)进入清盘流程时,他直言不讳地说,这只基金成立之初正好赶上百年不遇的股市巨震、又因政策限制未能上市交易,“先天发育不良”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选择清盘也并非意料之外。
4月29日,是决定中融白酒命运的时刻。届时,中融基金将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以审议关于终止该基金合同的议案。若2/3以上投资人同意,其将成为首只被清盘的分级基金。
事实上,与中融白酒同样“苦命”的并不在少数。Wind资讯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上有9只类似产品,这些被迫只能在场外交易的纯指数型基金也在清盘线上“苦苦挣扎”。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边晓瑜对《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除了股市表现不佳之外,监管层对分级基金管理态度的变化,是导致中融白酒最终面临被清盘的主要原因。”在去年8月份,监管层明确表示暂时停止分级基金审批上市,这就使得这些分级基金的“分级”失去了意义,流动性受到限制,场内外套利活动也无法进行。
“中融白酒作为分级基金的首例清盘案例,显示出分级基金在市场进入低风险偏好行情后的发展窘境。”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研报指出,分级基金在2015年牛市行情中大批量发行,遗留下同质化严重、行业过度细分、市场活跃度良莠不齐等隐含问题。在近一年市场风险偏好持续走低的背景下,多只分级基金出现低存量、交易不活跃的情况,若行情持续低迷,分级基金清盘或将发生更多案例。未来,具备先发优势、基金公司有较强的运作管理能力、主题波段投资机会丰富的分级基金将逐渐成为分级基金市场的龙头。
中融白酒:生不逢时
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中融白酒的境遇,可以说一点儿也不为过。
资料显示,中融白酒的募集期为2015年6月25日至2015年9月24日,该基金一“出生”便遭遇市场巨变。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出5178点高点后,因受场内外清理配资影响,上证综指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之内下挫了45%。
这也是造成中融白酒募集期长达近3个月的重要原因。所幸的是,该基金最终实现成功募集近2.03亿元,有效认购户数为1044户,过了及格线。
屋漏偏逢连夜雨。去年8月底,由于分级基金纷纷下折后引发大量投诉,监管层宣布暂缓分级基金产品的注册工作,交易所方面也因此暂停了分级基金子份额的上市工作。这意味着中融中证白酒分级的A、B份额不能上市交易,只能成为一只在场外才能申赎的纯指数型基金。作为分级基金而言,如果失去其一二级市场的套利属性,这可以说是“致命”的,将大概率引发资金的撤退。
果不其然,在2015年第四季度,中融白酒遭遇大规模赎回。年报显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基金资产减少至5317.07万元,赎回比例高达74%。在此期间,基金存在资产净值连续2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红线”的情形。
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在开放式基金合同生效后的存续期内,若连续60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或者连续60日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达不到100人的,则基金管理人在经证监会批准后有权宣布该基金终止。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Wind数据了解到,截至4月13日,中融白酒的最新规模为0.53亿元,累计净值为1.007元。
在清盘线上“挣扎”的中融白酒毅然决定要与投资者“告别”。根据中融基金此前发布的公告,中融中证白酒分级基金将于4月29日召开持有人大会,讨论关于终止中融中证白酒指数分级证券投资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主要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而作出的决定。”公告称。
对于清盘原因,记者致电中融基金客服得到的回应是,由于指数追踪会产生一定的费用,加上分级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仍需要保证金,大大限制了基金产品更好地追踪指数。“这只基金本身体量也比较小,为存量投资者的利益考虑,因此计划清盘。”该客服人员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称。
一位基金业人士认为,遭遇巨额赎回直接打乱了基金经理的投资步伐,此种状况下基金业绩没办法做好,这是中融中证白酒决心清盘的深层原因。
不过,中融白酒能否清盘还真说不准。根据《基金法》及基金合同规定,持有人大会出席的有效基金份额应当不少于代表权益登记日基金总份额的1/2以上(指全部有效凭证所对应的中融白酒份额、白酒A份额、白酒B份额分别占权益登记日各自基金份额的1/2以上,含1/2)方可举行。
因此,最终仍然要看持有人大会投票的结果。此前已经有拟清盘基金,因为召开持有人大会出席的有效基金份额不足而清盘“流产”的先例。
9只基金:同病相怜
据记者了解,面临清盘命运的分级基金或许不止中融白酒一只,另有9只同类分级基金也徘徊在清盘线上下。这9只类似产品均成立于去年第三季度市场巨幅下挫时期,也同样因监管层暂停分级基金审批上市后,被迫成为在场外交易的纯指数型基金。
Wind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融国证钢铁资产规模不足0.7亿元;前海开源大农业资产规模徘徊在0.51亿元一线;融通中证大农业资产规模不足0.4亿元,而大中型基金公司旗下的国泰国证新能源汽车、鹏华中证医药卫生、银华中证国防安全、银华中证一带一路、信诚中证基建工程、建信中证申万有色金属等资产规模也低于0.5亿元清盘线。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都不大愿意让自己的基金产品清盘,基金清盘在业界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过,边晓瑜对记者指出,由于监管限制,这类分级基金的“分级”已经形同虚设,流动性大大受限,更没有了场内、场外套利空间,一旦出现首例,清盘对于这些基金而言,就会成为大概率事件。对普通投资者没有吸引力,原来认购的投资者选择赎回,分级基金存在意义不大,清盘是一个比较好的归宿。
展恒基金研究中心指出,对于A股市场而言,跟踪热门概念的分级基金才具备较好的流动性。虽然周期有轮动,但作为跟踪细分领域的分级基金,若子份额不能上市交易失去流动性,后续的赎回压力也很大。若规模始终难以上升,从运营成本角度看,基金公司选择拟清盘处理也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济安金信副总经理、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2014年底到2015年初,不少投资者依靠分级基金赚得盆满钵满。然而,2015年市场大跌后,大量亏损投资者“闹事”,分级基金审批被暂停。
去年8月2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考虑到分级基金机制较为复杂,普通投资者不易理解,且前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为此,证监会暂缓了此类产品的注册工作,并正在研究有关政策。
不过,对于未能上市产品的后续安排,至今监管部门还没有给出明确政策。华南某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对媒体透露,监管部门曾多次向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征求意见,一度有意将这些产品转型为普通混合基金,但相关的文件一直都没有下发。
“分级基金场内上市目前没有重启迹象。”王群航表示,目前似乎也没有重启的必要性,“我实在想不到重启有什么好处,更多的或许只能给市场添麻烦。”
投资者:教育不足
3月份以来,A股市场迎来持续反弹行情。市场投资者似乎总是“最健忘”的群体,作为放大股市上涨收益的工具型产品,分级基金再度受到市场追捧。据统计,从3月21日至4月8日的3周内,市场上正常交易的183只分级基金中,有73只场内流通份额有所增加,占比约40%。从流通份额变化量上来看,场内份额增长近160亿份。
2015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借助市场走牛大量发行分级基金,股票分级基金数量和规模大幅增长。在市场最高点时,分级基金规模达到约4000亿元。随着去年6月中旬股市开始大幅下跌,股票分级基金净值和价格大幅杀跌,杠杆不断放大,投资者损失惨重,动辄单日跌去40%以上的“下折潮”惊吓到了市场。据《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累计触发下折的分级基金数量也达到19只。
与此同时,从2015年基金年报中也可一窥分级基金的“窘境”,这其中的“酸楚”或许富国和申万菱信两家基金公司最为清楚。 同花顺 iFinD数据显示,去年富国中证国有企业改革指数分级基金成为亏损王,利润亏损额度高达154.82亿元。而富国基金2015年基金利润总额亏损15.53亿元,旗下10只分级基金累计亏损达277.22亿元。申万菱信也饱尝“苦果”,旗下所有基金去年总体亏损83.79亿元,旗下8只分级基金亏损近120亿元。
难道投资者们已经忘了曾经的“伤痛”了吗?
“分级基金这一块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少基金公司‘管生不管养’,从诞生开始就伴随着投资者教育不足的问题。”王群航认为,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完全弄清楚分级基金的各类条款与投资策略,而分级基金在下折时净值杠杆往往达到5倍左右,但对于这样的高杠杆产品,并没有严格的投资者准入规则,造成大量对分级基金风险收益特征缺乏认识的投资者参与投资,一旦出现急跌行情,他们往往无法做出有效应对。
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也曾公开指出,基金管理公司要扭转观念,不能过于强调买者自负,也要推出“卖者有责”,进一步限制分级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