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首现交易型策略基金 事件驱动手法浮出
- 发布时间:2015-06-03 10:4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田燕
以重组并购为主要代表的事件驱动策略包含了诸多不确定性,且在大多数投资者看来,可操作性低,难以复制。如今,这一情况将有所改变。
“其实很多人觉得这方面很难做,而且不能公开地做。要么是私募,要么就做得像被动型指数。基金这么大的规模同时能保证透明性,这还是比较创新的一个策略。”嘉实基金董事总经理、嘉实事件驱动拟任基金经理张自力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以“事件驱动”为主策略的嘉实事件驱动基金6月5日起开始发售,基金契约规定,80%的资产必须投资于“有事件发生”的标的。这意味着,普通投资者有机会从公开披露中看到基金经理对事件驱动这一策略的详细阐述。
机会频现
牛市之下,火爆的行情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个股精选的价值,事件驱动策略的魅力令人着迷。
历史数据显示,从牛股规律来看,事件是真正驱动牛股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历年来年度涨幅排名前100的个股中,“重大事件”对股票收益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占比达到80%。其中,并购重组占绝大部分比例。
“这是风口上的策略。”张自力说。
目前,很多传统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与规模过度分散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必经途径就是并购。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来说,并购意义重大。
“牛市时候股权融资成本降低,会出现并购浪潮。现在其实是收购并购的好时机。一些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业绩其实反差很大,很多创业板公司老总扪心自问也觉得自己公司其实不值这个价。那么问题就是,如果你知道你的股价两年后肯定会比现在低,那现在你应该做什么?很简单,增发股票做并购。”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钱军对《第一财经日报》称。
“实际上和我们这个时代背景是重叠的,不是偶然的因素。今年肯定是一个大的并购重组年。”张自力说。
张自力进一步解释道,事件驱动策略的本质是投资交易,核心理念是时间诞生交易机会。事件驱动策略背后所代表的,正是交易型投资机会的出现。
“因此重大事件的频发度非常重要,这是决定成功的一大要素。就像走到一个铀矿里,核燃料特别多。”他说。
策略拆解
所谓“事件驱动投资策略”,是在深入挖掘和分析可能造成股价异常波动事件因素基础上,明确对投资标的股价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类型、特征及效应的持续时间和范围,结合定性分析充分把握投资机会获取超额回报的投资交易策略。
嘉实事件驱动中的六大策略事件分别是:并购重组资产注入、业绩超预期、大股东增持、股权激励员工持股、定向增发与国企改革。
按照事件发生后获得的收益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并购重组、定增和大股东增持。统计数据显示,事件发生日后的3个月,重大重组获得超过30%的收益率,定向增发获得超过15%的收益,高管增持的收益在10%至15%的区间内。
“我们还是信奉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会重复、规律是可循的,这是基本理念。所以,对历史进行梳理后对很多类事件进行归类,得出影响股价的六大事件。”张自力称。
显然,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将决定性地改变或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经营运转的基础,面向事件的投资理念,正是对个股各类最重要的经营行为的捕捉和测度。
张自力告诉记者,具体投资步骤是,第一步基于事件研究方法,确定具有投资意义的事件类型;接着形成事前预判策略,在事件发生前,大概率地预判并缩小潜在投资范围;最后形成事后精选策略,在事件发生后,精选更优秀的个股构造投资组合。
“很多人顺着这个逻辑,也能够看到大概的方向。我们有一个长期的历史分析和梳理的过程,最后定下来,用事件作为我们这个基金的核心策略。”张自力说,实操时遵循事先布局和事后精选的思想。
不过,张自力也表示,事件驱动策略与散户追热点炒概念的做法不同的是,能够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保证每个策略的有效性,并且对大规模基金产品来说,也是可行的。
案例分析
据悉,嘉实事件驱动六大事件中,投资并购重组事件标的约占到仓位的50%,其中20%来自于事前判断,30%是事后分析。
“大家都想知道事前,但我也不知道事前。对并购重组、转型、国企改革等这些事先最难判断的东西,我们都有一个概率模型,有一个量化的策略在里面。”张自力告诉记者,事先预判时会判断哪些企业有这种动力做转型的,并且非常看重事件之间的关联。
中国南北车重组带来的示范效应同样令张自力颇为感慨。
张自力告诉记者,像南北车合并这样的重组并购,事前无法获知,但事后的投资机会同样巨大。
“我们做组合研究的时候,要考虑交易能不能实现,不实现不算在里面。南北车事后参与,持有期其实也挺长的。很多人如果用价值来判断,早就下车了,而我们的方法还会跟着它跑。”张自力称。
相较并购重组的难以把握,业绩超预期就容易得多。
对个股进行简单的理论估值模型CAPM估算理论值并计算累计异常收益,对A股业绩超预期因子的事件分析,发现业绩超预期事件入选的股票在其后的5个月内将有超额收益,而业绩超预期策略剔除股票则与理论值持平,没有超额收益。
“上市公司的业绩跟孩子的成绩单一样的,不会说我以前考60分,一下变成满分,这个还是少的。”张自力解释道。
某医药生物行业公司是一个较好的案例,该公司曾公告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出炉。后来统计数据显示,在股权激励计划推出后的一年内,该公司股价涨幅达到了200%。
“我们看到的时候是股权激励,它后来又发生定向增发和并购,还挺有意思的,是一个完美的‘多事件’驱动案例。”张自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