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基金经理离职潮下 老牌基金留人乏术

  • 发布时间:2015-01-12 08:34:01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1月5日,兴业全球基金经理陈扬帆正式离职,转向个人创业。经济观察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陈扬帆的私募公司正在向工商局登记注册中。

  另一名重量级基金经理也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挥别工作了十年之久的广发基金[微博],刘明月即将成为中欧基金[微博]第六个事业部的负责人。中欧基金的人士确认,“刘明月最近就会到位。”

  一个是从公募转向私募,一个是从老牌基金公司跳到激励机制更好的小基金公司,他们的选择事实上代表了当下优秀公募基金经理的两种流向。

  本就人员变动频繁的公募基金行业在去年迎来了最动荡的一年。Wind数据显示,2014年基金经理年内离职人数已经达到200人,创历史新高。近三年来,每年基金经理的离职人数呈现递增的趋势。这种势头很有可能继续发酵。在2015年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又有6位基金经理宣布离职。

  这股离职潮,再次给公募基金行业鸣响了一记警钟,尤其是机制相对僵化的老牌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一流失,基金的大规模赎回往往随之而来。经济观察报从广发基金内部了解到,从刘明月正式离职前的一个月即2014年11月20日到12月31日,其管理的三只基金总共净赎回约15亿份左右。

  “很多老基金公司规模很大,没有改革的动力。但是他们再不出有效的激励机制,人才流失会更快,业绩很有可能会受影响。”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告诉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报统计,2014年,以3125亿元管理规模排名第二的华夏基金[微博]共有10名基金经理离职,大成基金[微博]和嘉实基金则分别是6人和4人。

  股权仍是症结

  明星基金经理为什么要离开老牌基金公司,投奔中小基金平台?

  股权依然是症结所在。各中原因并不单一,不仅仅是因为投资限制亦或是业绩考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离职明星基金经理告诉经济观察报,“股权的问题导致机制的问题,机制的问题导致投研的问题。”

  “目前公募基金普遍采用的大规模生产线的标准投资流程并不适合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指出。中欧基金是新基金法颁布后国内首个公募基金股改成功的案例,包括窦玉明在内的核心团队以个人出资方式获得原有股东的部分股权转让,共计持股20%。在完成股权改革后,中欧基金推出事业部制,即各投资策略团队独立运作。

  尽管规模较小,但从股权这一根源上做出改革的中欧基金在近两年从大公司挖角了不少优秀人才,如原农银汇理投资总监曹剑飞。经济观察报了解到,刘明月即将成为中欧基金第六个事业部的负责人。这意味着,刘明月可自主决定投资策略,配置团队成员等各种事务,并实行独立核算。与之前的薪酬制度不同的是,像包括刘明月在内的投资团队可以参与管理费收入的分成。

  一位基金公司内部人士对其公司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感到很惋惜。其所在公司在2014年的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十,其控股股东为券商。该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其所在基金公司近几年一直在投研人员的绩效考核上进行探索,不过并未推出股权激励或是涉及管理费分成的事业部制。

  缺乏大股东的支持是大中型基金公司推动股权激励的阻力所在。“能否推出还在于股东会和董事会的意愿。”上述人士表示,然而基金公司大股东成分复杂,推动十分缓慢。

  直接推出股权激励政策仍集中在天弘基金、中欧和前海开源等新兴基金公司。一些老牌基金公司更多选择绕道基金子公司实现员工持股。2013年6月,广发基金和获批成立基金子公司,引入股权激励计划。广发基金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从业人员出资持有子公司瑞元资本30%的股权。类似作法的还有嘉实、易方达、国泰、万家等基金公司。

  制度改良

  这两年来,随着牌照发放及互联网渠道的放开,公募基金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上投摩根基金副总经理侯明甫认为,“基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从事投资管理的人来说,尤其是管理基金经理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适当的人,同时把他们留住。”

  越来越多的大型基金公司开始对传统的机制动刀。2015年被侯明甫认为是公募基金变革创新的年份。他提出要用创新的制度留住合适的人做对的事。

  一个多月前,资产管理规模超过千亿的上投摩根推出“种子基金”。投研员工所设计的投资模型一旦被公司认可,公司将拿出自有资金投入,操盘手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投入资金。如果该种子基金产品的业绩得到市场验证和认可,会考虑转向公开募集。不过,经济观察报了解到,未公开募集期间,中间业绩若不如预期,一切风险都由公司和参与跟投的基金经理人承担。

  一些针对投研人员的制度创新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资产管理规模排名第十的招商基金也是新兴的变革者。目前招商基金在公募基金领域采取的是统一风控平台和研究平台下实施投资小组制,已初步形成包括权益类投资组、固定收益投资组、量化投资组和国际业务投资组四类共7个小组。

  不过其推出“多元投资小组”模式,并没有触及最核心的利益分配问题。经济观察报了解到,招商基金的改革和中欧基金的事业部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并没有提成制度。招商基金一位内部人士介绍,这一改变是将传统的团队投资模式升级为多元投资小组模式。各投资小组不独立核算成本,没有独立的人事任免管理权,在其投资执行环节上有适度的自主权。

  相较中小基金公司积极地将基金经理的业绩与收入挂钩,大型基金公司在激励机制上的改革力度仍较小。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认为,这些机制创新对于留住人才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

  侯明甫感慨,基金经理是比较难管理的一群专业人士。“这一群管钱的人却不见得能被钱给管住。在每个阶段,他追求的不见得都是薪资报酬,大家一方面追求的是薪资的报酬,另外一方面是自己职业的追求,这是与日俱进的。”

  正如陈扬帆那封名为《我与全兴:光阴的故事》的告别信中写的,如果2006年他继续做VC和PE,而不是加盟公募基金,他的个人财富会比加入公募基金回二级市场至少多出一个量级。但他不言悔。

  此波离职潮的另一个催化剂是,牛市的到来,私募爆发性的增长。在这个背景下,一些明星基金经理的职业追求发生了转轨。陈扬帆在那封流传甚广的告别信指出,阳光私募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屈指可数的好行业之一,成长性好,空间大,行业竞争格局未定。大量变革随时触发新的模式,投资能力在市场化的水土里可以野蛮生长。在他之前,原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王晓明、原大成基金首席投资官曹雄飞、原汇添富投资副总监齐东超以及宝盈基金[微博]的王茹远都已奔向私募,跑步入场,展开创业。

  据上格理财统计,出身公募、券商的阳光私募基金经理已超过500人,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大佬的纷纷离开体现,公募基金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公募未来可能会被私募比下去。”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表示。这一预言有些激进,却道出了公募基金目前面临的行业挑战并不小。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