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06日 星期一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离职潮致基金管理怪象:一拖多无奈 多拖一成备胎

  • 发布时间:2014-12-18 07:43:50  来源:东方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公募基金而言值得铭记,年末一波不在预料之内的牛市搅动了投资者的心扉,也搅乱了公募基金的湖水。一边是牛市行情下股市的一路狂飙,一边是年末规模大战及货币基金收益的一路下滑,处在夹击中的基金公司几乎是边欢喜边忧愁。

  随着2015年的临近,各家基金也在摩拳擦掌为明年的投资排兵布阵,而基金经理离职潮也在继续。从12月16日公告来看,又有7只基金管理人生变,涉1位基金经理被解聘,1位基金经理转任他职,2位基金经理被增聘。在基金业人才荒的背景下,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与此同时,1只基金同时配置多位基金经理的现象也渐成常态。

  经理离职创出新高 “一拖多”多属无奈

  基金业人才荒一直是业内面临的棘手难题,今年似乎尤其严重。2014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出新高,仅在11月就有28位基金经理离职。据统计,目前基金经理人均管理1.81只基金,71家占比8成的基金公司受“一管多”困扰。

  对此,有评论人士表示,“一拖多”频繁的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业内确实缺乏人才,也不排除基金公司为了利于新基金的销售,利用明星基金经理影响力的情况。提到“一拖多”现象对于业绩的影响,该评论人士表示,同时管理多只基金确实会分散基金经理的精力,然而对业绩的影响则不应一概而论。

  据观察,部分一人管理多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确实业绩难尽人意。以鑫元基金为例,该公司旗下的唯一一位基金经理需要同时管理7只固定收益类产品,而其管理产品的业绩多表现平平,部分基金业绩排名靠后。在权益类基金方面,也出现了一位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的情况。以交银施罗德旗下的基金经理管华雨为例,该基金经理在还为其旧东家效力的时候,仅管理一只基金产品。而跳槽至交银施罗德之后,先后管理过5只股票型基金,其业绩也有所下滑。

  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并非所有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都业绩不佳,部分基金经理在“一拖多”的情况下仍然跑出了好业绩。举例来说,管理着绩优股基工银金融地产股票的基金经理鄢耀同时还管理着2只绩优债券型基金。无独有偶,管理目前排名第8的华商主题精选的基金经理梁永强也管理着一只绩优混合型基金,以及两只尚无可比性数据的权益类基金产品。

  “多拖一”多缘于以老带新 多做“备胎”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拖多”愈演愈烈的当下,相反的现象也在悄然升起。据了解,一只基金配备2位基金经理的现象日益频繁,配备3个基金经理的现象也并不罕见,部分基金公司甚至出现了“四拖一”、“五拖一”的怪状。

  对此,有基金评论人士表示,多位基金经理管理可以减少基金经理离职带来的不稳定性,并且,如果基金经理们可以通过充分沟通、协同合作,发挥各自所长,有时可以为基金产品带来良好的业绩。

  然而,人多未必意味着力量大。北京某基金公司旗下多只配置了3位基金经理的基金产品今年以来业绩不佳,排名靠后。上述评论人士称,同时管理1只基金产品的基金经理们如果在投资过程中相互制约,则很难展开拳脚,基金独特的投资风格更是无从谈起。

  此外,据了解,一些基金看似由多位基金经理管理,但实际参与管理的人数远没有那么多。据观察,目前很多配备多位基金经理的基金往往是采取“老带新”的模式。同一只基金配备的基金经理中至少有一位基金经理从业时间较久,而其他的基金经理往往为通过内部提拔,刚刚走马上任的“菜鸟”。也有一些是为了促进基金销售,而让旗下明星基金挂名,并不能对基金业绩起到推动性作用。

  事实上,“一拖多”也好,“多拖一”也罢,两种模式都曾遭人诟病。投资者对以上两种模式产生质疑,无非是业绩不佳所致。有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的时候还是应该关注基金经理历史业绩,以及基金经理管理资产的工作量是否逾越其能力上限,而不应把目光局限在其所管理的基金产品数量上。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