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债基下跌引发赎回潮
- 发布时间:2014-12-11 08:52:28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田燕
债市黑天鹅余波仍然未了。
12月8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证登)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债券回购风险管理相关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对企业债的质押资格条件进行洗牌。
《通知》要求,从即日起新增的企业债券回购资格申请窗口将会暂停,除部分高等级企业债外,已取得回购资格的企业债券暂不得新增入库;而未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企业债也将失去质押资格。
而企业债“去质押化”的流动性风险正在对二级市场价格造成打击。12月9日,多只未满足评级标准的企业债大幅下跌;受此影响,此前重仓企业债的券商和基金亦间接遭到殃及。
与此同时,企业债收益率的抬升亦引发了债券型基金的大量赎回,而部分债基经理亦对债基的杠杆和仓位进行了紧急调整。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监管层对地方性政府债务的集中整治,城投债等平台类债券的政策风险正在逐渐从一级市场转向二级市场扩散,而与之相关的更多不确定性也在向债市侵袭。
债基基金经理急救火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债所带来的债市流动性风险正在向债券型基金扩散。
“这次的政策对债基的流动性影响很大,特别是配置城投债占比相对高的债基,面对赎回的可能性很高。”北京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固收研究员指出,“虽然债市交易更多发生在银行间,但是在资金面的传导上仍然会有明显联动。”
事实上,市场对债基的看空直接带来的,则是债基所要面对的巨额赎回。
“昨天晚上有几只债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赎回。”12月10日,上海一家基金固收研究员透露,“由于无法质押,直接压平了企业债的流动性溢价,近期股市上涨的虹吸效应也对债市资金出逃形成推动。”
债基此刻面对的大量赎回申请,也在无形之中考验着基金经理的应激和操作。
“因为有一些是银行渠道的赎回,所以信息发过来的时候没那么快,这些赎回信息到基金经理那都快半夜了,这些基金经理连忙开始用微信布置应对方案。”前述基金公司的另一位运营人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净值走低和大量赎回同时到来,这对基金经理的压力很大。”
而在前述基金人士看来,虽然当前债基有减仓和融资难度,当下的赎回量仍然“足有余地应对”,且不需要执行“暂停赎回”操作。
“目前可以靠其他融资方式或出售其他债券满足赎回条件。”前述运营经理指出,“而且对于基金来说,发布暂停赎回公告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
而与企业债下跌所引发的赎回潮相伴随的,则是债基单日业绩的整体走低。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在债市“黑天鹅”发酵的12月9日当天,在784只开放式债券基金中, 701只债基出现了下跌,占比89.41%,此外亦影响到625只债基的一周内业绩出现了累计下滑。
不过,在债市整体走强的2014年,多数债基或仍将以整体较好的回报率收尾。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仍有532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的年内涨幅超过8%。
“(《通知》)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基金经理的业绩排名,但这个影响比较有限且偏短期。”前述沪上基金研究员指出,“毕竟债券牛市已经持续一年,而且资金面宽松的预期也在形成,能够对短期紧缩带来一定的缓解。”
企业债“黑天鹅”发酵
债基基金经理的窘境源于中证登此前的通知。
根据中证登《通知》规定,按主体评级“孰低原则”的认定,除债项评级为AAA级、主体评级为AA级(含)以上(主体评级为AA级的,其评级展望应当为正面或稳定)的企业债券外,其他类企业债的质押资格均悉数被取消。
这意味着,市场间以非高等级企业债为质押标的开展的杠杆融资也将受到重创,而据业内测算,该事件对债市流动性的影响将达到千亿级。
“城投债如何纳入地方债务尚无明确标准,按资金流向看只有36%的债务大概率列入地方债务,约2700亿元。这样初步估计约4700亿企业债将失去质押资格。”海通证券指出,“短期警惕去杠杆导致的流动性冲击,6月末时约有84只债券质押比率下调,城投下跌明显。”
事实上,通知降杠杆预期已对市场流动性造成影响。12月10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除9个月期限下跌26个BP外,其余7品种均呈上涨态势。
除市场利率外,中证登的《通知》亦给企业债价格带来直接影响。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中证登通知下发后的12月9日,企债净价指数(399481.SH)下挫0.45点,大跌35个BP,创出年内最大跌幅。
虽然该指数在12月10日小幅回升2个BP,但当天仍有多只企业债出现大幅下跌。其中上交所的13湘振湘(124332.SH)跌幅达到7.4%;此外亦有14北辰债(124911.SH)、11牡国投(122834.SH)、11甬交投(122847.SH)等四只企业债跌幅均超过4%。
与此同时,短期流动性的趋紧也让债券一级市场的发行计划遭到波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自12月9日以来,已有包括绍兴柯桥经济开发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吉首华泰国有资产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丹东港集团等在内的12家有多家债券发行人选择推迟或更改发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