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公募基金的人才困境:行业全方位“优胜劣汰”

  • 发布时间:2014-09-29 01:42: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李苑  责任编辑:胡爱善

  公募基金业的人才流失正在加剧。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九个月行业离职的基金经理高达146人,超过此前两年的总和。在此背景下,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频现,甚至还有一人同时管理8只、甚至10只以上基金的极端个例。

  不过,管理人才的捉襟见肘,并没有影响新发产品源源不断地上线。尤其在2014年8月8日基金发行实施注册制后,新基金的发行速度、数量有明显提高。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8月共有35只基金发行,数量环比上升24%。在A股牛市渐起的偏暖氛围下,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全力推产品,以抢占更多市场份额。

  一边是“离职潮”愈演愈烈所导致的人员吃紧,另一边是不断膨胀的产品数量和规模,显而易见的是,公募基金市场人才端的供需出现了严重背离。与此同时,基金经理频繁的走马换将也影响了部分产品的业绩,排名下滑进一步刺激人员流动,循环往复以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场“人才荒”背后,行业内部受到的冲击到底有多大?对此,多位受访的公募基金业内部人士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十家”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离职可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是被动离职,各家公司内部对产品都有收益率考核,达不到标准的基金经理将被自动辞退,这种考核制度在业内一直存在。第二类情况则是主动离职。不过在他看来,这并不能说是一件坏事,职场上辞旧迎新不断,公司总会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才,也会不断培养出新的人才。当然,对绝大多数行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总有阵痛。

  公募基金的确感受到了这种“阵痛”。近年来,互联网“宝宝”、银行理财产品、私募、券商集合理财等各类投资渠道逐渐分流了老百姓的资金。而在公募自身创新力不足、内部激励机制缺失、私募政策松绑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人才窘境也日益突出。在竞争惨烈的当下,没有优质人才,就不会有好的产品。经历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公募基金遭遇了自身的瓶颈。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朱平在谈到人才供需时,专门提到了2005-2007年那波牛市。他表示,七、八年前的基金公司对基金经理的需求没有如今这样迫切。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大家做产品的收益率都不差。与之相比,近两年A股呈现出的结构性行情,却令选股的操作难度大增,进而拉大了基金经理的能力差距,基金产品也随之出现分化,而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下去。

  以今年为例,截至9月24日的股票型基金排行中,年收益最高的中证军工指数分级基金B涨幅高达89%,而排名末位的则是曾经的明星基金华夏大盘,业绩亏损近9%。

  尽管业绩分化至此,公募仍以中长期的稳定收益、操作规范性以及信息公开等特点,成为一大部分散户和老百姓的首选投资品种。接受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表示,只有持续创造优秀的业绩,才会让更多的投资者买账。要想发展,就一定要改变、创新。基金公司若想破除发展壁垒,必须要采用市场化的公司治理模式和员工激励,并以期形成市场化的人员竞争与产品创新。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行业的未来保持乐观。一位不久前刚刚离职的基金公司高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公募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费率太低,这必然会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不稳、人员流动性大。行业内无论高管、还是基金经理的离职率都很高。

  “以后会是基金产品不断"倒下",而不是基金经理"倒下"。”他说,我们眼中的基金经理人才困境,就好比是一扇窗,其背后映射出的是行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探索与挣扎,在当下以及不远的未来,全方位的“优胜劣汰”正缓缓拉开。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