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小型对冲基金杀入A股 19亿逆市增持25家公司
- 发布时间:2014-09-23 08:45:05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田燕
沪港通内地推介启动 外资小型对冲基金杀入A股
10月将近,沪港通推介活动也进入冲刺阶段。据了解,包括两地交易所及券商在内的机构将在本周密集召开推介活动。上交所和港交所将在深圳和北京相继召开沪港通研讨会,介绍沪港通运作模式及交易机制等。而包括瑞银证券、国信证券在内的多家机构也在本周举行针对投资者的沪港通推介会。
在昨日国信举行的沪港通推介会上,与会港交所相关人士透露,在过去两周针对北美、欧洲、中东等地投资者的国际路演中,投资者反应整体正面,内地经济发展的势头仍被看好,两地大盘股约10倍的市盈率对长期资金也具有吸引力。
港交所人士透露,2014年8月底至9月中进行的市场演习已经顺利完成,现正最后修订交易及结算规则以及运作程序,争取尽快解决税收、供股等市场关心的问题,投资者教育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
未来流入A股外资将持续不断
此前高度强调沪港通利好作用的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则在昨日举行的另一场推介会上,再次强调沪港通在推动A股市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他表示,从短期市场反应出发,在沪港通正式开行前确实可能存在投机资金和一些以绝对收益为导向的投资者获利了结。但中长期看,通过沪港通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未来将会持续不断。
陈李预计:“未来一年,海外投资人会成为A股市场上面非常重要的一个投资方,会对A股大盘股和一部分股票产生重要的影响。”
陈李表示,国际资本配置额度和税务方面的法律问题是目前阻碍A股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主要障碍,但是这些问题都有望通过沪港通的不断完善而得到解决。如果明年A股因此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全球大型公募基金都将必须配置A股。大量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将改变A股市场当前的投资者结构和估值体系。
根据陈李的估算,“沪港通3000亿的额度,预计QFII未来一年增加700、800亿人民币的使用,RQFII增加1600亿到1800亿的额度,那么到2015年底为止,海外投资人持股规模可以达到9000亿人民币。这相当于9%的所有A股的自由流通市值,也相当于75%的全部中国内地公募基金的持股规模。”
而对沪港通中的港股通,机构观点则较为谨慎。瑞银证券H股分析师陆文杰就认为,过去四个季度内地机构在港股市场持续减仓,港股通开通后也不会有强烈的加仓意愿,而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此前没有投资港股的可靠渠道,预计将成为港股通初期主要参与者。
记者同时了解到,关注沪港通进程的投资者普遍看好沪港通带来的机会。部分参与沪港通推介活动的机构人士表示,非常关注港股通带来的新投资机会,沪港通的横空出世将迅速消解两地市场隔阂,资金的双向流动、资产的平行比较、研究的相互覆盖、人员互访互通将成为两地投资界共同关注的主题。
对冲基金伺机抢先杀入A股
沪港通机制激发了海外投资者对投资中国A股市场的信心与兴趣。近期高盛、瑞银等多家外资机构在海外路演时发现,海外投资者对于A股的关注度日高,预计沪港通启动初期,海外投资者以偏小型、灵活的对冲基金为主,系统逐步落实之后,大型海外公募基金等参与度会进一步提升。
对于国际资金流入A股的类型和节奏,机构普遍认为首批将以小型对冲基金为主。公募基金由于需要更新法律文件、监管机构审批等原因,无法在第一时间使用沪港通。而指数基金则更加被动,需要等待相关指数编制机构的决定。国际资金在A股市场中的投资标的,将围绕较香港市场便宜、高股息率和香港市场买不到,以及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三个标准来选择。军工、环保、大型医药等板块被认为对于国际资金最具吸引力。
对于可能最早投资A股市场的小规模、灵活的对冲基金,陈李这样评价:“这类投资主体与目前QFII的风格很不一样。QFII主要投资主体是主权基金、大型公募基金,而沪港通启动初期的海外投资者以偏小型、灵活的对冲基金为主,他们对于选股的策略也会有差异,估计大部分会投向A股比较便宜的股票。”
高盛首席中国策略师刘劲津则表示,在美国路演时发现,部分退休基金、保险基金有意向通过沪港通增加对A股市场的配置,而且,“一些海外投资者正考虑将他们此前放在东南亚的头寸转移到中国来”。
刘劲津告诉记者:“A股估值相对便宜,8倍左右的市盈率,对于海外中长线投资者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另外,当前海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配置非常低,但随着沪港通启动,海外投资者的策略将发生巨大变化。
“结合香港和A股市场,将形成全世界第二大交易市场,从规模上讲对海外投资者足够重要。”刘劲津表示。“海外投资者关注A股4-5%的分红收益率,同时,这也是他们分散组合风险的渠道。”
产业资本无视“套利”热潮近19亿元逆市增持25家公司
进入9月份,在A股攀升再度加速的背景下,产业资本减持情况愈发明显,而自9月9日大盘出现高位震荡开始,产业资本减持则进一步加剧。统计数据显示,9月9日以来,产业资本(剔除个人)对238家公司进行了556次减持交易,市值达到144.5亿元,接近8月份整月减持的159.52亿元,虽然在已发生的产业资本交易中,减持无疑是操作的主流,但仍有部分产业资本逆市操作。
具体来看,9月9日以来,产业资本(剔除个人)对25家公司进行了68次增持交易,市值达到18.55亿元。从增持股份数量来看,有13家公司获产业资本增持超100万股,其中,更有6家公司被产业资本增持超1000万股。其中,万科A被增持5701.14万股,合肥百货被增持3860万股,美菱电器被增持3812.84万股,此外,三友化工(1737.30万股)、南山铝业(1518.49万股)、众业达(1160.00万股)也均被产业资本增持超千万股。
从多家被增持的上市公司公告不难看到,产业资本增持的目的主要还是看中相关公司的长期价值。而9月9日以来,这些公司的表现也较为出色,在25家被产业资本(剔除个人)增持的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股价涨幅在此期间跑赢大盘(沪指同期下跌1.57%),其中,利达光电、中科云网、众业达和三友化工期间累计涨幅居前,分别达到30.35%、24.95%、20.72%和19.13%。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增持比例是判断产业资本增持信心强弱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下,增持比例高的股票组合存在明显的超额收益,而低增持比例组合的收益一般反应得非常快,但超额收益不具有持续性。就增持类型而言,产业资本以争夺上市公司控制权为目的的增持行为最容易刺激股价快速上涨,因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增持规模占流动股本1%以上、业绩预期向好、估值水平与所属行业基本相当的产业资本增持股。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产业资本的增持频率也是分辨其增持诚意的重要指标,就历史经验而言,一个月之内出现3次以上增持行为,则表明产业资本确实看好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和行业前景。另外,部分股价低于产业资本增持价的个股可能会引发产业资本进一步买入,但在具体操作时,投资者不能将股价低于增持价的现象一概视为正面信号,投资者要分辨大股东增持的目的,如果增持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上市公司的增发事项、防止可转债转股等实际问题,那么其股价在短期内持续坚挺的几率较大,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其中获得大股东持续增持、中报业绩相对乐观且近期有放量回升的个股。
机构继续青睐强势股
两市22日再次出现调整,沪指大跌1.7%止跌于20日均线,深成指则下跌1.88%,两市成交量均出现小幅放大。调整背景下,个股普跌迹象明显,涨停个股减少至26家,同时开始有跌停个股出现。龙虎榜中,个股分化明显,机构对强势股情有独钟。
星期六获机构加仓
中海科技22日因涨停上榜,买入席位中共有四家机构现身其中,合计买入金额达到8158万元。虽然卖出席位中也有两家机构出现,但卖出力度明显不如买入,卖出金额合计为1216万元。可以看到,股价震荡走高的中海科技未受大盘调整影响快速上涨。22日该股低开高走,尾盘封死涨停板,成交量明显放大。在经过大幅上涨后虽然机构间存在分歧,但买入意愿明显更为强烈。按22日成交均价计算,买入席位中出现的四家机构合计买入约390万股,占该股流通股本超过1%,主力资金分歧中出现加仓迹象。
星期六22日因涨停上榜,买入中三家机构合计买入2184万元,卖出前五位均为营业部,卖出力度明显较买入集中。可以看到,在利好消息推动下星期六大幅高开后出现震荡走高,临近午市收盘涨停板被多头封死,全日成交量继续放大。短线资金流出较为集中,而机构投资者开始出手接盘。按22日成交均价计算,买入席位中出现的三家机构合计买入约270万股,占该股流通股本接近1%,主力资金出现小幅加仓痕迹。
机构高位追涨两股
百润股份22日因涨停上榜,买入席位中两家机构合计买入6966万元,卖出席位前五位均为营业部,卖出力度明显较买入分散。可以看到,百润股份在连续六个“一”字涨停后继续强势走高。22日该股大幅高开后再次快速封死涨停板,成交量出现快速放大。虽然短线股价几近翻番,但机构投资者买入意愿并未因此减弱,同时多家短线活跃资金席位亦在积极做多。按22日成交均价计算,买入席位中出现的两家机构合计买入约200万股,占该股流通股本接近2%,主力资金高位出手追涨百润股份。
迪瑞医疗22日因大幅换手上榜,买入席位中出现两家机构合计买入6367万元。卖出席位均为营业部,卖出较为分散。可以看到,迪瑞医疗高位震荡,22日大幅低开后出现震荡回升,截至收盘跌幅收窄至2.87%,成交量保持高位运行状态。龙虎榜显示,机构投资者携手多家短线活跃资金席位现身买入。按22日成交均价计算,上述机构合计买入约80万股,占该股流通股本超过5%,主力资金高位开始建仓迪瑞医疗。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