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基金 > 基金要闻 > 正文

字号:  

基金业市场化还有几道坎

  • 发布时间:2014-08-11 09:36:05  来源:新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张明江

  由于监管充分、信息透明,公募基金在资管行业中是个典型的“乖宝宝”。然而8月8日起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运作管理办法》)让基金行业进一步体会到“放养”的滋味。不过,虽然已是资管行业中市场化的佼佼者,但公募基金要真正实现市场化仍非易事,依然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

  第一道坎 监管层如何把控“放养”的度

  如果说去年6月1日新《基金法》的落地让基金公司看到了行业市场化的曙光,那么《运作管理办法》就让基金公司切实感受到了监管层放手的决心。

  与仍只闻楼梯声的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相比,公募基金产品发行的注册制已经按下了启动按钮。证监会明确,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支持市场主体围绕客户需求自主设计发行公募基金,不限制产品发行数量、不人为调控审查节奏、不干预产品发行时间。

  事实上,注册制的实施来之不易,监管层前期就已经为基金发行市场化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在去年修订的新《基金法》实施后,监管机构开始对部分新基金发行推行了注册制。证监会进一步明确了对常规基金产品,按照简易程序注册,审查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对其他创新型产品,按照普通程序注册,注册审查时间不超过6个月。随后,证监会又进一步扩大了适用简易程序基金产品的范围,将之前按照普通程序注册(审查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理财基金、交易型指数基金(含单市场、跨市场/跨境ETF)及其联接基金都纳入简易程序范围。

  虽然目前看来市场化已不再是个口号,但摆在监管层面前的问题仍有许多。“可以看出监管层对基金市场化始终还是谨慎保持着逐步推进的原则。”沪上某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直言,单就风险型产品发行而言,未来证监会要以什么样的节奏放开,怎样去平衡市场风险,已不是简单的问题。对于基金市场化的另一个敏感内容——投资范围的进一步放开,监管层无疑会更加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风险较高以及产品设计复杂的创新型产品,目前仍须经过证监会审核,这类产品并不适用注册制,例如在审核通道内已超过一年却仍未获批的多空分级基金。

  据了解,基金业的市场大致化分为三个层次:发行管制放松、投资标的扩大和对外开放。“虽然第一个层面基本实现,但接下来更加考验监管智慧”,上述基金公司市场部负责人分析,一方面要大胆“放养”,不让市场化跛脚,真正让市场按照自己的规律解决市场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利用调控之手把握好度和节奏,避免市场化无序和开倒车。这些,都是监管层需要考虑的问题。

  第二道坎 基金公司如何应对产品大战

  公募基金产品发行实行注册制无疑为基金公司自由发行产品打开了大门,新一轮创新大战将由此掀起。在此背景下,基金公司如何应对以及基金公司之间的角力必然成为行业格局演变的新焦点。

  监管层的“放养”政策在给基金公司提供更多自主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产品设计和管理能力要求。“核准制改为注册制,对于基金公司自身的产品设计及后续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某种程度上,基金公司需要更加谨慎地判断当前及未来的市场环境、产品的吸引力及未来持续的盈利能力等。”上海某次新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坦言。

  此前,在产品线发展规划上,无论是大基金公司还是小基金公司,都谋求所谓的完整产品线,造成行业存在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和成熟市场相比,中国基金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要形成真正各具特色的资产管理公司需要经过充分竞争,无疑,目前已经到了竞争的高潮期。

  注册制的实施对基金公司创新能力也是一个考验,对于小基金公司更是如此。基金产品创新往往伴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没有雄厚家底的基金公司时常因为有心无力而成为看客。自2012年公募基金创新大潮开启以来,尝到创新甜头的几乎都是大中型基金公司。虽然公募创新中也有天弘基金乌鸦变凤凰的例子,但这样的幸运儿毕竟少之又少,多数小公司都处于绝处求生的境地。比如近期被传出四家股东中有三家打算撤离的浙商基金,就是基金发行中的失利者。

  毫无疑问,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未来,要在市场化的竞争中吸引投资者,人才流失加速的现状需要改善。令人欣喜的是,今年以来,股权激励在很多中小公司破题,而这些变化将有助于让基金行业在大资管时代保持竞争力。

  第三道坎 发行渠道如何更给力

  中国的基金销售市场一直以来都是银行一家独大,虽然近年来积极发展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不过目前看来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去年以来互联网货币基金爆发式增长,使得银行面临存款搬家的困扰。银行本身的业务受到影响之后,便将拉存款作为最重要的业务,这也是今年以来基金平均募集规模持续走低的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了渠道的支持,所谓的创新只能成为空中楼阁。不光是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基金销售渠道强势依旧,如今连打亲民牌的第三方销售机构都不好招惹。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目前销售实力最强的某第三方销售机构,向基金公司开出的佣金比银行略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基金发行市场化推进过程中,渠道配合程度是一个关键因素。“创新型产品若如预期大面积开花,如何把这些层出不穷的新产品销售出去也是个问题,这意味着需要渠道方面要有更高的配合度,但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北方某大型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坦言。就银行渠道来说,不少客户都是通过理财经理的介绍来了解产品。创新产品的频繁推出也对这些基金销售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渠道的制约将是公募基金发展面临的一大瓶颈,如何通过市场化倒逼多元化,如何让渠道发挥更多的功能,是摆在基金业面前的待解难题。

  第四道坎 买者如何懂得“自负”

  虽然监管层历来强调对投资者的保护,但注册制的实施在给投资者创造更多选择可能的同时,实际上也让投资者承担了更大的选择性风险。

  在成熟的市场中,基金投资者把基金当成自己资产配置的工具,而不是简单的理财产品。不过,在中国,由于投资者不愿承受风险又带有政策时代的思维惯性,盲目跟风、快进快出的现象十分普遍。更多人关心的只是预期收益而非风险提示,买者自负的原则更是在监管层的“纵容”下沦为口号。这些不仅不利于投资者的成熟,更是破坏了公募基金价值投资的操作,间接影响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基金只是一种投资工具,投资者自己有了解基金产品以及择时的义务。”济安金信基金研究中心主任王群航曾多次强调。投资者风险自担也是基金市场化的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能做到清清楚楚买基金的投资者并不多。“大多数基金投资人由于一些非理性决策,远未能获得基金投资能够为他们带来的回报,高买低不买,持劣赎优,赚钱频繁交易、赔钱长期持有的现象比比皆是。”摩根士丹利华鑫副总秦红曾对此表示。

  当基金成为工具之后,基金的作用就是帮助投资者完成资产配置。投资者的需求出现转变,基金公司推出迎合这部分需求的基金产品,基金公司根据工具型产品的定位重新构建全新的产品线。投资者明确知道他买的是什么产品,这个对整个基金市场是一件好事。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