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5日 星期三

财经 > 基金 > 正文

字号:  

蒋光祥:股基仓位调整考验投资者风险管理意识

  • 发布时间:2015-08-18 07: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公募基金“苦仓位久矣”的局面,可能即将迎来改变。

  根据监管规定,8月8日之后,股票型基金的最低仓位将由60%提升至80%,此前的存量股票型基金有两种选择,一是提升仓位下限,继续停留在股票型基金阵营;二是转为混合型基金。

  据《广州日报》8月7日报道,大限前股票型基金批量“消失”,已有228只股票型基金“变身”混合型基金。变身后,长城、信诚、中欧等基金公司旗下1只股票型基金都不剩,龙头公司华夏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也只剩下2只。

  很多投资者都曾为公募股基的最低仓位下限抱过不平。不理解风险来临之时,私募可以轻仓、空仓观望,但公募却得高仓位咬牙“死扛”。这也给了基金经理抱怨的口实,更是让普通基民在单边下跌市中,身处尴尬境地。

  此次基金类型的重新划分,无疑进一步厘清了公募基金的类型边界。今后,可以让擅长选股而不擅选时的基金经理去管理股票型基金;让试图选股同时选时的基金经理去管理混合型基金。

  今后,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再没有抱怨私募仓位灵活的资本,业绩起始平台的最关键性规则已经趋同,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将更加如履薄冰。

  基金管理规模虽不比指数,但暴涨暴跌同样存在弊端,流动性风险堪比银行遭遇挤兑。新发股票型基金的基金公司、银行等销售渠道的投资者教育也必须到位。

  对于不清楚这类产品风险的基民,建议不对其出售。否则,一旦业绩出现大幅波动,其后遗症便会显现。这也是前期动辄一天结束百亿级权益型基金募集的基金公司与渠道,现在多在“灭火”安抚客户的主要原因。毕竟,很多普通基金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十分有限,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原有存量股基变身混合型基金后,不少基金经理操作起来可能更加得心应手,腾挪余地更大。当然,考核标准与私募相比,对绝对收益的关注度或许不足,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募产品打出了绝对收益的旗号,这些对于普通基民来说较为有利。

  对于实际操作中几近满仓的股票型基金,一般基民如果要回避风险,很简单,不能买。如果确定要买,就必须要意识到高仓位是以高风险为代价。

  随着新规后原有“抱团取暖”习惯的股基阵营缩水,可以预见较长时间内,股票型基金中的内部分化将会很明显。一些股票基金经理满仓操作时的“风格漂移”更令人担心,高换手率带来的是交易成本增加,获得高收益的风险代价增加,在市场变化较快时往往起到反作用。

  由于管理费率高,股票型基金是多数基金公司曾经的最爱。囿于此次新规时限及其他行政程序限制,大多数的存量股基虽主动变身混合型基金,但将来各家新发的新增股票型基金肯定会接踵而至。毕竟,这也是公募基金公司主动管理能力和投研实力体现的主战场。仓位新规的出台势在必行,最明显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让普通投资者重视所投资基金的风险特性。

  (作者为鑫元基金业务规划经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