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P2P标签易撕 监管难逃

  • 发布时间:2016-02-01 09:14: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我们不是P2P,我们是综合型理财平台”,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对“P2P”这一标签惟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只因为P2P负面缠身,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平台希望通过换马甲的方式躲避监管。

  逃离“P2P”

  P2P行业在经历众星捧月的风光之后,迎来众多平台逃离的尴尬境地。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平台不再把自身定位为P2P,而是表示未来会以“互联网理财”、“互联网金融”、“智能理财平台”等进行自身定位。

  其实,早前一些领跑行业的平台已经纷纷宣布转型,正在撕下P2P的旧标签。如陆金所要打造一站式理财服务平台;积木盒子要成为综合智能理财平台;人人贷想转型为个人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曾提到,陆金所已经不再是单一的P2P平台。积木盒子COO魏伟也曾表示,积木盒子今年底P2P业务占比将下降至10%左右。

  而更多的平台后来居上,开始走上去P2P化的过程。为何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去P2P化”,在无监管的状态下,P2P行业野蛮发展,逐渐被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集资、跑路等风险事件频频发生。据网贷之家数据显示,仅2015年1-8月,全国涉嫌非法集资的立案就在3000件左右,涉案金额超过1500亿元。再加上e租宝、卓达、泛亚等“地震级”案件,全年涉案金额超过3000亿元。伴随着这些风险事件,P2P行业也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曾经创新、时髦的代名词如今沦为高风险、欺骗的象征。

  逃不掉的监管

  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平台确实在进行转型来适应残酷的生长环境,而也不乏另一部分平台希望脱掉网贷的外衣逃避监管。去年底P2P行业迎来监管政策,网贷监管征求意见稿要求P2P平台重回信息中介定位,同时设置了12条不可跨越的红线,这些规定无疑是给P2P平台套上了紧箍咒。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直言,我国网贷监管机构采取了行为监管的办法,无论企业自称是何种类型的平台,只要有网贷行为都会受到法规和政策规制。另外,也有一些平台确实在转型,但如果转向其他法律模糊的地带,似乎不如留在P2P里安心,毕竟行业的负面清单已然清晰。

  网贷之家首席分析师马骏也补充道,平台到底是不是P2P并不由自身决定,而是由监管定性。如果地方金融办认为平台从事的是网络借贷信息中介业务,平台没有进行备案的话,一旦涉及违规,可能会交由公安进行处理。

  而对于去P2P化的做法,有些平台负责人表示很无奈。在无监管时期,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比如e租宝,虽然它自身定位和业界定位并非P2P,但是e租宝一出事众人都认为P2P行业出现了问题,一些合法合规做业务的平台也深受其害。

  在网贷315首席信息官李子川看来,P2P的本质逐渐被看得更清楚,对市场整体而言是好事。但这对某些平台业务推动,尤其是投资端开拓都有影响,所以他们需要更高的投入来维护客户,而选择转型或许会更容易。

  黄金期尚未来临

  在去P2P风潮的背后,也折射出行业面临的困境。监管收紧、刚性兑付未打破、获客成本高企、优质资产难觅,再加上信任危机,令不少平台选择逃离P2P,谋求转型。

  因此不少人唱衰P2P行业,认为其黄金期已过。不过,马骏认为行业黄金时期还未到来或即将到来,只是说已经过了草根创业者的黄金时期。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网贷行业总体贷款余额已经达到了4394.61亿元,相较2014年底总体贷款余额1036亿元,增长幅度为324%。按目前的增长态势,预计2016年底网贷行业贷款余额或超1.5万亿元。李子川表示,目前行业只是进入了规范期,未来行业的集中度会持续上升,并购、上市动作会密集出现,长期的预期比较乐观。

  投之家CEO黄诗樵预计今年P2P行业成交规模将破3万亿元,投资人数量超过1000万。他表示,负面事件确实给整个行业带来了负面影响,但P2P行业不会因为个别问题平台而停止发展,趋势不可阻挡。目前出现的问题平台,很多是借P2P的名义做非法集资,这是违法犯罪行为,并不是真正的P2P。行业目前的规模还很小,还处于发展早期,未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黄金期也远未到来。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