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宝宝”风光不再P2P风险大票据理财门槛低

  • 发布时间:2014-11-29 04:29:23  来源:文汇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从“宝宝”类理财产品异军突起,到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融贷平台等紧随其后,今年互联网金融的热度持续走高,各类理财产品不断涌现频率之快着实令人心跳加速,基金、票据、保理、供应链、中小企业债、实物回购、权益类等等可谓是一网打尽。

  投资者面对百花齐放的互联网理财平台难免心生疑惑——这些产品究竟哪家强?收益率又是不是应该成为首要的选择标准呢?

  “宝宝”类产品:收益下滑成“鸡肋”

  现在谈起互联网理财,许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依然是余额宝。作为“宝宝”类产品的开山鼻祖,它的横空出世为互联网金融掀起了第一波“蓬头”。

  然而,大好形势眼下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宝宝”类理财产品遇到了“拐点”。天弘基金公布的余额宝三季报显示,余额宝的规模已经由今年二季度5741.60亿份下降到5348.93亿份,这是其自推出以来首次出现份额净赎回的现象。

  对此,天弘基金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称此次规模下降主要是因为一些理财属性较强的高净值客户降低了其投资额。实际上,规模增长乏力并非是余额宝一家独有。同样在今年三季度,微信理财通规模从621.9亿元下降4.6%至593.1亿元,网易现金宝的规模也仅从282.4亿元发展到286.2亿元,几乎零增长。

  可见,在央行近期宣布降息的大背景下,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基于货币基金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从年初年化收益率6%一路下探至4%左右的水平,成为最受伤的基金品种,预计短期内都很难有大的起色,这无疑将让“宝宝”类产品的吸引力大打折扣。数据显示,11月21日,余额宝对接的天弘增利宝7日年化收益已经跌至4.075%,微信理财通最低收益率也达到4.2%。虽说多数互联网平台的“宝宝”们还在4%的收益线上坚守,但部分基金公司官网推出的“宝宝”类货基已扛不住了,7日年化收益甚至进入了“3时代”。

  当“宝宝”们与高收益的风光渐行渐远,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基金在资产配置上,较为依赖协议存款也引发争议。由于几乎类同的货币基金产品不断增加,协议存款市场竞争日渐激烈,体量较大的一部分货币基金越来越难获得较高收益协议的存款,也加剧了收益走低。

  不过,即使继续下滑,货币基金的正常收益区间应当在3.5%至4.5%浮动,相对于银行一年期存款来说,“宝宝”们依然具有一定的优势。

  P2P:强势崛起人气正旺

  相形之下,最近一段时间,各种类型理财P2P平台层出不穷,只能用“红透半边天”来形容。由于不同产品之间的收益率跨5%至20%,如此大的差距让不少投资者一边直呼看不懂,一边又忍不住想要尝试一把。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市面上在售的P2P产品有信用贷款类型、应收账款类型、票据产品类型等三种主要类型。其中,信用贷款类型风险最大,但收益率最高,各个平台的收益率也差别巨大,大概位于10%至20%。例如沪上小有名气的拍拍贷,其历史年化收益率平均在12%至20%。而应收账款类型产品较低风险,中等收益,目前专注该类型的收益率约在10%;专注票据金融的如招财宝、陆金所、招行小企业E家等,收益率则为5%至8%左右。整体来看,几大热门P2P平台收益率偏稳健型,投资者依然持有高回报的行情。

  “动辄18%、20%的收益率让人感觉不靠谱,”市民黄先生从去年开始尝试P2P投资,“我基本只选择一些熟悉的网络平台,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要知道,万一发生风险问题,亏损的比例可能是100%。”

  随着监管思路明晰和社会需求的引导,强化资金安全监管、清晰平台中介属性已成为P2P行业的发展方向。时下流行的P2P项目模式中,抵押贷款成为主流,但拍拍贷属于少数纯粹线上撮合的平台,项目模式比较多样,很早就与电商网站合作开发出相应放贷标准,将网商用户和淘宝店主列为重要客户。近期,拍拍贷又与长沙银行、华安基金合作,是国内P2P网贷平台、城商行、基金公司首度跨领域的三方合作。从目前公布的数据看,这家平台的坏账率已经由最高时期的近4%一路降至现在的1.2%。

  另一家P2P平台新新贷的相关负责人表示,P2P网贷从诞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P2P网贷平台在其发展、膨胀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令人担忧。在国家监管政策尚未落地的情况下,如何搭建一套稳健的业务模式和专业的风控标准,成为一个有信誉的平台,是投资者和从业者共同关注的话题。

  票据理财:“门槛低”是最大亮点

  由于最低门槛仅需1元,加上往往打着6%至8%的高收益,票据理财在各大互联网理财平台上格外显眼。

  所谓“票据理财”,就是指以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投资标的。记者几天前在新浪旗下的微财富平台上查询后发现,一款来自票金所的14020票据理财产品打出了7%的年化收益率,期限为147天。产品的宣传语更写着“产品到期,银行无条件兑付投资人本息收益”以及“低门槛、低风险、高收益”等字样。

  据了解,多数票据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都在6.3%以上,少数产品甚至声称能达到8%至9.8%的超高收益。从投资期限来看,大多集中在60至160天,认购起点一般在千元左右,最低的认购起点仅为1元。事实上,最早让票据理财火起来的是阿里金融推出的“招财宝”平台,这一平台销售基金、保险等产品,其中也包括了“票据贷”这样的理财产品,激起了不少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热情。此外,新浪的微财富也在不断推出金银猫票据、票金所的相关产品。从之前发售的金银猫票据14006来看,该产品门槛为1元,年化收益8.88%,理财期限为151天,同样也写着银行无条件承兑本息。

  目前,一些认购总额适中、收益率高的票据理财产品几乎都是开售几分钟就会被抢购一空,因此都要在下期的理财产品预告里加入“预约购买”,以预先提醒的方式帮助投资人买到理财产品。业内人士指出,尽管“秒杀”速度惊人,但从实际情况看来,当前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基本都是几千元,很少突破1万元,部分投资者还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来购买票据理财产品。

  按照理财平台的产品定位,“低风险高收益”是票据理财产品最大的“吸金”亮点。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有银行承兑汇票作为抵押,也并不表示完全没风险。虚假票据、克隆票、延迟支付均为这种投资方式带来了不可控因素,因此高收益率不会一直持续。还有理财分析师认为,由于票据融资市场的规模有限,信息不透明、规范性有待加强,票据理财产品不大可能成为主流产品。

  互联网保险:回归服务是正道

  与去年动辄挂出“投资门坎1000元”、“预期收益率6%”、“保本7%”等诱人的广告相比,今年互联网保险市场温和了许多,推出的产品不再聚焦理财功能,而更多让保障性、服务性的产品唱起主角。

  事实上,网销理财保险曾是中小险企在业务拓展上的一片“蓝海”,然而,一些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渠道销售理财保险产品时,过分强调收益,忽略了保险的保障作用,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着吹嘘预期投资收益率、万能险产品销售误导、未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诸多问题。这显然与保险的本质背道而驰。今年上半年,保监会已责令国华人寿、珠江人寿、弘康人寿等多家保险公司下架数款互联网上的投资理财型险种,互联网保险新规呼之欲出。

  就在不久前的“双十一”网络大促中,车险、健康险等险种纷纷登场亮相,不少险企还推出了一些创新险种,包括退货险、限时到货险、拒签险等。数据显示,目前热销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主要包括养老险产品、车险以及非机动车辆保障险等。

  据平安金融科技副总经理谢虹女士介绍,互联网金融用户的财富管理需求正在从盲目追求高收益,向安全可靠、一站式购买、智能化服务、便捷高效等方向演变。目前,平安集团旗下平安金融旗舰店推出了一站式网上金融管理账户工具“平安一账通”,投资者可以在该平台上实现不同类型金融产品的购买。在市场人士看来,在监管新形势下,互联网保险从理财型产品转型服务型产品,或是大势所趋。

  链接P2P平台投资要当心些啥

  业内人士提醒,对于五花八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尤其是那些打着高收益旗号的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牢记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购买前要看清条款,谨慎参与。同时,在秒杀高收益理财产品之前,选择规模大且知名的平台,理财风险会相对较小。

  针对近期热度颇高的P2P网贷投资,投资者首先需要避免以下一些投资误区:

  误区1.自以为一年以上的平台就安全。

  误区2.以为低息就安全、高息就不安全。

  误区3.相信平台保本保息承诺。其实,任何理财都会有风险,平台只能给出预期收益。

  误区4.以为“高大上”的平台一定就好,小而精的平台就不好。

  误区5.过于依赖评级参数、数据分析、名人推荐。

  误区6.投资和投机分不清,网贷只是理财的一种,千万别指望靠它发财。

  误区7.过分相信数据分析,过于相信对平台考察。

  误区8.以为平台的模式永远比风控、催收重要。

  P2P投资防骗指南

  1.根据国内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对于投资理财类产品,商家可以提出预期收益率,但不可以承诺保证收益率。对于没有任何投资风险提示或宣称“零风险”的网站,可认定其涉嫌欺诈。

  2.任何投资行为都是有风险的,凡是宣传能够获得超过平均水平以上的高回报,且百分百有收益、无风险的投资理财产品,应三思而行。一个规范的投资理财产品必然配有详细的项目书,包括资金规模、投资结构、收益状况等。在购买之前,这些都应该先进行详细了解,再做决定。

  3.在进行投资理财等高风险网络交易时,应尽可能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而且即便是搜索引擎的推广链接,也应参照前面两点分析网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没有ICP/IP备案信息的投资理财、金融证券和网上购物类网站,一定是欺诈网站或涉嫌非法经营的网站,都不可轻信。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