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财经 > 互联网金融 > 意见领袖 > 正文

字号:  

专家:互联网使整个金融体系越来越扁平化

  • 发布时间:2014-11-03 15:39: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导读】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存款减少1.5万亿,软硬兼施防搬家。 经济之声评论:银行存款下降已经成为“新常态”。

  央广网财经11月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上周银行股集体上涨的表现,令投资者眼前一亮。但股价良好表现之外,来自监管趋严的压力,却使得上市银行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众所周知,存款一直是中资商业银行的安身立命之本,现如今银行存款加速流失已然成为制约上市银行业绩增长的一大隐忧。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赵先卫对此解读。

  经济之声:数据统计,截至报告期末,16家上市银行的银行存款总额为75.62万亿元,较今年中报时的77.13万亿元,减少了1.5万亿元,降幅达1.97%。较2013年年末的70.42万亿元,增幅仅为7.38%。您如何评论这一现象?

  赵先卫:这种存款的减少首先要把它放到一个大的宏观背景下。的确有很多人可能说存款减少是受到了各种各样一些工具的冲击,尤其是一些存款类型工具的冲击。但实际上,为什么会受到一个存款类型的攻击,那也就是大的背景是我们整个利率逐步的市场化。对于我们国家很长一段时间而言,也就是在我们利率市场化可能没有真正启动的时候,整个存款利率是比较低的,或者整个投资的渠是比较少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存款利率是多少,必须要存。

  而在整个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可能未来各种金融创新在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老百姓可选的渠道也比较多。也就是在不同资产中间之收益率有一个相对差的话,投资者会有一个理性的抉择。所以,存款流失可能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在这种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对于传统吸收存款业务存在一个不利的局面。

  经济之声:所以对以往习惯了“躺着赚钱”的商业银行来说,即便此前有所预期,但是也没想到存款增速下滑如此之快。万不得已,为了防止存款“搬家”,银行不得不“软硬兼施”。不论是较高的理财产品收益,还是银行版“宝宝”产品,都说明“傲娇”的银行在不断放低、放软姿态。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为了存款也不得不加快“创新”的脚步,积极布局互联网金融。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报中,几乎所有的上市银行都提及了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布局,个别布局较早的银行更是从中尝到了“大甜头”。传统银行与互联网的结合,能让银行“存款搬家”的情况出现好转吗?

  赵先卫:和互联网结合的话的确是一种方法。实际上,互联网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就是整个金融体系越来越扁平化。比如,目前老百姓比较熟悉的P2P平台,也就是贷款平台,实际上互联网金融使得整个,包括投资人,资金的供应方和需求方,整个会利用互联网平台走得跟进。实际上在未来整个互联网的冲击,对于这种传统的金融中介的冲击是比较大的。

  所以,银行利用整个和互联网金融的结合,可能会在短期之内对于它的存款流失,会起到一定的防止作用。但是如果真正的让整个互联网金融走到比较深入的时候,这可能还阻挡不了整个存款流失的大规模现象。互联网金融使得资金的供应方和需求方可以直接面对面的谈判,也就是说整个互联网金融使得传统的中介它的升值的空间在逐步压缩。所以,短期的话,利用互联网金融会对整个流失状况有所缓解,但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流行起来的时候,可能会使得传统的金融中介的市场空间会受到很大的压缩。

  经济之声:银行存款下降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在利率市场化下,一个最大的“新常态”就是银行所面对的存款流失问题。2003年以来的十年间,中国银行负债当中存款占比整体上持续下降,从过去最高的84%下降到现在的76%左右。因此,业内对于存贷比放松的呼声再起,称“如果监管层不做出调整,银行选择的空间非常有限,可以说是‘戴着镣铐跳舞’。”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直言:现实情况是,存款增速已明显跟不上贷款增速。存贷比考核已越来越难以符合以市场化为导向配置资源的原则,逐步取消是大势所趋。您的观点?

  赵先卫:存贷比这一监管的确是不太符合未来整个利率市场化过程上监管的要求。但是随着整个互联网金融,或者说整个经济的发展,如果我们单纯的还是想只是把这个监管作为挽救最后一根稻草的话,这可能有一点偏颇。因为,未来可能更多的是需要金融中介在加强风险管控的同时,加紧一个真正的投资平台,连接投资者和资金方和需求方、供应方。这能真正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保住银行存款,这条道路要比单纯从监管上来突破要好一点。

热图一览

高清图集赏析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