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众银行APP:一个缺少亮点的惊喜
- 发布时间:2015-08-24 10:29: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自今年3月短暂“露面”之后,微众银行一直处于较为神秘的“闭关”状态,除了几个月前有一款名为“微粒贷”的产品在一定范围内试运行外,就再无其他讯息。作为中国第一家网络银行,微众银行的“低调”给人无限遐想。
近日,微众银行悄然出现在了APP应用商店。下载APP即可注册开户拥有微众银行卡,绑定其他银行卡转账能便捷购买活期、定期理财产品,还能体验传说中的“刷脸”技术,这是记者对微众银行APP的第一印象。
APP上线刚一天,“活期+”理财产品5.27%的高收益率、定期理财产品的售罄、种类繁多的股票基金类理财产品、以及高大上的人脸验证技术,让低调上线的微众银行APP依旧获得市场热捧。
微众银行是个什么银行
那么如今的微众银行是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一位就职于微众银行运营部的人士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微众银行主要经营模式是针对目标客户群的需求,通过充分发挥股东优势,提供差异化、有特色、优质便捷的存款、理财投资、贷款、支付结算等服务,全力打造“个存小贷”特色品牌。
打开微众银行的APP便知,其侧重点在理财产品。从短期到长期,从保险到股票基金都有涉猎。“未来5到10年,整个资管市场发展会非常蓬勃。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年轻人只要财富积累了,钱肯定投资在各类资管产品里,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进去。”微众银行董事长如是说。
除开在APP上琳琅满目的理财产品外,微众银行还有一个颇有特点的贷款产品,即“微粒贷”。
据了解,“微粒贷”是微众银行推出的首款产品,定位为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贷款额度在20万以下,不需要用户申请,而是主动推送给目标客户,同时通过财付通旗下腾讯征信完成用户授信额度确定。
“我们有4个模型加在一起测算某个人的额度,一个是微信的社交模型,一个是手机QQ的社交模型,第三个是财付通的交易模型,再加上人行征信数据。”微众银行副行长黄黎明表示。“微粒贷”在便捷的同时,其日息为0.05%,换算成年化利率约为18%,微低于信用卡利率。
有腾讯背景的技术支撑
微众银行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有一个“社区话题”的版块,记者在这个版块发现,用户评论关注较多的仍是微众银行的安全性问题。
在记者亲身体验之后发现,微众银行仅支持通过QQ、微信登陆,登陆后用户填写姓名、身份证、手机号和手机短信验证码,再设置6位纯数字登陆密码,最后绑定银行卡即可开户成功。微众银行开户的逻辑确实只是通过已开银行卡进行客户信息的交叉验证,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开户只需一个短信验证码即可。在进行转账操作时,只需要输入6位纯数字交易密码,也并没有短信验证等其他密保措施。
而人脸验证则是针对用户进行第二张银行卡绑定而设置的。对于颇具用户争议的人脸验证,记者在体验后确实发现识别过程要求很高,需要摘下眼镜伸直手臂,对准手机前置镜头并清除读出屏幕所显示的8位数字,才能完成验证,这对如记者本人这般的近视用户确实有些难度。
似乎一上线技术上就遭到众人吐槽微众银行APP,操作起来是有那么点显得“神经大条”。
早在年初的一场内部交流会上,曾主导平安银行新核心系统上线,并完成顺丰速运IT体系再造的微众银行CTO马智涛表示:“微众银行APP通过腾讯深度开发的开源技术平台和自主可控的IT技术,做到了传统银行1/10、1/20甚至更低的每账户IT运营成本。”微众银行副行长郑新林说:“微众银行APP上线,代表银行整体去IOE的系统上线,在一年之内完成,不易”。
对于人脸验证,上述微众银行工作人员给出的解释是:“因为要控制风险,所以要求比对图像一致性比较高。不过大部分情况还是很容易通过的。”
创新取决于监管的姿态
就在微众银行APP上线后的3天,阿里旗下的蚂蚁聚宝APP也应声上线。不同的是,蚂蚁聚宝的产品目前更丰富、对股票更关注,而微众银行则拥有“存工资”等更具亲和力的服务。
的确,从微众银行目前上线的业务来看,似乎与直销银行并无太大区别,吸引眼球的亮点着实过少。经济学者孙兆东在谈到微众银行对业界影响时向记者表明:“现在对银行业的影响还很小。”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微众银行打出的标签是“个存小贷”,那么就会在存贷业务上下功夫。如此看来,微众银行对传统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冲击将主要来源于存款业务,它高收益的“活期+”、“定期+”和股票基金类产品,加上易操作的优势,也许会如当年余额宝一样将银行存款分流,同时也会分流余额宝等收益率已日渐降低的第三方机构的资金。
“不过,有一点是微众银行无法与传统银行相比的,那便是它无网点柜台的物理条件,这点会让它的受众群体无法涵盖老年人群和低文化人群,结构会相对单一。但好在微众银行目前的受众群体大都是年轻人,质量高,理财意识强。”该业内人士向记者补充道。
产品业务缺乏亮点,加上诸如蚂蚁聚宝、积木盒子、陆金所等众多兄弟产品的大同小异,微众银行想迈出“金融改革一大步”,似乎“压力山大”。
对此,孙兆东认为:“监管放开多大空间,创新就有多大威力。”
具体而言,孙兆东表示,对微众银行创新的压力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来说可能是技术上的限制,外部来讲则是监管层的姿态。而有了技术支撑进一步发展之后,还是需要看监管层能给微众银行多大的创新空间,批准什么样的牌照。显然,这个空间就意味着将来微众银行的创新会给银行业甚至整个金融业带来多大的冲击。
“未来发展如何取决于监管的容忍度、技术的突破度和同业的赶超度。”孙兆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