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唐卡需警惕买到唐卡画(2)
- 发布时间:2015-11-09 09:26:20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原标题:收藏唐卡需警惕买到唐卡画
明永乐御制红阎魔敌刺绣唐卡,在2014年秋拍会上拍出了3.48亿港币
清乾隆,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唐卡(十五张),2006年成交价1815万元
特邀嘉宾 罗桑三宝金刚上师 佛学博士、四大唐卡王的传承人、桑格雄郎仓尕藏家族成员
明永乐御制红阎魔敌刺绣唐卡,在2014年秋拍会上拍出了3.48亿港币
罗桑三宝仁波切 《绿度母》
清乾隆,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唐卡(十五张),2006年成交价1815万元
嘉宾主持
赵利平(收藏家、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
罗随祖
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
特邀嘉宾 罗桑三宝金刚上师 佛学博士、四大唐卡王的传承人、桑格雄郎仓尕藏家族成员
明十六/十七世纪 缎地刺绣释迦牟尼佛唐卡,2010年佳士得秋拍会以710万港币成交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戴曼曼 实习生 何泽茹
近年来,随着艺术品拍卖日益火爆,明清唐卡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天价,唐卡逐渐被艺术收藏者和爱好者所接受,个别拍卖公司还推出了唐卡拍卖专场。然而,市场上出现的唐卡种类繁多、流派各异、题材内容也十分丰富。唐卡本身的绘制过程也十分繁复讲究,其收藏价值更是差别巨大。那么面对市场上各色各异的唐卡,对于有心收藏的人来讲,需要做哪些功课呢?
近日,记者《名家话收藏》邀请到了桑格雄郎仓尕藏家族成员、四大唐卡王的传承人罗桑三宝金刚上师以及原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社员罗随祖先生,从唐卡的种类特点、分期流派、题材内容、绘制过程以及收藏投资价值等方面说开,为唐卡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提供最需要熟悉的唐卡收藏知识。
尼泊尔与藏族唐卡没有好坏之分
主持人:唐卡好像有很多流派,比如热贡唐卡,也有西藏唐卡和尼泊尔的唐卡,到底唐卡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罗桑三宝上师:到底什么是唐卡,有一种说法叫做“卷轴画”就是“卷起来的才是唐卡”,我了解到西藏一位大学者,他在书中的定义是平面的叫做唐卡,也就是说“平面画”。
唐卡的藏语发音叫做Thang-ga,意思就是平面画,假借音译翻译成汉语就叫“唐卡”。关于唐卡的起源,最早的说法是松赞干布曾经将鼻血滴溅在了一块布上,于是借助鲜血的红色,在这块布上画了观音菩萨像,这就是唐卡,那时候还没有流派之分。
随着时代变迁,西藏有很多教派,唐卡的流派也变得很多,包括今天大家说的热贡唐卡派别中也有很多细微的差别。热贡是一个地区,这是改革开放以后才有的名字,现在叫做热贡艺术。在更久以前,热贡桑雄地区的唐卡也称为吾屯桑雄艺术唐卡,在形式上早期比较接近尼泊尔唐卡。
主持人:那么多的唐卡流派里,怎么去欣赏好坏呢?
罗桑三宝上师:我刚刚也提到了,其实吾屯桑雄艺术最早来自尼泊尔艺术的传承,所以我非常喜欢一些尼泊尔的唐卡,比如著名的释迦家族唐卡,一平尺几万块钱,我觉得很独特也真的很喜欢。但是我也观察到,现在很多尼泊尔唐卡有越来越多机器画的现象,而并非手工的艺术,所以我看见特别精细的唐卡反而有点担心。
罗随祖:唐卡的流派固然很多,但是在我看到的唐卡艺术作品里,我认为桑雄唐卡艺术是一种独树一帜的品种。至于原因,以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唐卡的很多流派都是在画法、内容上渐渐分离出去的。在青海同仁吾屯上下村子里,他们的艺术传承和种类都非常丰富。这里不止绘制唐卡,还有堆绣的、用珍珠串起来的,类似于唐卡的佛教题材画,体现了艺术的多样性,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地方,展现了艺术品的丰富面貌,足可见其优秀的传承文化。
但是这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无论尼泊尔唐卡也好,藏族唐卡也好,我认为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区分它们的是什么呢?其实真正的分别是画唐卡的人、他们的发心,我们在寺院里看到绘制的唐卡主要出于宗教信仰,目的是悬挂、礼拜。而也有一些唐卡画,是一些具有绘画技艺的人,出于纯美术的目的,或者是销售的目的来绘制的,由此画唐卡的目的是不同的。
主持人:对画唐卡的目的不同该怎么理解?是画画的初衷和心境不同么?
罗随祖:我在上海看到很多画家画唐卡,其实我更愿意称他们画的叫唐卡画,而不是唐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唐卡一定是有传承的,就是一个画师开始画唐卡,是出于一种信仰、出于尊敬,绘制唐卡的过程,是他修行的过程,是他和佛教、和绘制的佛、菩萨合一的过程,这是真正的或称宗教的唐卡。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上师在画唐卡的时候,无论是自己画还是教自己的学生画,都是从慈悲心出发,是把自己作为一种奉献或供奉,这就是把宗教信仰艺术和对人的“利他”融合在一起的,这才是传承。我建议唐卡的爱好者,可以看看比较好的唐卡展出,真正感受到唐卡是一种笔尖上的修行。
印刷的能不能叫唐卡?
主持人:我们也留意到一个现象,现在社会上不仅有画家画唐卡,也有工艺人画唐卡,总结起来就是很多人都在画唐卡,那我们如何界定呢?是不是这些都可以被称为“唐卡”?
罗桑三宝上师:其实唐卡是一种佛画,那么画唐卡其实也就是画佛。所以唐卡不单单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佛教的哲学。刚学画唐卡的小孩会被要求画线三年,其实是让他学会坐禅入定,只有心定下来的时候才能慢慢体会佛的境界,体会悲悯与仁爱,才能画出一种感觉。比如我们画观音菩萨,是要将其内心的慈悲真正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唐卡的平画面,都有了立体的感觉,其实这就是一种境界。
不过现在确实很多人对唐卡的理解和追求变了。以前的唐卡只是寺庙供奉的信仰品。唐卡里很多东西是可以变的,比如色彩、技法,陪衬图案中的花卉、走兽、人物,但是佛像的模样并不会轻易改变,是有严格界定画法的。
主持人:还有一种叫印刷唐卡,这种能不能叫唐卡?
罗桑三宝上师:其实这个真的很难说,印刷唐卡按照唐卡“平面画”的定义来讲就算唐卡,按照“卷轴画”的定义也算唐卡。但是我们所指的唐卡大多都默认的是手绘唐卡。当然不可否认,现在机器画的唐卡越来越多,我们可以称它为“机绘”唐卡,这是应市场需求衍生出来的新品种,但是画的内涵却让人难以解释了。
我也有这样的经历,看上一幅唐卡非常精美,但最后发现有点不对劲,原来是印出来的。其实真正的唐卡不仅对颜料、画布以及画工有要求,最重要的是对于毛笔也有要求,比如对笔尖的尖度要求十分高,过去好的唐卡画师,所用的毛笔都是自己手制的,选毫百里挑一、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他带出的得意的徒弟,就传给他一支笔,这就像是一件袈裟,是衣钵传承,这支笔徒弟精心地使用,平日就供奉在案子上,不会轻易让别人触摸,一支好的笔可以画几十年。
主持人:那么您提到手绘唐卡,一般画师从学艺到可以真正画唐卡,需要什么样的步骤呢?
罗桑三宝上师:有些人一辈子都画不了唐卡。一般按我们现在的要求来说是画线学三年多。画线需要比较聪明的人,我们一般让他们学画线,各种各样的线,从佛手、佛脚,慢慢到佛头再到整个佛身,第一年学佛,因为佛简单一点;第二年学菩萨,菩萨比较复杂点,慢慢成熟了,就可以开始上画布当面画,像画一朵牡丹花,然后再慢慢一点点上色。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沉淀,一个真正的画师要画七到八年的时间来学习,心能够静下来才能画唐卡。
主持人:那什么样的手绘唐卡算得上好唐卡?
罗桑三宝上师:一般来讲,第一我们要看唐卡上画的法器是否合乎规制,这反映传承或师承功底。每个年代的唐卡都是变化的。当然,我们也可以说,看唐卡的好坏,第一要看画者的内心,第二还是要看画师运用的颜料。西藏的人对于佛是崇拜的,那种感觉十分虔诚,这会体现在画面的唐卡风格上。有些唐卡第一眼看去就很有传承,比如面部的画法和表情等,反映的是绘画者的内心世界,有澄澈如静水的内心,才会描绘出佛的慈悲、安详。第二就是看颜料,手绘唐卡的颜料其实有很多种,当然主要是矿物质原料,还有一些秘密的配方,没有师傅的密传,外人是不能知道的。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并非是颜料越细致越好。我很欣赏我阿爸那一代的老唐卡,那些画上的颜料并非我们想象中的细致,有些甚至很粗糙。但是这些老唐卡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每次看的感觉都不同,让人百看不厌,每次看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受,这其实需要画师自己慢慢领悟和修炼。
老唐卡更具有艺术收藏价值
主持人:刚提到老唐卡,这里就牵涉到一个传承和创新的问题,老唐卡和新唐卡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或者说老唐卡的魅力在哪里?
罗随祖:我曾经在三宝上师兄弟的家里看到了一件收藏了有300年历史以上的“十八罗汉礼佛祖”老唐卡,它的布局古朴而沉稳,色彩经过这么长的时间仍然鲜艳,在绘制技法上,与现在新绘制的有比较明显的区别,虽然布局比较简单,但是很耐看。每个人物,每尊佛像似乎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而这秉性各异的众人,又“一团和气”地簇拥着释迦牟尼,画面至今都使我久久难以忘怀。
相对来讲,老唐卡跟现代人所画的唐卡有很大程度上的区别。当时这幅老唐卡处在一个挂满唐卡的房间里就非常突出,临出门还想着回头去看它。好的唐卡给人留有余地,可以一遍遍地欣赏,每次给人的感觉都会不一样,这才是真正好的艺术。
现在的许多唐卡,画工非常细腻、构图简洁、颜色突出,这是一个新面貌。唐卡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现象。老唐卡有立体感并不是因为颜料特别好,相反可能老唐卡的颜料会比较粗糙。这是因为老唐卡的颜料完全是原生态,也就是就地取材,把不同的颜料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的风格,颜料本身有互补性,粗细搭配,为了画面的需要,或表现柔美、或表现刚毅,或为了使局部突出。
主持人:那为什么更细腻的颜料,会让一些新唐卡失去其应该有的“色彩”?
罗随祖:这是因为大家把颜料研磨得越细,画上的笔触反而降低了,虽然力度可能是一样的,少了粗糙和细致结合的感觉,整幅画就会显得非常平均、平常,希望突出的反而难以突出。这就是老和新的区别。老唐卡百看不厌是因为自然,最重要是它的如法,讲究心灵情感与佛的合一精神。当然,有很多新唐卡也非常好,需要创新,需要胆量和勇气。用色大胆,敢于创新,在我看来这和现代艺术没有根本的区别,西画、国画有许多方面和唐卡是相通的。现在很多人唐卡画得很好,技艺、笔法、材料都不错,但是没有把精神信仰汇集在唐卡上,那么在我看来,严格来说这就不是真正的唐卡。
主持人:刚刚提到颜料,老唐卡的颜料和新唐卡到底有何不同?
罗桑三宝上师:其实说到老唐卡和新唐卡的不同,首先还是老唐卡的布,300年前的布和现在不太一样了,老唐卡的布更细腻,现在反而没有了。然后我们就说到老唐卡的颜料,以前的颜料里面有珊瑚,这是非常普遍的,但是现在的颜料中珊瑚就比较少了,因为颜料技术进步了以后很多都不是天然矿物质原料了。还有我们老唐卡中的“祖母绿”这个颜色,现在也没有了。
我们家三代画师,以往都是去附近地区河里找原料,很久才能找到几块原料,这是天然的。现在能够了解和运用天然矿物质作为原料的人越来越少了。好的唐卡一定是有好的颜色。一些老唐卡之所以吸引人,历经多年颜色都不变不掉色,与运用了很多天然颜料相关,比如植物颜料中就有藏红花、郁金香,其实自然的颜色是非常丰富多彩的。
唐卡除了颜料这个关键点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胶,以前运用多的是植物胶、木胶或者皮胶,植物胶是非常好的。
主持人:植物胶有什么好处?
罗桑三宝上师:植物胶是可以吃的,它的好处就是比较持久,举个例子就是布达拉宫里的唐卡,用的胶就是风吹日晒都不怕。这对于唐卡的储存来讲尤为关键。
我们在研究收藏唐卡的时候也发现,胶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广东这边的天气,胶一般都会变得比较软。我们在选择唐卡的胶的时候既不能选太硬的也不能太软的,要达到一个平衡,不然都很容易褪掉。
唐卡保存切记防潮及勿用手摸
主持人:上世纪80年代一些不错的唐卡才几百块钱一幅,到了90年代价格节节高升,现在则经常会在拍卖会上出现天价的唐卡,为什么价格会涨这么多?
罗桑三宝上师:我觉得首先还是有经济因素在里面,过去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经济水平,都和现在完全不同。上世纪80年代几十块钱能买到的东西都已经很多了。第二点就是现在什么都在涨价,原料在涨价,人工也在涨价。时代不同了,以往找师傅学画唐卡还要给师傅工资,但是现在师傅想找一个靠谱的帮手还要和帮工谈好价格,这样一来画画本身的成本也高了。其实任何一个好的画师也难以独自处理一幅唐卡。
还有现在真会画唐卡的人并不多,但是市场上爱好和收藏的行情又很高,最厉害的刺绣唐卡我记得拍到了2亿多,整个市场都很热,我也见过有画师开价一平尺30万元。我觉得跟着市场走,唐卡价格水涨船高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我们首先要坚持的是唐卡的品质。
主持人:唐卡的收藏渐热,不少爱好者和收藏者也关心一个问题,就是唐卡该如何保存?
罗桑三宝上师:其实唐卡的保存没有什么特别的,要特别叮嘱的就是不要用手摸,因为手出汗有油,也要避免一些香水等含化学成分的东西,会弄脏唐卡的画面。很多人一听说唐卡是手工画的,都很好奇,想摸摸看,但往往一摸就破坏了唐卡的画面。
另外,我还要特别提醒南方的唐卡爱好者和收藏者,要注意防潮。南方阴雨天时天气湿度大,唐卡容易变形,所以保持干燥的环境十分重要。万一唐卡潮湿了,要很快地风干,当然如果真的遭到了损坏,一定要找唐卡的“医生”也就是说要找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一般来讲,除了要注意防潮,收藏唐卡没有太多需要注意的,如果真的不喜欢悬挂的,可以放进一些特殊的箱子里,装上防潮的材料就好。天气特别潮湿的时候,也可以多给唐卡吹吹空调驱驱湿气。
罗随祖:我特别赞成上师的说法,唐卡切勿用手摸。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手绘的唐卡都运用了天然的原料和胶,用手摸画面对唐卡来讲是一种很大的破坏。
第二点,我想提醒大家留意的是,我们见过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工艺,实际上就是在画背面压上一层蜡质,所以很多古画卷得很紧都没有问题。但是藏式材料的装裱通常来讲较厚,所以我比较推荐大家用棉纸铺在画面上卷起来,这样即使时间比较长,甚至忘记了存放地点要防潮,只要隔着绵纸,画面也不会和画背直接接触甚至沾上。
最后还是想强调无论是潮湿还是落水,遭受了损坏都不要自己急于处理,要找专业人士。最坏的结果就是有些人发现唐卡上有水,直接拿布擦,这样一擦就真的造成永久性损毁了。
戴曼曼、何泽茹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