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告别喧嚣
- 发布时间:2014-12-26 09:28:26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随着嘉德、保利、匡时、翰海秋拍相继落幕,2014年艺术品秋拍季已近尾声。与春拍相比,除翰海因周年庆典因素略有增幅外,其他公司均有不同程度下滑。从全年来看,市场仍处于深度调整期。
从2011年起,此轮艺术品市场的调整已持续3年有余。从最初某一品类的成交下滑,到整体成交量萎缩、天价拍品难现,整个市场陷入低迷。2014年,与宏观经济相适应,一种叫“新常态”的说法开始在艺术品市场上流行。
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在参加芷兰雅集论坛时认为,艺术品市场的亿元行情已经渐行渐远,类似前几年那样高歌猛进的行情是不能持续的,现在要进入“新常态”。“无论是由于经济上的下滑,还是政治上的反腐,我们都要接受和适应这个新常态,在新常态中找到新的机遇。”
成交低迷 市场面临最艰难一年?
2014年对艺术品行业而言,日子并不好过。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下称“中拍协”)观察到的情况看,市场仍在持续调整过程中,比2013年有所下调。
据中拍协秘书长欧阳树英透露,今年1-9月份,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金额约153亿元,全年数字仍在进一步统计中。而此前据中拍协发布的2013拍卖业蓝皮书显示,当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313.83亿元。
具体到嘉德、保利、匡时三大拍卖巨头,业绩均比2013年有所下滑,且秋拍成绩不如春拍。其中,嘉德春拍成交额22.5亿元,秋拍17.06亿元人民币;保利春拍成交额27.6亿元,秋拍24.91亿元人民币;匡时春拍成交额17.5亿元,秋拍13.45亿元。
从高价拍品成交情况看,2014年秋拍,嘉德书画成交额过千万元的作品有18件,而春拍有23件;保利秋拍过千万元的作品有19件,春拍时是24件;匡时秋拍过千万元的作品有11件,春拍时有10件,基本持平。
在99艺术网举办的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上,北京翰海拍卖高级顾问穆文斌认为,当前的艺术品市场可用“不温不火、平稳过渡”来概括。中国嘉德拍卖总裁助理刘莹也认为市场仍处于调整期,走向趋于平稳。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则直言本季秋拍是“成立以来最艰难的一次”。
董国强坦承,当前市场,无论是拍品征集还是拍卖都非常艰难。首先是征集困难,没有东西卖,成交额自然下降;其次是艺术品市场的资金受到了影响。今年秋拍,虽然办理竞买的人数和春拍相比持平,但成交率和成交额都明显下降,明年艺术品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
收藏家刘锡荣也认为,2011年的高峰已经过去,目前市场一直在下滑。在经济不振、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者最先斩仓的就是古董、艺术品,市场萎缩至少还要持续3年。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需要换一种眼光重新看待市场,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国艺术品市场将进入一种“新常态”。与中国宏观经济相适应,文物艺术品市场也将处于“提质、增效”的新阶段。
虚火太旺 “文化动力”将成竞争核心?
都说今年市场艰难,但艰难的原因是什么?除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外,主要还是文化影响力不够。在刘尚勇看来,目前艺术品市场并不缺精品,也不缺资金和信心。一旦文化影响力孱弱,市场迅速发展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
“为什么《松鹰图》、《功甫帖》等许多高价拍品出现以后会引起很多争议?甚至成为一种灾难引发社会围攻?还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基础和文化氛围不支持这种亿元行情,整个社会上文化的动力跟不上赚钱的动力。”刘尚勇说。
收藏家徐胜也表示,现在整个社会太浮躁,这种浮躁造成大家不关注艺术品内在的文化价值,更多在琢磨它到底值多少钱。“不挖掘实际的文化内涵就没有收藏的意义,卖文物艺术品跟卖白菜没区别,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界重视。”
徐胜认为,这种只关注价格的行为同时导致艺术品市场虚火太旺,一些新入场的潜在藏家成为最后的“接棒者”,被“灼伤”后开始远离市场,对市场良性培育和长期发展不利。
不过,调整中的市场仍然不乏亮点。记者发现,除部分精品如乾隆御笔《白塔山记》等依然高价成交外,不少特色专场还实现了100%成交,其中包括嘉德秋拍的“明式家具专场”、西泠秋拍的“青铜器专场”、银座秋拍的“孟小冬故物专场”等,均顺利斩获白手套。除却拍品本身的质量,拍卖公司主导的“文化解释力”功不可没。
近几年,从2012春拍匡时策划的“过云楼藏书专场”到嘉德今秋推出的第一个“王铎书法专场”,拍场上学术化趋势愈加明显。中拍协艺委会常务副主任刘幼峥认为,这种以学术赢得交易的模式,在赚足眼球的同时,也逐渐改变了过往以投资性宣传为主的营销策略,更多承担起了文化教育和宣传的社会责任。
仅秋拍期间,据记者了解,就有中国嘉德的“嘉德讲堂”、北京匡时的“博物志”等一系列文化推广和专题性讲座,将整个拍卖季变成了一场文化盛宴。对此,刘幼峥认为,文物艺术品本身的属性决定拍卖学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艺术是艺术品拍卖的灵魂,对艺术价值的把握将成为拍卖行业的关键所在。
刘尚勇同时表示,在新常态下,“文化动力”将成为竞争核心,未来艺术品市场的竞争一定是文化力的竞争。各拍卖公司要在文化上形成自己的特点,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多元化发展
是出路还是“鸡肋”?
近几年,艺术品市场参与者在多元化发展上都有或多或少的探索。按照刘幼峥的建议,新常态市场中的艺术品拍卖行更要秉承四个坚持:坚持规范,坚持学术,坚持国际视野和多元化,坚持品位。
就多元化发展而言,苏富比[微博](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总裁温桂华认为,目前这一策略已从理想转向现实操作和未来设计。在当前背景下,拍卖公司需要采取多元化经营策略,这是一个很好的抗压方式。
温桂华说,无论苏富比或佳士得,书画拍卖仅占其总业务量的一小部分,因此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强,在市场困难的时候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小。
反观国内拍卖公司,多数在书画类拍品方面常常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更多。董国强说,中国书画在国内拍卖行业一线公司里成交额占到70%,二线公司占比更高,可能要到90%甚至100%,大部分二线拍卖公司只拍中国书画。“所以我们现在很紧张,形势很严峻。这也是国内的拍卖公司和苏富比、佳士得相比最大的差距。在面对市场困境的时候,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强。”
记者了解到,今年春拍,苏富比(北京)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呈现了更加多样的艺术审美,从奇石、根雕到家具设计。温桂华认为,各拍卖公司应突出自己的特色和长项,做小板块品牌,小板块也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影响力。
尽管多元化策略势在必行,但实施起来也不容易。董国强坦言,匡时近年在书画和器物板块外,陆续增加了茶道具、佛教艺术品、珠宝等板块,但这些项目并没有贡献太多的成交额。
“比如茶道具,价格比较低,参与人群相对较少,但也要配备人员征集、制作图录,还要辟出预展场地,成本在增加的同时却看不到利润增加,拍卖公司实际上是增加了负担。”
不过中国嘉德则选择了另外一条路。“面对市场的变化,我们可能更关注如何在传承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观念和制度创新,比如在竞买方式、操作模式及金融化方面做些努力和尝试,”中国嘉德总裁助理刘莹说,“但所有的创新也会脚踏实地,仔细研究市场的需求、客户的需求后再进行调整。”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