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收藏 > 收藏新闻 > 正文

字号:  

猴元素席卷洋品牌 传统文化软实力给力(图)

  • 发布时间:2016-02-01 10:14:30  来源:人民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原标题:猴元素席卷洋品牌 传统文化软实力给力(图)

  

  

美国邮政局推出猴年剪纸邮票。

  话题1

  新闻背景

  迎接中国农历猴年的不仅只有中国人,如今世界各国都对此热情高涨,颇有“普天同庆”的意思。多国邮局都推出猴年纪念邮票、纪念币或者纪念钞。商家更是追捧中国农历新年和生肖元素,最近LV、迪奥等大品牌纷纷推出“猴年版”商品。

  “猴年概念”流行反映了什么?是世界越来越重视中华文化,还是越来越倚重中国市场?

  “中国元素”越发流行

  王希怡:最近,像迪奥、LV等大牌纷纷推出“猴”元素设计。这些商家这么会投其所好,反映出他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毕竟,近年欧美经济遭遇寒冬,民众捂紧钱包度日;而另一边厢,中国民众迸发出巨大的海外消费能力和热情,成为拯救国际市场的生力军。

  赵海建:欧美大牌这么做,其实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此前,耐克推广猴年定制的波鞋新产品,产品鞋身以白为主,最特别是在脚后跟部分,写有红字“发”或倒“福”,以取中国人福到之意。说白了,这都是一些营销手法。

  王希怡:懂得“接地气”的确是这些国际品牌的生存之道。他们为打入某一国市场,往往采用地方文化元素,推出相应设计主题,赢取当地民众的欢心。

  黄茜:商家的逐利本性决定了他们“见风使舵”。中国人如今是全球奢侈品行业数一数二的“金主”。美国咨询公司贝恩(Bain &Company)2015年12月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的31%,超过美国人的24%。

  赵海建:不过,“接地气”的方法要适当才行。就像耐克的设计,有网友认为若穿这种鞋上街会被人耻笑。说实话,这双鞋我是不敢穿出去。

  黄茜:如果商家一心只想赚钱,没有“吃透”本地文化和传统,打“生肖牌”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今年某奢侈品牌推出猴年限量版生肖配饰,就被中国 网友吐槽像“长出俩耳的外星人”。还有些一心想“讨好”中国消费者的生肖限量版设计犯忌,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比如逢羊年时,某高端酒类品牌苏格兰威士忌 曾推出以羊意涵推出的《羊年珍藏》限定版,只有集合四瓶酒樽才能看见“三羊开泰”的画面,但因“4”在中国不吉利,所以消费者更愿只买一瓶。

  中国软实力的体现

  王希怡:近年来,春节文化和生肖文化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每逢春节,世界华人社区都会举办各种新春活动,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阵地,成为中国软实力的一种体现。

  黄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华侨华人的影响力扩大。比如加拿大华人华侨,无论从经济还是文化上都对加拿大多元化和经济增长贡献良多,成为加拿大举足轻重的群体。

  在很多国家,从人口构成到文化形成,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华侨华人海外的存在、壮大和奋斗,是中华文化在海外生根开花的重要条件。

  赵海建:近年来,春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加速走向世界,与中国官方的推动密不可分。据新华社报道,为更好地发挥春节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巨大载体作用,官方已启动2016年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着眼点是进一步展现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王希怡:我们知道,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还有西方星座、塔罗牌等文化早在中国流行。而中国春节和生肖文化也应“反其道而行”,增加海外存在感,让更多外国民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赵海建:软实力的大小,依赖于对方的感受,需要打造一些能让对方认同的文化载体。最近,《神探夏洛克》成为赚足收视率的赢家,背后赢家正是英 国。英国作为推广国家软实力的高手,诸如王室、女王、美貌出众的王妃等品牌效益都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推广的结果让各国民众自然形成一个印象:英国是一个有 魅力的国家、英国人招人喜欢。

  对于中国来说,除了文化贸易之外,春节等传统节日作为世界认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因国施策,增强这些载体的亲和力、影响力。

  要学会求同存异

  王希怡:有意思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些有趣的文化差异。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中国喜迎羊年时,欧美媒体大费 周折地研究“羊”,翻译为“goat”、“sheep”还是“ram”?那股较真劲儿,既让人觉得有点“蠢萌”,也为他们的认真和重视所感动。

  黄茜:差异是吸引力的重要来源。我们觉得情人节浪漫、圣诞节欢乐;而让外国人感知中国四时节气有趣、春节习俗热闹,则同等重要。

  中国故事曾经不止一次被搬上西方荧幕。比如,迪士尼曾经拍摄动画片《花木兰》;《西游记》和孙悟空的故事也曾反复被搬上荧幕,最近热播的美剧《荒原》就被称为“现代版西游记”。

  赵海建:正因存在碰撞,才能发现差异;也正因存在差异,文化交流才有吸引力。事实上,国外友人接触中国文化过程中,我们能体会到类似差异,但应该求同存异。比如,今年洋大牌推出的猴图案设计,被中国网民吐槽太丑等,其实是文化交流中的正常现象。

  黄茜:生肖、节气、舞龙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如果善加挖掘、包装和推广,影响力不可限量。如今世界各国“追捧”中国元素,我们更应趁着势头筹划,特别是在传播手段上有所创新,获取更大更好的传播效果,这也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

  之前,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播出就是一个新尝试,“中国年”完全可以拍成短片,向世界推介。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