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财经 > 收藏 > 收藏新闻 > 正文

字号:  

天价国宝做局背后 国宝帮覆灭记

  • 发布时间:2015-08-14 10:14: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毕晓娟

  随着收藏圈两位重量级人物相继“落马”,一个近年来日益兴盛的“国宝帮”背后故事浮出水面。这是一个以收藏所谓天价“国宝”的藏家为中心,形成的由制假 者、文物贩子和鉴定专家组成的利益共同体。如果把仿品赝品误当国宝,仅仅是收藏玩赏,而不去牟利欺骗,这样的国宝爱好者也是情有可原,但当下的“国宝帮” 就像一个毒瘤,以假藏品、假博物馆为工具,牟取金钱、土地暴利,不仅危害收藏圈,也带来权力寻租、利益交换黑洞。

  “国宝帮”成员大起底

  号称身家几十亿的上海收藏家卫梦强,被称作是“国宝帮”偶像派大腕,然而在去年11月,媒体曝出卫梦强以涉嫌诈骗被上海奉贤区检察院批准逮捕。事情起因于 卫梦强曾帮收藏者俞某购买的5件青铜器,后来收藏者因真假问题要求退还500万元投资款,遭到卫梦强拒绝而后报案,由此引燃了“国宝帮”覆灭的导火索。

  此前在2014年3月15日,经俞某提供线索,上海一档“揭秘国宝帮”电视栏目通过秘密拍摄形式,曝光了卫梦强收藏的数百件天价“哥汝官钧定”五大窑全部 是地摊级仿品。但是卫梦强认为该栏目的报道严重败坏了他的名誉,一纸诉状将俞某及媒体告到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

  卫梦强向法院表明《国宝档案》栏目给他做过专题节目,并称自己是中国文物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收藏的都是真正的国宝,要求二被告予以公开赔理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不过这场名誉官司尚无结论之时,卫梦强已经因涉嫌诈骗被批捕了。

  随后“国宝帮”另外一位大腕宁玉新传来了被警方调查的消息。早在2012年,宁玉新因为质疑北京电视台《天下收藏》砸了“真货”而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 尖。被众多专家指为“造假拙劣”的“青花热水瓶”,宁玉新则力挺是“真货”。在赝品充斥的河北雷人博物馆冀宝斋闭馆整顿之前,宁玉新也是公开为之“喊真” 者之一。

  曾有人质疑过宁玉新的文物专家身份,在一些介绍材料中,他拥有一系列炫目头衔,如“中国高层决策协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上海社会科学文化经 济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国家收储协会玉文化协会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首席鉴定专家”等。

  后经媒体证实,这些头衔中多数都是子虚乌有,或者杜撰,或者篡改,他的一个重要头衔“中国高层决策协会文物鉴定专业委员会主任”竟然是一家在香港备案的公 司。对此宁玉新辩解称这些头衔都是别人给加的,他并不知情。据悉,在2014年涉案金额数亿的炎黄文交所传销案中,宁玉新作为炎黄文交所名誉主席,判决书 上只是注明对其“另案处理”。

  随着“国宝帮”重量级人物浮出水面,这个庞大的收藏群体引来更多关注。他们通常会以一个收藏有大量“国宝”的藏家为中心,形成一个由制假者、文物贩子和鉴 定专家组成的利益共同体,有些藏家是固执己见以为收藏到了国宝,更多的则是知假卖家,采取精心设计、连环“做局”的方式达到最终获取名利的目的。

  河南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袁银龙认识一位痴迷古玩的某电视台编导,他买了满屋子的瓷器,号称国宝级的汝官瓷,1件就是上亿元,他自己竟然收藏了14件。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位财力雄厚的企业家,具备像他一样的收藏眼光,来买走他收藏的这些价值不菲的国宝。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国宝帮’,他们也是一些很聪明的人,可惜走入了迷途。”袁银龙说,“他们的自信已经变成了盲目自负,某领导就曾跟我说,我做行政管 理,我能做得非常优秀,还出过书,受到过表彰。我现在开始要做收藏了,我一定能做到全国最好。”结果袁银龙发现他的藏品多为地摊货,但是对方已经深陷“国 宝”帮怪圈,还准备在收藏界大干一场。

  做局高手是怎样练成的

  “国宝帮”的进化并非一朝一夕,一些古玩爱好者起初并不全是利益驱动,他们出于对文物的喜爱,而开始在地摊古玩市场中淘宝,结果因为水平不够,或者是被人 误导而走入歧途,在收藏了一批“国宝”后,却屡屡被人鉴定为赝品、仿品,备受打击的他们不愿接受事实,以收藏者之间互相认可的方式形成了情感联盟。

  “你花心血收藏了那么多古玩,大家都说是假的,你能甘心吗?这时忽然有个藏家说你收藏的是真的,你是否会出现一种知己的感觉?相互吹捧之下,你就更有信心了,不会认为自己收藏的是赝品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宝”收藏者说。

  不过这种所谓“惺惺相惜”的友谊并不是关键所在,真正让“国宝帮”泛滥的还是其背后的利益链。这个江湖中上演的其实是“击鼓传花”的游戏,每个人既是施害 者也是受害者,最早将钱砸进去的收藏者,给新入行的藏家们灌输歪曲的收藏理论,一级一级地将“国宝”故事演下去。

  由此“国宝帮”形成从低到高不同分层,最底层是入行不深的古玩爱好者,总以为自己捡漏了,手中只要有一件“宝贝”就敢吹嘘上亿,对于他们来说卖不卖不重要,关键是自我心理满足,享受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不过当收藏者已经拥有一定量的“国宝”,缴了不少学费,学了些杂七杂八的收藏知识,在全国各地结识了不少同好,了解目睹了一些行规和做局,他们开始有了新的野心,不再满足于仅仅是分享鉴赏,而希望借藏品获取任何想要的东西。

  有的“国宝帮”在全国各省市乡镇布下征集线路,各路送宝人经常络绎不绝,让旁人看着十分艳羡,同时媒体宣传铺天盖地,各路专家也纷纷为之站台呐喊,以打通一条将藏品洗白升值的路径。

  更高级的玩法是放长线钓大鱼,不在乎卖藏品的那点利益,甚至对收藏、对真假都没什么兴趣,藏品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工具。他们会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博物馆,即 使里面的东西全部都是赝品,仍然可以轻松地通达地方政要,在当地俨然树立正面公众人物形象。然后从银行贷款,找政府扶持等等原先很困难的事情就变得很容易 了。

  将藏品和博物馆换成土地资源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现象。“我看到的情况就是,有很多博物馆跟政府换资源,盖一个假博物馆,然后跟政府换土地资源。现在博物馆成为社会的香饽饽了,政府也不一定懂。而且越是假的博物馆,规模还越大。”一位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

  “国宝帮”的种种做局都离不开鉴定专家,昧着良心的专家和伪专家们则成为催化剂。“有个水平很高的专家说这个‘不错’啊?”常听到有收藏者这样反问说他藏品为假的人。

  有的专家经常用“不错”、“还好”、“好看”、“少见”、“可以玩玩”、“有点味道”之类的词语应付,而不是“老的”、“真的”、“清代的”等明确作答,当然如果遇到的是伪专家的话,鉴定也不靠谱。

  实际上,因为收藏圈内种种利益纠葛,多数专家都采取不得罪人的办法,就是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藏品,哪怕知道是赝品,也别戳破,否则可能得罪一群在圈子里混的人,给自己引来麻烦,那些拿人钱财与人消灾的专家就更不会提出异议了。

  利益交换乱象何时休

  据业内人士估计,“国宝帮”成员有可能已占收藏爱好者的半壁江山。“国宝帮”现象引发的利益交换、权力寻租乱象,已经不只是艺术品收藏领域的顽疾。“把一 堆赝品、破烂捐给博物馆,内外勾结,国家的钱就流入了私人的腰包。”一位接触博物馆的收藏界人士张言(化名)说。

  2013年媒体曝光的河北冀宝斋博物馆事件至今还令人印象深刻。虽然冀宝斋后来被撤销注册证,闭馆整顿。但是人们仍然质疑的是,一个赝品充斥的博物馆竟然 获得“重点工程”称号,何以得到政府每年60万元的资金扶持?馆主多年来收购4万余件“古董”耗资数千万元,钱从哪里来?对于村民反映的村委会“打白 条”、卖地买古董等问题尚没有明确结论。

  “这些人最后走向的结局就是骗,花出去的钱怎么回来?多数人知假卖假,不知者,不多,最终都是为了名和利,却说是为了国家民族文化传承。”张言透露,假东 西还要捐给博物馆,醉翁之意不在藏品,而在于利益交换。“涉及到官员的升迁,一个在职的官员,在他的领导下,有人捐献了价值不菲的文物,这就是政绩。”

  “谁如果说捐赠藏品是假的,领导就不愿意了,必须说真,必须说几十个亿上百亿,而专家拿红包,昧着良心说话。”张言说,如此配合,内外勾结,国家的钱没了,装进私人的腰包,奖励发给捐赠赝品的收藏者和促成捐赠的有关领导专家了。

  袁银龙很痛心地告诉记者,安徽亳州市的一个收藏家,在被三个专家鉴定自己大批藏品都是赝品后,无法面对失败打击而自杀了。“他们后来都知道自己收藏的东西是假的,但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还要把自己包装成爱国者[微博],不去骗人的已经算是有良知的了。”

  “这东西全世界存世量可能只有几十件,但不代表我这里就没有啊?我运气好确实可能买到啊?”经常听到“国宝帮”这样反驳。“国宝帮”的偏执在收藏圈也是出了名的。他们一口咬定东西是真的,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专家如果说实话反而被认为是伪专家。

  人若不自欺,何以欺人?从金缕玉衣、汉代玉凳、永乐青花热水瓶到后来的冀宝斋博物馆,这些收藏界的笑话,如果用理智的心态和专业的知识来判断,就不会陷入 “国宝帮”中不能自拔。旅日瓷器收藏爱好者卫晓非曾对比中日收藏者说,中国收藏者越来越缺乏理性,在当下火爆的收藏市场中,尤其需要能真正从内心中本着审 慎和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件藏品。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