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印花税票收藏价值最高?
- 发布时间:2014-12-26 09:20: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责任编辑:毕晓娟
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公告称,2014年中国印花税票《岭南钩沉》印制完成并开始发行。该套印花税票的选题、设计由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和广州市地方税务局承办,以岭南文化为主题,是继安徽、陕西、福建之后,我国第四套反映地方题材的印花税票,也是岭南文化首次体现在整套印花税票中。
与往年发行的印花税票不同的是,2014年中国印花税票借鉴“文化记忆”理念,以时序为经,以事件为纬,选取积淀在岭南文化发展进程中较具影响力和文化渗透力的九个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如“马坝史光”、“百越衍蕃”揭示了岭南早期文明的曙光,展现岭南先民的风采;“南越肇建”、“广信初开”、“冼太安民”再现了汉文化与土著百越文化不断融汇升华、促进岭南繁荣发展的历史;“南华禅音”、“梅关古道”、“海上丝路”、“侨贯东西”则展示了岭南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自成体系、彰显特色、走向世界的进程。九个元素从不同角度浓缩了岭南文化的辉煌历史和丰富内涵,展现出岭南文化的非凡魅力与独特风采。
与邮票一样的,印花税票是一种使用面广、观赏性强、收藏价值高的有价证券式完税凭证,代表了某个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水准,具有较高的税务文化价值、美术工艺价值和史学文物价值。随着旧版印花税票不断以高价亮相拍卖市场,其知名度正在不断提高。在今年北京保利春拍中,5枚不同面额的1913年长城图印花税票就分别拍出了9.2万元。
2014年中国印花税票以岭南文化为主题
羊城晚报:2014年中国印花税票《岭南钩沉》公开发行之后,很多人对其版式设计评价都很不错,当时的设计理念是怎样构思出来的?
郭承辉:这套税票我们采用的是手绘设计,版式设计灵感来自中国宋代木刻版元素,整套票以汉画像砖风格的手绘加上现代象征主义风格设计,票面配有文字注解,并加盖浑厚的中国印篆刻点缀,色彩与图形结合,形成独特的设计语言,使得整套票的画面既浑然一体,又彰显每一枚票的个性。
与此同时,我们还特邀了篆刻大师钟国康根据图名创作印章。字、画、印、版式相得益彰,古雅清新,含蓄又具书卷气。这类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既适应了印花税票幅面较小的特点,也将选取的岭南文化九个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文化现象,通过绘画的形式,诗意地、叙事性地在方寸之间呈现出来。在印花税票的题材表现和版式设计上,运用这种别具一格的视觉语言,是一次大胆的创新。
比如第九张印花税票“侨贯东西”,我们画面的创意是表现广东华侨文化是“走出去与走回来”的文化,在华侨的心中,他乡的奋斗之激情与故乡的思乡之乡愁是分不开的。画面以“月是故乡圆”为立意,以故乡的碉楼田原景色为此岸,以纽约曼哈顿为代表的世界大都市为彼岸,遥遥相望,同时以节庆的舞龙、南狮为寄托,表现华侨热爱家乡之情怀,在世界各地所有的华人都会过同一个春节、同一个中秋。
羊城晚报:岭南文化源远流长,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众多,你们是怎么选出这九个历史场景的?
郭承辉:选择这九个呈现岭南文化特质和内涵的典型历史场景,是经过专家、学者、策划者反复研究的,展现的是岭南文明开端、与中原文化逐步融合、繁荣发展和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
票面设计所选的九个元素:马坝史光、百越衍蕃、南越肇建、广信初开、冼太安民、南华禅音、梅关古道、海上丝路、侨贯东西,乍一看好像都知道,甚至耳熟能详,但对其背后的意义却可能不甚了解。比如广信初开,大家都知道广信塔,但却不很清楚广信还是岭南古都,更不知道广东、广西以此分界而得名。
其中,前八个都是历史久远的事件或文化现象,第九个侨贯东西反映华侨及华侨文化的内容虽然兴盛于近现代,但岭南海外移民却古已有之,历史悠久,这正符合“钩沉”之意。
印花税票也有收藏价值
羊城晚报:印花税票跟邮票一样,都是方寸之间的艺术品,但印花税票的收藏群体相比邮票要小得多,研究印花税票的人也很少。印花税票有没有收藏价值?
郭承辉:印花税票的发行历史也很长,但为什么邮票的收藏群体大得多?因为邮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文化交流、人际交往的媒介,美誉度很高。而印花税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凭据,流通性不高。但自从1991年国际集邮联将税票作为一个专门的类别,允许参加邮展竞赛,使得印花税票的集藏者和研究者急剧增多,印花税票在收藏品市场的交易也日趋活跃。
羊城晚报:印花税票的知名度正在不断提高,旧版印花税票也不断以高价亮相拍卖市场,今年5枚不同面额的1913年长城图印花税票就分别拍出了9.2万元。
麦国培:我从1992年开始收集和研究印花税票,可以说见证了印花税票最近20多年来价格的不断上涨,最近我刚从拍卖会上买了一张清代的印花税票,已经要1万多元了。虽然近年来收藏印花税票的藏家群体增加了很多,但相比邮票的收藏大军还真的只是“毛毛雨”。
羊城晚报:在拍卖市场上,有一种“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的印花税票价值应该是最高的。早在2009年的时候,“苏黎世亚洲”在香港举行的秋季邮票拍卖会中,一枚1897年红印花3分小字加盖当壹圆邮票的印花税票,就以258.7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刷新了单枚中国邮票拍卖最高成交价的世界纪录。在国内拍卖市场上,时不时也会出现“1949年大东版印花税票汉口加盖金圆邮票”。当时的印花税票和邮票是通用的?
麦国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印花税票都是邮局代售的,因为邮局的网点比较多。1948年、1949年的时候因为战乱,邮票的印刷数量跟不上消耗的数量,所以就将印花税票加盖成为邮票,数量还不少。
另一段历史是,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于1913年3月1日发行中华民国政府第二套印花税票,由于货币和政权的改变及不致浪费等的原因,那些已下发至各省、市,但已作废的中华民国第一套印花税票,就被加盖上“中华民国”等字样改作中华民国印花税票使用。目前已发现广东、福建及云南三省有此种加盖改用的印花税票。
争议
清政府是否推行过印花税票?
羊城晚报:麦先生您的收藏以清代的印花税票为主,但很多资料显示,清政府为了实行印花税制,曾分别请英国印制了3年印花税票,后来又请日本、美国两次印制税票。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实施,唯有“红印花”后被加盖成邮票,而日本、美国所印制的税票均没有被派上用场,始终没能实现征收印花税之事。
麦国培:这的确是目前对清代印花税票的一个普遍说法。20世纪初,清政府财政困难,大幅增加税收种类并推行西方的贴用印花税票办法。1902年12月30日,光绪皇帝首次批准推行印花税法,清政府即委托“大日本帝国政府印刷局”印刷了一套6枚的印花税票。但由于推行印花税法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全国各地反对推行印花税票者众多,此次推行印花税法未能实行。此套印花税票通称“日本版”。
1907年12月8日,清政府“度支部”再提议推行印花税法,并获光绪皇帝批准。此次印花税票由“美国纽约钞票公司”印刷,故称“纽约版”,全套3枚,共印刷1亿枚,其中20文印5100万枚,100文印3200万枚,l000文印1700万枚。
1909年4月4日“度支部”开始向各省下发印花税票,规定各省在收到印花税票后,于3个月内开始推行印花税法。由于中央税务征收与地方税务征收的利益产生冲突,加上推行印花税法没有法律规定,所以此次推行印花税法效果并不理想。
羊城晚报:有没有发现使用过的清代印花税票?
麦国培:我曾经在收藏界的朋友带领下,到过安徽歙县挨家挨户收集老税票。安徽文化保存得比较好,老东西比较多。我就收到了一张安徽歙县在清宣统二年二月(即1910年3月11日-4月9日)的“契纸”,土地交易4两,9%税率,纳税3钱6分银,按规定贴了一枚20文的印花税票。这明显就是清代使用印花税票的实例。
据我的研究,清代印花税票在天津、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共7个省、府的部分地区的使用有史料为证,而使用实例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5省有少量发现,这应该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印花税票。
我国历史上首次发行印花税票,一直被认为是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 3月1日。清代的印花税票在史学上被认为并未使用。但我收集到的实物证明:清代的印花税票在1909年12月-1911年9月,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5省都有使用过的历史事实。
为什么叫《岭南钩沉》?
据介绍,钩沉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医理论著作《黄帝内经》:正常人的脉象会随四时的更替而发生相应的变动,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难经》把石脉解释为沉脉,基本上后代都公认这个注释。古代创立钩沉这个词语的人必定熟悉这一点,钩应夏,沉应冬,钩沉其实就是夏冬的意思。钩沉也是春秋的另一种说法,现在一般称钩沉为把被岁月沉积遗忘的历史再呈现出来。
在这套反映岭南文化历史的税票命名过程中,专家、学者、策划者提炼了几十种名称,最终大家一致认同了“岭南钩沉”这四个字。以《岭南钩沉》为题可以解读为:“打捞岭南被岁月沉积遗忘的历史”。岭南人、岭南文化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常被世人津津乐道,但还鲜有人系统分析形成当今岭南文化的历史成因,或者说岭南文化之所以称为岭南文化的背景还尚待世人去探寻、“打捞”。
另据介绍,这套印花税票还增加了异型孔和“税”字的镂空防伪技术。异型孔和文字镂空防伪技术科技含量高,是目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一种打齿孔技术。它不仅起到良好的防伪作用,同时又美化了画面图案,而且大众在识别中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人人都可以进行鉴别。
★ 印花税是以购销、加工承揽、建设工程承包、财产租赁、货物运输、仓储保管、借款、财产保险、技术合同或者具有合同性质的凭证、产权转移书据、营业账簿、权利、许可证照等应纳税凭证为对象所征收的税种。
★ 印花税票是专门用于征收印花税税款,在票面上直接印有固定金额,并粘贴在应纳税凭证上的一种完税凭证,具有使用面广、观赏性强、收藏价值高等特点,被视作邮票的“姐妹花”,被誉为“国家名片”。一般情况下,现行印制的印花税票每套共有9枚,面值分别是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
部分印花税票拍卖成交纪录
1949年湖北汉口加盖印花税票改作基数邮票5分/20元、30分/20元各一枚 22.4万成交 2009-11-13 北京诚轩
1913年长城图印花税票2分无齿深绿色样票一枚 9.2万成交 2014-06-07 北京保利
印花税汉口加盖“印花税票改作‘金圆’邮票”新票四方连全套 9.2万成交 2012-12-18 上海泓盛
1949年湖北汉口加盖印花税票改作基数邮票1分/20元一枚 5.82万成交 2009-11-13 北京诚轩
天坛图恢复法统纪念印花税票(红色)1分印样一枚 2.8万成交 2007-11-13 中国嘉德
清代纽约版未发行印花税票3枚全套二十方联 0.67万成交 2011-05-16 雍和嘉诚
1949年广州寄美国航空挂号封,贴北平风景图银元邮票二枚全、印花税票 0.63万成交 2012-11-26 北京诚轩
改作基数邮票20分/1000元一枚
1903年日本版大清印花税票四全张 0.61万成交 2003-07-13 中国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