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理财 > 财富生活 > 正文

字号:  

研究发现:颜值影响决策 时间可打破择偶匹配

  • 发布时间:2015-07-20 11:36:04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郭原毓  责任编辑:张明江

  研究发现:颜值影响决策,但时间可以打破择偶匹配

  不久前,“颜值”一词开始走红,网络上甚至流传着一句话,“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对情侣来说,大家倾向于选择跟自己颜值相称或类似的对象,而这种选择和自身具有相似外表、行为以及心理特征伴侣的现象,则被称作“择偶匹配”。但研究表明,随着相处时间的推移,“择偶匹配”可以被打破,也就是说,相处时间越久,颜值越不重要。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变化?“颜值”在人们恋爱和生活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且看心理学家如何解读。

  恋爱关系始于“看脸”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与朋友变情侣的人相比,一见钟情坠入爱河的情侣在颜值上更接近。研究人员表示:人们通常会选择和自身具有相似外表、行为以及心理特征的伴侣,这种现象被称作“择偶匹配”,而时间可以打破这种择偶匹配,让人们去和那些与自己相似度低的人在一起。

  该项调查针对167对情侣,情侣们在一起的时间从3个月到53年不等。调查结果表明,如果双方在开始约会前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那么他们对另一半外貌的看法可能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换句话说,相处得更久或许可以让人们在选择伴侣时更多地考虑其他因素——例如两人是否合得来,而不是长相美不美。

  对此,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陈启山教授表示,“看脸”在一段亲密关系开始阶段起着重要作用,但随着相处时间变长,颜值对亲密关系的影响边际效用递减。“在心理学上,耶鲁大学的罗伯特·斯滕伯格曾提出过一个爱情三角理论,认为完整的爱情是由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组成。其中激情指的是一种情绪上的着迷或性的唤起,是爱情的一个重要成分,主要受到个人的外表和内在魅力影响。”在刚认识彼此的阶段,一开始见面时我们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相貌,也就是颜值,在性的因素被唤起后,才利于进一步建立亲密及承诺层次的感情,“可以说,激情或者颜值,在两性关系中是非常关键的先导性条件。”陈启山说。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激情消逝得最快。“通常我们看到父辈的爱情中,他们无话不谈(亲密)、不会背叛对方(承诺),但激情的成分已很少了,他们间的关系转而内化发展,对彼此的印象已极大超越第一印象。”陈启山解释说,因此,可能一开始各方面并不相称的俩人,相处时间长了后,心理上的距离被拉近,对伴侣外貌吸引程度的评价也会发生变化。

  “看脸”是优化繁殖的本能

  当欣赏对象为明星、陌生人时,大多数人会坦然地用外貌评价他们,但在恋爱关系中,人们总会羞于承认这一点,觉得“看脸”容易让人显得肤浅。陈启山教授认为,“看脸”并不仅仅满足视觉享受,它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颜值的重视是为了保证进化意义上的安全,无论男女,‘看脸’这一行为都具有规避风险,优化繁殖的意义。”

  有趣的是,大量研究表明,虽然男女都“看脸”,但男性会更重视伴侣的相貌。“我们可以看到主流群体对女性的赞美,不外乎年轻、健康、第二性征明显,这一切都释放了一种生育信息,表明这个人比其他人更有利于繁衍后代。”而在当前的文化背景下,女性看待男性则更加复杂,除了颜值外,还受到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等各方面的影响。“繁衍是人类的本能,如果伴侣颜值较高,暗示后代可能更具潜力;雄厚的经济实力则代表可为后代提供更多社会资源。”

  陈教授说,这种广义上的“看脸”结论是从宏观族群发展中总结出来的,如果从个体来看,审美当然是多样化的:有人喜欢健壮饱满,有人垂青弱不禁风,但经过漫长的进化后,前者的后代发展壮大的机会要比后者大得多,符合人类繁衍的本能。“这也是为什么美有一个比较恒定的标准,这是一个进化的结果。”

  “颜值”重要 但性格因素更重要

  近日,浙江大学一个科研团队进行的关于女性容貌与男性决策关系的研究发现,面对同样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如果是美女提出来的,男性接受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反之,如果是由颜值一般的女性提出,男性则不易接受,决策起来也没有面对美女那么爽利。换句话说,颜值高低影响了对公平的把握。

  类似的例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夫妻吵架后,“因为对方够帅/够美,所以我原谅你”的案例并不少,可见颜值并不止在恋爱一开始发挥作用,它无处不在,影响决策、容忍度、动力等等。“人对正负情绪的处理加工是不一样的。负面的影响更大。如果颜值一般,感情一旦出现破裂,可能这种负面情绪会被放大。人的大脑是非常不理智的,世界也是不公平的。”陈启山教授说。

  随着“颜值”概念在网络越来越多地出现,我们可以发现,对比二十年前少女们对高仓健那种硬汉的推崇,现在所谓的“高颜值”呈现出一种中性美的趋势,娱乐界“小鲜肉”当红,粉丝们强调“精雕细琢的美”。

  对此,陈启山认为,潮流的转变并不能说明什么,毕竟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这些变化只是很小的一个波澜。“流行是可以由被操控的,所谓引领潮流,就是把一部分人的口味调动起来,营造出一种新趋势,‘颜值’的流行更多是一种传媒文化的引导,不用太在意。虽然颜值很重要,但对于亲密关系来说,性格等内在因素也许更重要。”陈教授说。

  “夫妻相”是互相学习的结果

  只要留心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许多夫妻、恋人的相貌彼此非常相似。不少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对这一“夫妻相”现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理论解释。

  “择偶匹配”可以用来解释其中一部分,由于一开始就选择了与自己各方面相似的伴侣,看起来像也无可厚非。但我们已经知道,“择偶匹配”是可以被打破的,也就是说,夫妻俩外表相称的可能性或许很低,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导致了“夫妻相”呢?

  美国学者R·伯威史蒂教授提出一个观点,他认为夫妻或恋人相貌相似是“相互学习”的结果。按照伯威史蒂教授的解释,我们的相貌并非是天生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后天学来的。例如,当新生婴儿睁开眼睛后,他便开始“学习”他人的相貌,包括自己的“五官”甚至“眉毛”怎么摆放。孩子长得像父母,是由于他们与父母相处时间最长,从父母那儿“学”的相貌最多的缘故,同理,夫妻或恋人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他们彼此欣赏对方的容貌,同时更加认真地学习对方的相貌,时间越长,彼此影响就越深,相貌也就越来越接近。

  陈启山解释道:“这是心理学上的镜像神经元理论,强调人类的模仿能力。除此之外,我认为随着年龄增长,夫妻各自的性别特征逐渐褪去,趋向于一种‘中性人’的长相,当皮肉逐渐松弛、骨骼突出时,人看起来都是差不多的,性激素减少导致夫妻外貌差异不明显。”

  陈教授强调,“夫妻相”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可能一定比例的人遵循了择偶匹配原则,他们一开始就长得像,多年一起生活后外貌差异更小,导致大众对夫妻长相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看到夫妻都往相像的方向去联想。至于事实像不像,还值得商榷。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