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6日 星期一

财经 > 债券 > 债券资讯 > 正文

字号:  

地方债三大问题需改进 多举措托底无破产隐忧

  • 发布时间:2015-12-30 07:51:00  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田燕

  “之所以出现负债的情况,是因为支出大于收入。减少支出,就能够把负债的问题解决。但是现在地方所承担的支出责任很高,比如教育、公安、政府基本支出等等,都是离不开的。这些必须支出的,地方减不了。减不了的话,就必须借债。”关于地方为何借债的问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这么向记者回答。

  28日,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将合理确定地方政府新增债务限额,进一步实施减税降费政策。业内专家在接受央广网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项规划主要针对此前地方债“滚雪球”的一个现象。目前,地方债存在利息高、不规范、监管难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中央发行债券进行置换。

  地方债三大问题需改进:利息高 不规范 监管难

  对于去年中国地方债情况,据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的报告,从债务结构来看,2014年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4万亿元中,省级、市级和县级(含乡镇)分别占比为14%、42%和44%。从举借主体看,主要是融资平台、政府部门和机构、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

  高额地方债之所以屡屡见诸报端且受到中央重视,根本原因之一是地方债务筹措方式和中央负债有本质区别。

  袁钢明向央广网财经记者介绍,中央负债一般来说是通常是发行国债,这种方式规范、稳定,而且操作层面上来说比较方便。

  地方债则通常是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或者是国企来借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在内的各种债、或者通过信托的方式进行融资。

  袁钢明表示,地方政府这种融资的方式利息高、不规范,所以现在要把地方债进行置换,也就是采取中央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措资金。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称,今年中国将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增至3.2万亿元,实现了对当年到期债务的全覆盖,将被置换的存量债务成本从平均约10%降至3.5%左右。

  事实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并非易事。楼继伟说,地方政府违规举债、变相举债仍有发生,监管难度较大。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仍然违规举债,或为企业举债违规提供担保承诺等;个别金融机构继续为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提供支持,并要求政府进行担保。“明股暗债”等变相举债行为时有发生。

  债务率86% 地方政府无破产可能

  楼继伟介绍,经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确定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6万亿元,债务率为86%,低于100%的警戒线。

  “今年发行了6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此举有利于‘稳增长’;将地方政府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完善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监管。”楼继伟表示。

  袁钢明在接受央广网财经记者采访时称,86%的地方债从总的情况来看是“可控的”。国际上来说,超过60%就已经属于高风险的范畴,然而事实上所谓的欧债,已经远远超过100%。

  尽管如此,袁钢明还是对记者表达了对地方债规模的担忧。“需要注意的是,所谓86%是从平均的角度上来讲的,还有很多比86%要更严重,就会造成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没有还上的债会对银行造成极大的冲击和危险。”可以说,从86%这个角度上来说,地方债还在“可控但是已经很高”的范围内。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会像此前美国中央政府一样破产。据袁钢明介绍,很多地方不独立承担债务,很多债务由中央统借统还。

   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也在健全地方财政机制上更近一步,提出了包括赋予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权限、推广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政府或有债务监管等多项措施。

  中央赤字率或扩大到3%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优异的财政数据也可以给地方政府和公众信心。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的赤字率是2.3%,且将在未来逐步扩大。因此,中央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负担地方债这些支出。

  12月26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上,楼继伟回应常委委员提问表示,2016年初步计划是中央、地方都要增加赤字。多位专家在接受央广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中央政府的赤字情况良好,可能会扩大到3%左右,且所谓3%的赤字红线缺乏合理支撑。

  “中国的国有资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净值接近40万亿,这是其他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万博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记者表示,“所以考虑未来的收益、经济增速和资产端三个情况,中国的赤字率可以高一点。3%太低了。”

  瑞银证券也分析,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以上,中央财政赤字规模将超万亿、地方政府新增债券发行规模也可能达万亿。

  不过,2016年最终赤字规模仍然有待明年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审议通过。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