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股权遭遇流动性困局:机构持仓难作为
- 发布时间:2016-05-17 03:00:07 来源:中国青年网 责任编辑:胡爱善
今年以来,四大国有银行各自的日均成交额均在4.5亿元-5.5亿元,成交最低迷时尚不足1.5亿元
作为A股市场最“位高权重”的行业板块,上市银行可以说是机构投资者资产池的标配。但是,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沉淀在上市银行中,却也渐渐导致上市银行股权流动性渐失。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银行板块今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合计83亿元,仅为券商板块日均成交额(215.52亿元)的38.5%;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各自的日均成交额均在4.5亿元-5.5亿元之间,且成交最低迷时尚不足1.5亿元。
在这种“习惯性地量”的幕后,银行股并不缺乏机构投资者拥趸,事实上,几乎每家上市银行股东中都驻扎了数百家机构席位,但是,对于大资金“进场易退出难”的担心阻碍了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交投的热情,银行股更多的时候被动地成为了机构资产池中“压箱底”的配置。
银行股交投冷清
虽然号称两市第一权重板块,但是其市场表现却有些名不副实,因为,从成交量来看,银行板块在A股市场中并不突出。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银行板块今年以来的日均成交额合计83亿元,仅为券商板块日均成交额(215.52亿元)的38.5%;其中,四大行各自的日均成交额均在4.5亿元-5.5亿元之间,且成交最低迷时尚不足1.5亿元。
甚至于,即便是中小板或创业板中的热点公司,其单日成交额都可能数倍于一只银行股的成交额。例如,上周五深交所中小板公司多氟多全天成交额高达52.72亿元,而当日16家上市银行合计的成交额仅为48.27亿元。
与交投冷清相匹配的则是银行股的低估值。数据显示,截至上周五,16家上市银行中,仅6家银行的市净率高于1倍,其余银行股价均处于破净局面,其中有5家银行的市净率在0.7倍-0.8倍之间,也就是“七折起售、八折封顶”。
机构驻扎银行股
与上市银行交易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背后数量众多的机构投资者。
东方财富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年底,持股工商银行的机构共有245家,较去年中期的179家增长了37%,合计持股占流通股股份的1.87%;持股中国银行的机构共有236家,较去年中期的187家增长了26%,合计持股占比为1.21%;持股建设银行的机构共有189家,较去年中期的146家增长了29%,合计持股占比为6.87%;持股农业银行的机构共有219家,较去年中期的154家增长了42%,合计持股占比为4.53%。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占四大行的流通股比较低,但是如果忽略几乎只增持不减持的证金公司、中央汇金、财政部持股以及H股,工农中建四大行中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合计持股的占比则在15%-40%之间,其话语权显然不容小觑。
“银行股是很多机构投资者的标配,尤其是对于以蓝筹、价值为概念的股票型基金来说,银行股基本上是必须配置的”,市场人士指出。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四大行以外,其余12家上市银行的情况大多与四大行股东结构类似,均有逾200家机构驻扎,可以说都是机构资金的宠儿。
机构担心难以快速进出
机构股东云集与估值长期低迷,这对组合看似奇怪,但发生在银行股身上,却又很自然。
“机构虽然将四大行等银行股作为标配,但是谁都并不愿意真正捍卫估值,由于参与的机构众多,反倒成了‘三个和尚没水吃’,一遇到风吹草动往往比谁跑得快”,上述市场人士表示,“A股的机构投资者抱团取暖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这对于大盘蓝筹公司而言尤为不公平”。
“机构投资者显然也不愿意‘压箱底’的银行股股价经常在每股净资产边缘徘徊,更何况部分银行的股价已经远远低于每股净资产,但是机构投资者也确实很难有所作为”,一家私募机构投资总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难作为’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该人士具体指出,第一,不可否认的是,银行股流通股本和流通市值巨大,即便剔除证金公司、汇金、财政部等不会草率减持的“国家队”,剩余市值仍非常高,真正撬动股价所需要的资金量自然非常大;二,上市银行大多驻扎了二百至三百家机构投资者,在火热行情中“搭便车”的机构比较多,出力最多的机构不一定是受益最多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上市银行的机构股东最怕的是大举加仓后成为“接盘侠”:由于银行股平日交投呈现出“习惯性地量”,机构担心大资金进入后,没有其他机构愿意成为交易对手,导致新进入的资金短期内难以平稳退出。
“毕竟,无论是高位接盘还是底部接手,如果后续没有充裕的流动性和交易做保障,所谓的估值高低都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上述私募人士进一步指出,“近几年,银行板块虽然曾经演绎过阶段性行情,但是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配合——也就是政策或国家队资金护航、银行股基本面和概念的支持、货币市场整体流动性宽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