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27日 星期六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消费金融产品同质化 线上线下跨界融合成必然趋势

  • 发布时间:2016-04-18 11:46:04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周萃  责任编辑:胡爱善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发展消费金融的相关措施相继出台,我国正在步入消费金融发展的黄金期。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金融机构积极推出具有特色的消费金融产品,为居民提供着越来越便利的金融服务。

  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消费信贷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日益多样的居民消费需求。未来,商业银行亟待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消费金融产品同质化

  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简单来说,消费金融就是客户在消费的时候做一笔贷款。

  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自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产品种类日趋多样化。早期主要有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耐用消费品贷款、助学贷款、旅游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在各类消费信贷中,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为消费金融的主力,占比一般保持在85%~90%的水平。

  随着以信用卡分期贷款、一般性消费贷款为代表的短期消费贷款快速发展,消费金融改变了过去产品较为单一的局面,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体系。到今天,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产品种类更加细化且繁多、业务更加具体化,群体化,服务更加网络化、便捷化,比如健身、美容、餐饮、医疗等消费的分期付款。目前,江浙一带的商业银行开始推出“互联网+信贷产品”并上门提供信贷需求服务。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消费金融服务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业内人士指出,消费金融市场充斥着大量相似的产品,拥有鲜明特色的产品较少,消费信贷产品在产品种类、办理手续、办理费用、针对人群等方面存在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规模、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个人消费需要。

  专家认为,目前我国消费贷款主要集中于长期住房按揭贷款和中期汽车贷款等方面,而类似旅游、教育、家电、家具购买等的短期消费贷款领域商业银行缺乏深度的挖掘与开发。同时,我国商业银行对消费金融服务的潜在客户群挖掘程度也较浅,大学生、农村等特殊群体或地域对消费贷款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商业银行针对特殊领域的消费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尚处于短板甚至空白阶段。

  互联网模式成创新热点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对传统金融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客户消费行为悄然改变,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消费,社区金融和跨界消费金融逐渐兴起,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创新的运营模式。

  由于消费者对互联网的高度依赖,商业银行正将重点转向开发满足消费者方便快捷需求的消费金融产品。

  广发银行总行零售信贷业务部总经理陈春文认为,在消费金融领域,客户对审批高效、随时随地可用的信贷产品需求很大。以广发银行2014年底推出的国内首个可受理所有个人客户信贷申请的互联网贷款产品——“E秒贷”为例,推出仅一年来,已有超过15万客户完成预审批。

  审批时间和客户体验是互联网消费金融成功的关键。据调研,个人客户选择消费信贷产品时,首先考虑以下三个因素:审批放款速度、利息水平和信贷额度。七成客户希望能在一周内拿到贷款。同时,互联网模式成为高效信贷审批平台的最佳选择。77%的个人客户首选网络渠道获取消费信贷产品信息,而偏好网络信贷申请方式的客户比例正在迅速增加。

  业内专家表示,适应消费者对互联网的高依赖性,商业银行必须从柜台业务办理走向线上业务办理,向京东、趣分期等互联网企业学习,开发出“借贷—消费—还款”互联网一体化消费金融服务链,实现产品业务创新和发展新活力。

  线上线下跨界合作

  随着消费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模式越发受到市场青睐。

  目前,线下消费金融的发展主要以各大商业银行为主力,各银行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包括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大额耐用品贷款以及教育助学贷款、旅游度假贷款、家居装修贷款等在内的个人消费信贷体系。但线下模式流程体系复杂,消费者需要提供各种证明材料,银行方面则需要经过多重审批办理放贷业务,因此线下消费金融具有办理手续繁杂、周期长等特点。

  而在线上的场景资源方面,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公司则是掌控着最大的消费场景。并且,它们除了在各自的生态体系内打通支付消费以及线上线下的各个环节外,还利用自己在流量、数据以及资源整合方面的优势把触角延伸至了体系之外。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走势一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体系与虚拟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商业银行通过线下金融可以提供体验、展示、客户信用调查等服务,线上完成借款和出借的撮合服务。这种完善的服务体系将增强客户体验和客户黏性,有效提升客户满意度。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