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谨防银行理财加杠杆的蝴蝶效应

  • 发布时间:2016-03-29 02:10:29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胡爱善

  ■ 金融观察

  从股市中撤退的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会选择在债市加杠杆搏收益,尤其是在信用利差收窄和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万一杠杆泡沫破裂,可能传导为系统性风险。

  近日,一份来自监管层的债券杠杆调查表下发到多家基金公司,要求各家公司按上交所、深交所、银行间分别统计债券持有规模和回购融资余额。这也是去年年底以来,自中证登、基金业协会、央行调查基金公司专户和子公司债券杠杆情况以来,证监系统再次摸底。

  银行理财资金一旦加杠杆,其在金融市场引发的蝴蝶效应将难以估量。银行理财资金加杠杆进入市场后,一旦出现违约,碰到信用风险事件,极有可能传导为系统性风险。道理其实很简单,银行理财资金是客户的,银行是要给其回报即还本和支付收益的。一旦在加杠杆进入债市等市场后出现违约,其风险将会在高杠杆威力下成倍放大,最终导致银行对客户违约,宛如存款刚性支付被打破一样。不排除出现客户非理性挤兑,从而爆发金融系统性风险。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15)》显示,截至2015年底,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数60879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8.48万亿元,增幅为56.46%。

  这么大规模的银行理财资金最少两个特点必须关注:一是大多进入债市、股市、绕过表内信贷规模制约进入房地产领域,二是这么大规模的银行客户理财资金,由于是表外资金,不受存款保险制度保障。一旦高杠杆泡沫破灭,资金链条断裂,出现违约,客户恐慌性提现挤兑恐怕将难以避免。

  目前看似非常安全的债市,其风险也已经凸显出来。从大环境看,由于全球避险情绪浓重,美欧以及中国各类债券包括国债都非常受追捧。

  就中国来说,近期,每一期国债发行都抢不到手。这也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投机炒作开始泛起。同时,由于国债受追捧,价格走高,收益率下跌。诸如银行理财资金较大规模配置后,为了达到业绩基准只有放杠杆做多。按照年化5%到5.5%来测算,不到3倍的杠杆完全可以做到。而且,为了争取这些专户业务,基金公司甚至没有管理费,只有加杠杆赚钱了才能业绩提成。

  股市去杠杆加力后,银行理财资金大部分被清除出了股市。从股市中撤退的一些风险偏好较高的资金会选择在债市加杠杆搏收益,尤其是在信用利差收窄和信用风险增加的背景下,万一杠杆泡沫破裂,可能传导为系统性风险。不仅中国出现包括银行理财资金加杠杆在债市里折腾的风险迹象,而且全球债市风险也在被国际投行预警。

  对于银行高杠杆理财资金风险,按照通常的先调研,然后口头提醒,最终具体调控政策落地的慢半拍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金融风险苗头急发的情况。

  银行高杠杆理财产品风险乱象呼吁监管部门必须出重拳、强势监管。发生风险了才要求银行自查不是治本之策,治理银行理财产品乱象不能依靠自查,而要把监管工作做在日常、事前,对发生风险银行比如一些城商行等要加大处罚力度,关键在于下决心将杠杆率降下来。对于风险隐患重重的银行,需要问责管理层高管,甚至收紧发售理财产品的准入资格。

  对机构而言,主动调整仓位和杠杆以防范监管风险则是较为务实的选择。对于投资者而言,对于银行发售的债市理财产品不能以过去安全保险的心态对待,也要小心其背后的加杠杆带来的风险。

  □余丰慧(财经评论人)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