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财经 > 银行 > 银行要闻 > 正文

字号:  

中国制造2025:金融业有哪些机遇与挑战

  • 发布时间:2016-03-23 09:01:22  来源:新华网  作者:任春伟 孟庆江  责任编辑:胡爱善

  工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脊梁,其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国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历史上每次工业变革都是由于技术的发展而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都会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作为工业核心的机械制造业,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及国防工业等多行业提供技术装备,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是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机械制造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水平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在刚刚结束的2016年全国两会以及随后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多次提到“中国制造2025”,力争做到“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文眼

  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金融业具有服务和支持“中国制造2025”的独特优势。金融业可以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方式,通过降低企业杠杆率和融资成本来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帮助企业化解产能压力和盘活存量,不断探索和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通过服务企业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

  ——亚夫

  我国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不仅不能为稳增长提供支撑,反而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拖累。制造业的生命线在于技术创新,在劳动力成本提升和技术创新乏力的双重夹击之下,制造业正面临下行压力。

  1、企业经济增长乏力、出口订单下降

  从国内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来看,大型企业受益于国企改革释放红利,“一带一路”和 “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影响,经营预期回升、发展前景看好。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受困于经营转型压力,需要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之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通过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供给侧改革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指引。从订单需求方面来看,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趋势表明内外需求依然较弱,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严重,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有待提高。

  2、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高端制造对外依赖高

  人口红利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源泉,十余年前受益于人口红利,“中国制造”迅速崛起。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工成本在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令企业的生产处境日益艰难。过去多年中国以低端加工为主,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虽然投资总额较大,但产能过剩严重;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少,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及缺乏核心技术,部分制造业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自主开发能力薄弱,重大技术装备对外依赖度高。据统计,国内机器人和高端自动控制系统的95%、高档数控机床的90%、高档数控系统的95%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在重点装备的核心技术上与工业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自主品牌明显缺乏。

  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素质和科技竞争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大而不强”的现状更是被业界所诟病。中国高精尖制造能力缺少明显,产品功能、质量、可靠性和工艺水平等多方面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工业发达国家拥有大量基础知识和通用技术的储备,新兴产业产品特别是中高端产品的最初市场都集中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优势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方面的条件也优于发展中国家。

  3、高端制造业人才匮乏

  中国进入工业4.0时代,将会遭遇相当程度的人才瓶颈,不仅要面临高级人才匮乏的挑战,还面对低端人力过剩的境地。高端制造业将极大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要求劳动者能够处理CPS、物联网大数据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需要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考,从而创造性地面对挑战。

  劳动者的素质是企业在工业4.0发展过程中最强有力的杠杆,资本将无需严重依赖金融杠杆,企业对公权力寻租的需求也将大大降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除能增加劳动者的收入外,还能成为缓和贫富差距、拉动内需的关键因素。据报告,国内工程和金融方面的毕业生,只有10%左右具备全球化企业的雇用价值。虽然在理论知识积累方面占据优势,但国内大学生往往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拥有全世界规模最大、技艺最高、纪律最优的流水线型工人,但工业4.0需要的是能看懂图纸、能理解订单要求、能调整机器参数和能修正错误误差的创造性工人。“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1000万名高技能人才。

  “中国制造2025”遭遇哪些挑战

  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推动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2015年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行动纲领,该方案以“互联网+”为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领域,使中国制造业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方向发展。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得到长足发展,许多制造产品的产品位居世界第一,已是传统意义的制造大国。但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分工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国际趋势,精益化、协同化、服务化、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发展格局,中国制造业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中面临多重挑战。

  1、基础网络设施需要改进

  要广泛推广CPS,必须建立能够承载海量大数据交换的高质量宽带网络,而目前国内的宽带网络远远难以胜任,可靠性和覆盖范围对机械工程和自动化工程至关重要,国家需要投巨资将宽带网络大规模升级,从而大大降低网络的延迟时间,提高可靠性、服务质量、覆盖范围及性价比。

  2、国内网络安全需要提

  智能制造极度依赖CPS、物联网和大数据,在这些数据中往往包含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等关键信息,如何在随时在线、随时可定位的垂直网络和平行网络中,确保数据不被滥用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为确保数据安全,一方面国家需要完善相关网络安全的法令和法规,另一方面国家需要有较强的技术实力。

  目前国家关于数据安全的法令法规比较模糊,无法对未来智能制造所产生的海量大数据实现有效的安全监管。目前国内很多网络安全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以及数据安全的核心设备,都被外国公司所垄断,网络安全前景令人担忧。

  3、企业生产模式需要改变

  对大企业来说,智能制造重点是围绕设计、制造和营销等环节,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制造工艺智能化水平,加快工业机器人等先进制造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广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对中小微企业,重点是进一步完善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解决中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投资融资、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降低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门槛,提高中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水平,增强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

  我国金融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1、核心技术和产品自主开发能力薄弱

  在过去十多年里,中国GDP以年均近10%的速度增长,金融业充分享受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所带来的红利,通过规模扩张实现了利润的快速增长,凭借较强的垄断性比较容易地获得稳定的收入。金融业这种主要依赖牌照而非业务能力获取稳定收入的同时也带来了隐患,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不佳,对专业能力缺乏重视等问题。

  从金融业软硬件的建设来看,国内金融业大量核心技术和产品严重依赖国外开发商,金融业IT领域所需要的核心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设备以及财务软件等较多依赖国外产品,可能导致敏感数据信息泄露,带来金融安全隐患。自斯诺登事件以来,国内相关部门发布《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指导意见》,要求金融业在信息技术上避免对单一产品或技术产生依赖。但国内产品在稳定性、技术兼容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还有着较大差距。

  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用户体验有待提高

  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正在改变着客户的金融消费模式,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严重冲击。2013年以来,以余额宝为首的理财产品为客户设置了更加灵活自由的投资组合,其产品收益率设立之初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这些互联网企业利用它们所掌握的海量用户数据,不断推出个性化金融产品,满足着金融行业标准化服务难以覆盖的客户需求,享受着“肥尾”效应所带来的好处。这就迫使金融机构提高原有产品对时效性、便利性和个性化的要求,及时采取新技术手段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

  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改变着金融行业的价值创造和服务方式,也将考验着它们的管理水平、客户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它们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引导业务发展,并推动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决策支持和运营管理等多项业务发展,逐步形成金融行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互联网企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消费模式,逐渐形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体验为核心的生态环境,他们在用户体验方面走在前面,“余额宝”、“嘀嘀打车”、“微信红包”等一批体验性好的项目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好评。金融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稀缺资源、拥有垄断牌照,用户体验一度较差,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利率市场化以及国家政策的刺激,金融行业逐渐在加强用户体验,未来交互性好、中间成本低、操作便捷且用户体验好的金融企业将会受益。

  3、国家政策推动金融行业改革

  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国内资本市场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对优化投资结构、带动民间资本投资和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都具有积极作用。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国务院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降息降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015年4月,随着证券行业放开“一人一户”的政策限制,直接影响着它们经纪业务的佣金体系,加剧券商行业竞争。银行业同样面临因减少收费服务所带来的影响,近期李克强总理多次要求商业银行减少收费项目。但国内部分金融机构在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方面相对单一的问题凸显,将导致潜在信用风险增加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部分机构将可能遭遇生存性危机。

  4、金融业缺乏应对“中国制造2025”的长期规划

  互联网界和产业界纷纷投入巨资布局物联网,逐步向“中国制造2025”转型。百度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平台布局人工智能,阿里巴巴在布局电子商务上优势明显,腾讯利用其在社交关系链上的优势布局互动娱乐。海尔于2015年3月份对外发布了工业4.0战略实践计划,同时上线的用户交互定制平台和模块商资源平台构建的互联工厂将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将碎片化、个性化的用户需求与智能化、透明化的制造体系高效对接。华为公司以“创新ICT,共建全连接世界”为主题,发布面向智慧城市、金融、电力和媒介资讯四大行业创新解决方案,力争建立华为在IT技术上的领导地位。

  但金融行业还在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中寻找突破,还没有在“中国制造2025”中提前布局。目前,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为首的互联网公司已经不是传统的互联网公司,一旦“中国制造2025”出现爆发性增长,它们不仅掌握“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话语权,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改变金融业。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金融业的机遇

  从历史上看,工业革命为金融业快速增长提供了重要基础,“中国制造2025”也将为金融业提供极佳的发展机会。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正在向各个领域渗透,工业4.0和物联网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充分重视,它们带给金融业的机会在于,与物联网相关的高新企业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和新生代用户需要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体验。

  1、支持经济转型、服务实体经济

  中国中小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特别是直接融资难一直得不到合理的解决,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金融资源在供给与需求间存在严重的错配关系,部分垄断行业可支配资金过量,同时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市场主体面临贷款和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李克强总理在多次会议中强调,要在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稳定性、连续性的同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制造2025”传承了互联网的基因,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实现去中介化和去垄断化,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效率,改善用户体验。金融业要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在关注社会融资规模的同时更加关注融资结构,将资金发放于效率较高、转型较快的行业和企业,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并通过发行债券、股权和短期融资融券等多种形态的市场化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围绕“智能工厂”,传统企业将实现升级转型,金融机构在此过程中可为企业打造量身订制的金融服务方案,通过嵌入式金融服务,以点带面地逐步向横向和纵向延伸,形成全方位、实时的专享金融服务,通过全面、实时的掌握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数据来预判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并实时计算企业的经营风险,确保金融机构的资金安全。通过嵌入式的深度服务流程,加强与企业的相互依存度,有效实现金融机构与企业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发展。

  2、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黏性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数字化的兴起正在深刻改变着客户的金融意识和行为,客户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及希望主导自我金融服务和投资决策的需求更加强烈,希望得到24小时全天候的贴心服务,并能逐渐实现更多互联网和移动渠道的服务。在“中国制造2025” 下,金融业可以通过预测客户需求,根据客户变化情况做出响应,及时提供相关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目标。

  围绕“智能生产”,传感器、云存储、以太网以及大数据技术等均是智能工业化实施的关键要素,部分高新小企业作为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供应商和使用者,也将因此而受益。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服务这些高新小企业,逐渐提高他们的依赖性和黏性,最终形成长期合作的感情基础与智能化服务基础。

  “中国制造2025”将带来金融业的智能化提升,围绕“智能服务”,金融机构可在智能物流、智能城市等服务产业提前布局。通过访问由各种智能设备获取的数据,物联网银行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个人财务状况说明,并实时更新。银行还可以利用自身数据驱动的洞察来预测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建议、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做出明智而稳健的财务决策。有助物联网银行成为客户恪尽职守的管家、出谋划策的顾问、以及无微不至的服务商,在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同时,提升附加服务的可能性,在服务客户的同时获得相应收益。

  3、布局全产业链金融服务

  在“中国制造2025”体系中,可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整合现有物流资源,调动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使需求方能快速获取服务,智能化物流将紧密连接产业链的关系,使资金流行更加快速高效,地位更加突出。金融机构可提前布局为智能物流提供智能化的全产业链金融服务,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为依托,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标准,为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城市公共服务将会因智慧城市建设而大大提高智能化公共服务水平;物联网的接入正在使智能医疗和智能健康服务成为可能,推动医疗健康产业的新跨越;污染源的联网将使得智能环保成为现实,环境污染将得到实时监控,推动环保产业大发展;车联网将使售后服务变得更加精准、高效。金融机构以智能化服务主动介入,更好地为智能服务提供金融服务。

  4、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央提出2016年“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经济任务,金融业应借机调整经营思路,拓宽创新理念,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金融机构应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方针,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并购重组,加大在高端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低碳证券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多种业务,通过提供高适配性的金融服务,创造新供给,释放金融风险;同时通过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来支持高端制造业,通过市场化债转股、发展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等结构化直接融资方式降低企业的杠杆率,提高高端制造业“换挡、转型”及“走出去”的能力,并通过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来提升金融机构自身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金融业的挑战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物联网将使得商家和客户的关系更加密切。金融业需要加强与企业的联盟及合作伙伴的关系,利用其客户关系,加强与其他服务供应商联系,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为其提供相关的定制化服务。不同于传统模式下商家和客户的一锤子买卖关系,新形式下商家更加关注客户的用户体验,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努力适应“中国制造2025”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加快推进自身物联网化、深入推进智能化转型,加快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改善金融服务体验。

  1、增强个性化服务业务

  个性化服务是金融机构面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主动求变的重要一环,在改善用户体验的同时逐渐提升用户价值,不断创造和提供超出用户预期的专享金融服务,使原来的标准化、统一化的服务向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转变。目前互联网企业利用所掌握的海量数据,逐步将服务由支付渗透到小额贷款、资产管理、供应链金融等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领域,金融机构应及时应用新技术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消费习惯。金融业在面临中间收费降低的情况下,应主动求变,通过提高增值服务来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业务收入。

  随着牌照放开,混业经营是未来的趋势。在“中国制造2025”体系下,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加融合和深入,特别是嵌入式服务,为交叉营销和综合化服务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

  智能化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进行的,目前国内各大金融机构都在增强智能化服务,客户随时了解行情动态和资金情况,并可用来消费。“中国制造2025”环境下,金融机构将通过客户智能手机等工具直接进行数据收集,实现数字化自动跟踪,依靠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增强预判能力、提供客户决策的准确性。金融机构通过使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客户挖掘、产品开发、业务拓展和运营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从根本上改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模式。

  3、提高实时化服务能力

  实时化是未来客户对金融机构的基本要求之一,金融机构与用户之间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实时化的响应机制。通过CPS系统,金融机构跟踪客户的交易环节并获取相关数据,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有效管控用户风险,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金融机构高管层不仅可实时看到整体数据,还能根据需要实时查看用户主要数据,增强决策的及时性。

  传统金融机构最关注的是高净值客户,长期忽视普通大众家庭,在渠道拓展发展中通常只关注发达地区,而忽视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金融机构需要对传统核心资产重新审视,加强服务的线上线下融合,逐渐实现金融服务的生活化、金融服务覆盖客群的下沉和地域覆盖的拓展等,金融业将仍继续成为客户可信赖的顾问、服务商和价值聚合枢纽。针对当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的问题,可通过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支持经济转型的能力,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作者单位: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THE_END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