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发布 利率市场化再进一步
- 发布时间:2015-04-01 07:35:00 来源:广州日报 责任编辑:张明江
编者按
3月30日晚间,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部委联手调整房地产政策,总体上利多楼市,然而昨日的沪深两市却高开低走,收盘双双大跌,其中,沪指跌1.02%,地产股跳水,而创业板中小板逆势反抽。
市场为何高开低走,且房地产、银行等权重股跌幅均在1%以上呢?除了利好兑现有资金撤退、新股发行临近、市场连续大涨需要调整以外,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应该是更直接的原因。随着该制度昨日的正式发布,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行再进一步,无疑也加大了金融行业的竞争,短期也将影响银行业的利润。
不过,分析认为,对股市的金融板块来说,其实是迎来了实质性利好,一方面利好保险公司增收保费;其次,长远来看,有利于银行业的良性竞争。
A股3月收尾不太完美,而面对4月市场,多数机构指出,虽然4000点有望实现,但指数可能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震荡或许较频繁。重点关注电力设备、国企改革以及真正“互联网+”概念股。
要点速览
影响一:大行保费负担重 中小行负担较小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是有限赔付,因此储户将通过对比,选择好的、稳健的金融机构。银行人士表示,在多数市民倾向于选择国有银行的情况下,中小规模银行受到的影响可能会大一些,一些经营不善的小银行或被大银行收购兼并。
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战略室负责人杨驰认为,在更为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中小商业银行需要对自身的经营行为进行适当调整:一是扩充资本实力,建立稳定多元化的资本补充渠道,满足资本充足率的相关监管要求。二是强化资产负债管理,保持合理的杠杆率和流动性,将各类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程度。三是加强财务硬约束,避免无序竞争和冒险行为。四是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实施战略转型,适时推进综合化经营,优化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
杨驰表示,对银行业未来竞争中出现的负面因素,还需要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加以解决。
国信证券分析人士指出,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财务上影响很小,即便一次性缴纳对营业利润的影响也不超过1.3%,考虑分次缴纳及税收抵冲因素,对2015年及以后每年净利润影响不足0.5%。
考虑到企业账户和个人账户存款金额的差异,大行由于个人存款占比高,保费负担相对较大;南京、平安、中信银行负担相对较小。
平安证券指出,参考香港及美国经验,假设大行费率0.05%,股份制银行费率0.08%,城商行费率在0.1%,对于上市银行成本收入比提升0.7个百分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在1.3%。总体来说,对大行相对有利,对中小行不利,优质股份制和部分城商行所受影响不大。
影响二:储户为最大直接受益者
分析认为,存款保险制度一方面利好保险行业,另一方面也利好储户,利好民资进入银行业。其中存款保险实施后将直接让国民建立风险意识,对销售保险非常有利。
而储户方面,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银行业必须向存款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费,会增加银行运营成本,但相对而言内部风控成本将有所降低,对储户来说是利好。而最大的利好因素则来自利率市场化之后,储户可以自由选择利率较高的银行进行存款。
此外,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对于打破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这道“玻璃门”来说,会是一个重要的进步。其有利于民资实质参与银行的运作,发挥民营经济的效率优势,对活跃民营经济是一个利好消息。
中金公司此前研报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成立后,政府可允许更多民营银行进入市场,打破银行业的垄断。尤其只针对三农和小微企业,如此可以缓解目前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同时,通过竞争手段促使银行业提高效率、促进长远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利率市场化,这意味着利率是由金融中介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确定,极大活跃金融市场。
影响三:防止银行挤兑和金融风险蔓延
民生宏观评论称,存款保险对金融改革意义重大,优势在于能给储户信心保证,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在防止银行挤兑和金融风险蔓延上作用显著。存款保险不是单纯的“付款箱”,而是一种保持金融稳定的重要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有助于增强储户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夯实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银行机构一旦发生倒闭,存款保险制度的存款清偿机制可以增强储户资产的安全性,防止部分银行危机肆意蔓延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利率市场化将有利于汇率市场化,从而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存款浮动上限范围或将进一步放开,甚至不排除完全放开(目前存款浮动范围上限为1.3倍,仅少许城商行上浮至顶,可以认为部分存款已实现市场化定价)。
保险券商股表现或胜于银行股
去年11月30日,《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布,银行股高开低走,城商行跌幅居前,4大保险股均下跌,券商股涨跌各半。随后的一周,券商股狂飙,保险股、银行股表现明显靠后,城商行表现垫底。
市场人士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正式落地后,保险股和券商股有望迎来阶段性上涨,而银行股则有可能在短期震荡之后才能迎来中长期的上涨。
银行股:利润受损但股价便宜
此前有机构计算,存款保险制度推出,上市银行今年3%左右的净利将受到缴纳保费影响。其中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受影响最小,影响净利润比例在3%以内;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和中信银行受到的影响最大,均超过4%,华夏银行高达4.46%。
香港证监会持牌人士,汇业证券策略师岑智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存款最高保障额是50万元,个别中小客户或会因中小银行的利率所吸引,将资金调往中小银行,利好中小银行股价。比富达证券(香港)市场策略研究部高级经理何天仲昨日则认为,长期来看,该制度可能压缩银行流动资金,对中型银行影响较为明显,但就目前而言,存款保险制度形式重于内容,对股价影响不大。
上海证券则表示,存款保险制将加速银行业分化,重点推荐业绩增速良好、不良风险较低的北京银行、南京银行。
尽管对于存款保险不利于银行业利润、加剧存款竞争的看法基本没有分歧,但在A股大牛市下,机构显然仍然持续看好银行股,逻辑是存款保险制度恰恰有利于改善金融效率、消除尾部风险,因此对估值而言具有正面意义。
截至目前,银行股是A股中市盈率最低、且唯一破净的板块,整体市盈率约为7倍,市净率约为0.81倍。沪港通的开通、QFII和险资的加速入市,银行股无疑将成为宠儿。
保险股:调整近20%后面临机遇
融360分析师刘银平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险公司的保费是一个利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保险股此前的调整态势以及良好业绩,足以支撑板块整体走出一轮反弹行情。
平安证券预计,2014年上市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将继续维持较高水平,这为分红保险和万能险竞争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持,从而促使保费持续稳定增长。保险行业税收优惠政策预期加强,这对保险股价形成正面作用。
券商股:受益于增量资金入市
方正证券认为,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银行存款分流是大势所趋,其中资金分流到股市将直接利好非银板块。由于股市目前具有财富效应,预计流入股市的资金量将会加速,更加利好券商板块。
广州日报讯 (记者张忠安、杨欣)3月30日晚间,央行、银监会、财政部等部委联手调整房地产政策。不过,面对重磅利好,周二沪深两市却高开低走,双双大幅下跌,其中,沪指跌1.02%,地产股跳水。而创业板中小板逆势反抽。有分析人士表示,此前市场连续大涨,又到新股发行时,利好兑现后资金获利出逃,让A股3月收尾不太完美。而昨晚存款保险制度的正式出台,短期或影响银行业绩,也让市场借机调整。
沪指3月涨13.22%
昨日是3月行情收官战,在房地产罕见救市政策支撑下,沪深两市跳空高开,沪指最高上涨到3835.57点,创下2008年3月份以来新高。不过,伴随权重股的集体走弱,股指出现跳水。截至收盘,沪指报3747.9点,跌1.02%,创下今年3月4日以来的最大跌幅。盘面上,船舶、房地产、煤炭、银行等权重股跌幅均在1%以上。
“周一晚上央行、财政部等公布的楼市政策红包,使得前期市场炒作的预期兑现。更为重要的是,新股发行随时启动,而且发行力度可能超预期。因此,资金先落袋为安。”华泰联合证券市场分析人士认为。
不过,今年3月份,沪指单边上涨13.22%的同时,成功突破被喻为牛熊分界点的3478点,成为2009年以来表现最好的3月份。整个一季度沪指上涨15.87%。
而创业板指数3月单月升幅超过20%,一季度累计涨幅高达58.67%,单日成交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同时,中小板一季度也飙升了46.60%,大幅跑赢主板指数。
或提前降准 股市或迎更多资金
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存款保险制度正式落地,是利率市场化政策的确定性表现,有利于无风险利率下降,有望进一步把居民存款向理财转移,增加对理财股市配置总量;由于理财产品不纳入存款保险范围且收益率趋势性下滑,因此又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资金直接流入股市,有望缓解股市在3800点高位处的震荡幅度。
还有市场分析师指出,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后,机构需缴纳保费,会对流动性有收紧作用,不排除监管层会降准对冲,这又在资金量方面给股市带来了利好刺激。具体措施或包括公开市场净投放和降准,有可能4月份提前降准,也可能在缴费前降准。
股市走向:
4月主板或震荡 成长股料分化
机构表示,3月和一季度重磅经济数据都在本月发布,一季报年报双双收官,加上股指本身较高有回调需求,预计主板指数会频繁震荡,而成长股将随着业绩情况而逐步分化。从题材看,电力设备、国企改革以及真正“互联网+”概念股可继续留意。从行业看,建议投资者暂时低配上游产业、重点关注下游和中游行业类个股。 (张忠安)
链接
国际经验: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存款保险制度却难以发挥作用
国际上存款保险制度有三种建立形式,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政府出面建立;以日本、荷兰为代表的由政府与银行界共同建立及由德国为代表的在政府支持下由银行同业联合建立。
去年7、8月份,本报记者分别前往美国、英国、法国、希腊等国,就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等问题约访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经济学原理》作者格里高利·曼昆、德意志银行研究部银行、金融市场、监管组主管杨·希尔德巴赫(Jan Schildbach)等全球知名经济学家和经济学研究者。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欧美一些国家,存款保险制度成立已有数十年,在希腊,几乎没有人在同一家银行的同一个账户上存款超过10万欧元。这皆因存款保险制度的最高赔偿限额,但希腊银行业专家却笑称:“最高赔偿限额是数字游戏”。因为大行不倒是国际银行业潜规则,至今各国动用存款保险基金的案例几乎没有。而当银行业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时候,存款保险制度却难以发挥作用。希腊爆发欧债危机后,也没有动用过存款保险基金。
阿尔法银行经济研究部总经理迈克尔指出,就目前而言,世界上几乎没有发生过动用保险制度的情况。“唯一的例外是2013年塞浦路斯银行破产。”(李婧媗、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