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促进林业科技创新
- 发布时间:2014-11-11 07:52:53 来源: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陈晶
加强林业资源调查及生态效益监测
——访省林科院研究员向成华
在四川,林业资源调查和生态效益监测并轨而行,为何要花大力气去做这样基础性的工作?带着疑问,近日,记者采访了省林科院研究员向成华。
记者:今年7月,我省发布的报告显示,2013年度全省林业生态服务价值1.63万亿元。这个结果是怎么算出来的?
向成华:这个数据主要来源于林业资源调查及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标准由国家林业局给出。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但是有几个很基本的参考标准。比如林业生态服务价值,主要由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共同提供,具体包括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营养物质积累等功能与价值。
而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依据我省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在全省建立了15个生态定位监测站(点),通过定点连续监测,获得指标参数,建立基础模型,再采取点面结合、分层控制、逐级放大的技术路线,并结合各地的监测数据得出最终结论。
记者:做这些基础性的工作究竟有何用处?
向成华:通过调查和监测,我们可以看到历年四川森林面积、湿地面积的变化以及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群的变化情况。通过分析变化趋势,为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创新提供决策依据和方向。
举两个例子,我们通过调查和监测,确定了川西北地区沙化土地的变化区域及变化趋势,为我省下一步的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此外,第三次大熊猫调查之后,我省根据调查的结果,新增设立了一批以野生大熊猫和大熊猫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在这里,我要提前透露一下,全国大熊猫第四次调查的数据就要出来了。届时,10年来的大熊猫活动区域及种群、数量的变化就能看的一清二楚。
记者:您刚才说,林业资源调查和生态效益监测能促进林业科技创新,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向成华 :科技创新很大一部分是现实的需要。比如,川西北防沙治沙具有显著的高原性特点,不能照搬照抄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的技术参数。
但是,不断扩张的沙化土地又在催促我们尽快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在这种背景下,结合前期防沙治沙试点工作,通过对治理区域的调查和监测,我们在最短时间内出炉了川西北地区的防沙治沙技术规范和整体规划。在这个技术规范中,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治理高原沙漠化的模式,这为保住川西生态屏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