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源 财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财经 > 医药 > 制药企业 > 正文

字号:  

亚宝药业“开医院” 医疗故事成上市公司新宠

  • 发布时间:2015-07-20 10:08:34  来源:新京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朱苑桢

  上市公司的“医疗小分队”又添新成员。7月13日,上市公司亚宝药业公告称,拟与运城市红十字会医院共同筹建运城市第一医院,该项目投资10.45亿元,其中公司投资8.36亿元,占股80%。

  公开资料显示,受益于国家政策对医疗健康服务产业的政策支持,截至目前,A股市场已有近20家上市公司涉足医院投资,“医院概念”板块屡屡成为涨停集中股的“大本营”。有资深医药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行业统计表明,截至目前已经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大多尚未看到真正盈利,尝到甜头的是“极少数”,但对股价的带动是立竿见影的。

  亚宝药业打出三甲医院概念

  根据亚宝药业公告显示,此次筹建医院的方式是与运城市红十字会医院合作筹建,筹建后的医院名为“运城市第一医院”。公司称,该项目投资共计10.446亿元,其中亚宝药业出资8.36亿元,占80%。目前,这一项目已获得山西省发改委及卫计委批复通过。公司表示,运城市第一医院建成后,将承担运城市红十字会医院及运城市急救中心职能及医疗机构相关职能。

  对于“运城市第一医院”的规模及定位,公司的愿景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拥有1500张病床位的三甲综合医院”,“目标成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高端医疗平台。”

  至于运城市第一医院的盈利前景,公司表示,医院尚在筹备阶段,因而对盈利情况没有明确估算,但公司依据运城当地实际情况预计,该院未来的年营收目标是10亿元。历史股价显示,“开医院”的公告发布后,亚宝药业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

  一位医院投资界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对于致力于收购和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来说,三甲医院目前属于稀缺概念,光是这个“三甲”的噱头,给公司拉出两三个涨停并不奇怪。“不用看别的,只要有投资医院的消息出来,放心买入就是了。”有亚宝药业的投资者在论坛里戏称,“A股现在就认这个。”

  对于此次投资医院的初衷,公司表示,此举是为“响应国家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号召,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扶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优化公司产业结构,延伸公司大健康产业链,提升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亚宝药业副总经理汤柯告诉新京报记者,目前关于建立医院的事宜尚处于公告和计划实施阶段,关于医院的一切问题需要待该事件最终落地之后才能回应。

  资本驱动下市场频现“医疗故事”

  公开资料不难看出,就在2013年之前,国内A股市场上,涉足“医院”“医疗”业务的上市公司尚屈指可数。而截至目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玩医疗”的上市公司已经多达20家,其中还有不少是主业与“医”字毫不沾边的跨界“玩家”。这些“玩家”散布在房地产、互联网、快消品,甚至珠宝首饰行业。

  今年年初,从事了15年房地产生意的上市公司宜华地产,将自己的转型方向投向了与公司主业毫无交集的医疗产业。彻底更名为“宜华健康”。股价随之飙涨:从宣布改名前的16.01元/股,到宣布改名一周后股价最高点23.5元/股,其间累计涨幅约达46%;7月初,上市公司千足珍珠公告表示收购医院: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齐齐哈尔建华医院、海宁康华医院和江苏福恬康复医院的全部股权,合计15亿元。同时,拟募集配套资金15亿元,用于建华医院和康华医院主营业务的相关建设项目。

  跨界“玩家”越来越多,看重的是医院的盈利前景吗?前述医药投资人士表示,“这些公司从前很少涉足过医药和医疗,医疗业务对于公司原有主业的拓展也并无帮助,他们更看重资本市场的反应。”

  在投资医疗的先行者背后,不断有后继者对该领域公开表示兴趣。医疗产业基金也已经遍地开花。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公司负责人史立臣告诉新京报记者,据他分析,目前涉足医院投资的上市公司中,有很多是迫于市值管理的压力而“讲故事的”。“在原有主业没有亮点的情况下,‘办医院’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故事来讲给资本市场。”

  实际上,上市公司办医院的前景如何?史立臣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目前运营比较成功的案例寥寥可数。“马应龙爱尔眼科算是其中相对成功的。两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专业。其他的上市公司运营医院状况都非常一般,总体来说,上市公司投资医院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真正的盈利不是靠炒作就能实现的。”

  在大讲医院故事的上市公司中,贵州百灵算是一个典型。某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从贵州百灵的糖尿病苗药秘方到开设糖尿病医院,这家公司讲出的故事,其炒作价值都大于实际价值。“根据相关规定,贵州百灵那个苗药是不能批量进行生产销售的,只能在他自己几家医院里用。而几家地方医院带给公司的营收对业绩的影响也非常有限。意义不大。”他表示,“但是资本市场不管这些,只要故事足够动听。”

  新京报记者就贵州百灵糖尿病医院目前的盈利询问公司董秘牛民,对方回应不便接受采访。

  主要盈利点不在“医疗”本身

  由于医院产业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着难以打破的行业壁垒和门槛,这使得这门“好生意”实际困境重重。

  史立臣告诉记者,除了一些意图炒作、而醉翁之意不在医疗事业的上市公司之外,一些实际把运营医院作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其主要盈利点目前仍迟迟不在“医疗”本身。

  2013年底上市、被称为“国内首个纯医院股”的凤凰医疗,是国内不少投资医院的上市公司模仿的对象。据了解,凤凰医疗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投资、收购和托管公立医院,从而实现其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供应链收入”,而该部分收入占去公司总营收的70%以上。

  关于对托管公立医院实现“供应链收入”存在政策风险的质疑,人福医药董事长王学海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托管医院实现供应链收入“本身并没有违背政策”。他认为,托管医院还帮助了医院提高效率。“通过我们采购(药品),成本甚至更低,我们做医药出身的,知道哪里更便宜。”王学海表示,医药行业出身的上市公司投资医院具有专业优势。

  而医药行业资深人士史立臣认为,未来这一模式存在很大风险。“对于公司收购的医院,公司向其销售自己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托管的模式下,这一营收模式明显是不合理的。”史立臣说,“这等于是企业截留了本属于医院的收入。”他认为,未来国家相关政策完善后,或会对上市公司拟托管医院的做法进行限制。据记者此前采访过的国务院国有资产办公室副主任文宗瑜称,一直以来,对于社会资本托管公办医院,国家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政策法规来管理和规范。

  据了解,目前人福医药、康美药业复星医药等上市公司均在公立医院和药房托管方面有所涉及。

  除政策风险之外,难以平衡的利益关系,成为上市公司涉足医院的最大掣肘。今年年初,之前曾参与燕化医院集团、门头沟区医院、健宫医院成功改制的凤凰医疗,在宣布“再下一城”的时候,遭遇了拟收购医院员工的集体抵制。凤凰的收购计划,让原先端着“铁饭碗”的体制内医务工作者产生了身份焦虑:“改制后医院资产如何确权,人员编制怎样界定?”

  “利益问题最难撼动,这也是上市公司收购和涉足公立医院的最大阻碍。目前来看,这个问题难以平衡,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上市公司运营医院。”史立臣表示,“表面看来医院的利润高很,但实际上,目前很少有公司能够通过医疗服务实现盈利,这个生意并不好做。”

亚宝药业(600351) 详细

热图一览

  • 股票名称 最新价 涨跌幅